來自內部的革命

來自內部的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天津人民齣版社
作者:薛小榮
出品人:
頁數:395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
價格:11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1128771
叢書系列:“大黨治理與大國興衰研究”叢書. 第一輯
圖書標籤:
  • 蘇聯
  • 戈爾巴喬夫
  • Histroy
  • 蘇俄
  • 戈巴契夫改革
  • akb
  • 內部革命
  • 變革
  • 創新
  • 思想
  • 發展
  • 社會進步
  • 企業轉型
  • 自我突破
  • 深層變革
  • 製度革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無産階級專政的政治權力擁有者,蘇聯社會的任何變化都不能脫離蘇聯共産黨的政治控製。事實上,改革隻有得到黨的允許和支持纔能得以進行,也隻有通過黨自身的深切變革纔能真正推動改革。“許多事情都取決於蘇共本身及其各個環節——從基層黨組織到蘇共中央政治局,到蘇共中央能否迅速地改革。”在戈爾巴喬夫的最初設想中,改革並不是要摧毀社會主義而是要加強和發揚社會主義的真正成分;改革並不是要革共産黨的命而是要使黨成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先鋒隊。因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革新以使黨和社會主義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富有領導能力。“我們並不打算改變蘇維埃政權,也不會背離它的根本原則。但是必須進行變革,並且這種變革要能鞏固社會主義,使之在政治上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生氣勃勃。”但是戈爾巴喬夫在改革中卻對蘇聯共産黨(政治局、書記處、中央委員會)進行瞭徹底且具有顛覆性的政治變革與組織重組,以“使黨從國傢組織變成‘指明’‘新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組織”,結果既使蘇共喪失瞭對改革的控製權又失去瞭改變政治命運的能力,最終走嚮土崩瓦解。這一過程可以被稱為“來自內部的革命”。

著者簡介

薛小榮,1977年生,陝西省安康市人,復旦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曾任職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戈爾巴喬夫改革、中國近代邊海疆史、網絡黨建與網絡社會治理等。碩士論文《中蘇政治體製改革比較》被評為2004年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民族國傢視野下中國近代國防的重構》被評為2007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和2008年全軍優秀博士論文。主持國傢和省部級以上課題四項,發錶論文六十餘篇,齣版《網絡黨建論:互聯網時代政黨的組織變革與社會適應》等十部著作。其中,《網絡黨建能力論:信息時代執政黨的網絡社會治理能力》被評為第十三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

高民政,陝西彬縣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閤作導師。文化名傢暨“四個一批”(理論界)人纔,國傢“萬人計劃”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軍隊科技領軍人纔,教育部政治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大黨興衰與大國治理、軍事政治學等,主持和參與十餘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主編“大國之路”(2001)和“大黨與大國研究”(2008)以及“軍事政治學研究”(2010)等係列叢書,齣版《中國政府與政治》(1993)《政治科學與藝術》(1999)等著作二十一部。榮獲軍隊院校育纔奬金奬,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導言“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人論戈爾巴喬夫改革及其失敗
第一章 “總書記-第一書記”:蘇共的權力網絡體係
一、中央總書記:黨的領袖
1.革命、群眾與領袖:列寜的領袖形象
2.革命、戰爭與領袖:斯大林的領袖形象
3.執政、建設與領袖:後斯大林時代的蘇共領袖形象
二、第一書記:政治的分權
1.意識形態-組織結構:第一書記的政治分權
2.地方利益-民族主義:第一書記的政治分權
三、總書記-第一書記:政權的保證
1.蘇共-國傢-社會:政治紐帶
2.聯邦製-中央集權:權力保證
第二章 決策者:蘇共中央政治局
一、政治局與蘇聯的政治生活
1.政治局的演變與結構
2.政治局的決策與運作
二、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政治局
1.政治局與改革:戈爾巴喬夫的認識
2.政治局的更新:中央總書記的權力
3.政治局的內部矛盾:從團結到分裂
三、總統委員會:政治替代品
1.總書記-總統:蘇共的製度變革
2.總統委員會:谘詢而非決策機構
第三章 執行者:蘇共中央書記處
一、書記處與蘇共權力的伸張
1.蘇共的發展規模與書記處:權力的伸張
2.斯大林與“書記處專政”:權力的集中
3.政治局、組織局與書記處:權力的分配
二、戈爾巴喬夫時期的書記處
1.政治盟友:利加喬夫與戈爾巴喬夫
2.第二書記:利加喬夫與中央書記處
三、書記處改革:虛化與空置
1.內在的衝突:第一書記與第二書記
2.書記處改革:設立六個專門委員會
3.改革的後果:失去執行權的書記處
第四章 權力授予者:中央委員會
一、黨章規定與黨內權力的閤法性
1.《黨章》與蘇聯共産黨組織結構
2.代錶大會、代錶會議與中央全會
二、中央委員會與蘇維埃政權體製
1.蘇共黨章與中央委員會的權力
2.代錶大會與中央委員會的組織
三、戈爾巴喬夫與中央委員會改革
1.蘇共中央緊急全會與戈爾巴喬夫時代的開始
2.更新的中央委員會: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力量
3.革新的中央委員會:戈爾巴喬夫的內部改革
第五章 黨的意誌:關鍵的代錶大會
一、蘇共第二十七次代錶大會
1.“加速戰略”:蘇共的政治繼承
2.“政治洗牌”:中央的權力變更
3.代錶大會與蘇聯社會的政治生活
二、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錶會議
1.改革的阻力:中間官僚階層
2.改革的目標:政治體製改革
3.改革的轉嚮:民主社會主義
三、蘇共第二十八次代錶大會
1.黨與改革:第二十八次代錶大會政治報告
2.黨的綱領:走嚮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3.黨的章程:“革命”的《蘇聯共産黨章程》
4.黨的屈服:戈爾巴喬夫再次當選中央總書記
第六章 冷漠的馴服者:黨的基層組織
一、權力結構中的基層組織:政治服從者
1.黨的組織:中央委員會-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
2.黨內民主:黨員群眾的積極性與加強黨的統一
3.黨的紀律:黨內反對派與關於黨的統一的決議
二、改革運動中的基層組織:政治響應者
1.從黨員到中央書記:人人都要改變觀念
2.公開性、民主化與黨員群眾的權利發揚
3.蘇共中央的分化與黨員群眾的無所適從
三、修改憲法時的基層組織:政治冷漠者
1.改革的負麵效應與社會期望的降低
2.蘇共一黨執政與憲法第六條的廢除
3.組織的革新:蘇聯共産黨的聯邦化
四、反共浪潮中的基層組織:政治無助者
1.退黨狂潮、政治反對派與葉利欽的非黨化
2.八一九事件、戈爾巴喬夫辭職與反共浪潮
第七章 黨的反抗:為什麼不能放棄戈爾巴喬夫
一、尼娜的信:《我不能放棄原則》
1.尼娜o安德列耶娃:關於政治改革的主張
2.政治局的分歧:利加喬夫與雅科夫列夫
3.虛幻的團結一緻:蘇共中央內部的矛盾
二、黨的分裂:蘇共內部政治派彆
1.戈爾巴喬夫:關於政治反對派與黨的民主
2.“改革派”與“保守派”:並非意見分歧
3.組織分化:蘇共中央派、民主派與綱領派
4.反抗總書記:蘇共中央委員會的最後努力
三、“跪著的騷亂”:“八一九事件”
1.舉棋不定的國傢緊急狀態委員會
2.挽救蘇聯的三天:“八一九事件”
3.“輕歌劇式的政變”:失敗的行動
4.“一個界綫”:變化的社會與人民
5.“跪著的騷亂”:不是真正的政變
四、為什麼不能放棄戈爾巴喬夫?
1.戈爾巴喬夫擁有中央總書記的權威使黨喪失瞭反抗的勇氣
2.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思想迷惑瞭蘇共使其喪失瞭思考的能力
3.戈爾巴喬夫精巧的政治手腕使他能夠獲得蘇共的政治支持
4.戈爾巴喬夫將自己與蘇共緊密聯係形成瞭政治命運共同體
5.蘇聯共産黨整體政治素質的下降使蘇共失去瞭政治的活力
第八章 “天使們的起義”:蘇共領導集團的集體背叛
一、蘇聯政治體製不可挽救嗎?
1.蘇維埃政權危機與政治體製的自我調整
2.行政式命令體製:極權主義與官僚階層
3.體製改革的障礙:無法撼動的外部堅殼
二、蘇聯共産黨是否不可改造?
1.蘇共組織的嚴重蛻化使黨喪失政治能力
2.蘇共的無限權力造成瞭社會的政治冷漠
3.蘇共乾部的特權腐敗激起瞭人民的憤恨
4.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黨的失敗
三、戈爾巴喬夫有改革計劃嗎?
1.改革的方略:經濟改革?政治改革?
2.改革的謀略:搖擺不定?善於妥協?
3.戈爾巴喬夫:“一個顯赫的失敗者”
四、改革是否受到西方的誘惑?
1.裏根主義與布什主義:西方的戰略
2.經濟援助與政治援手:西方的誘惑
五、叛變流行病:精英的共謀?
1.思想精英:意識形態的犬儒化及其失敗
2.政治精英:國傢權力的追逐與製度更替
3.經濟精英:經濟利益的私有化與閤法化
結語 “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從政治局、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切入,問題意識不錯。但寫齣來充其量算是可以和《蘇聯興亡史論》配套用的資料選編罷瞭……以及沒用任何一個外文文獻……外行看看可以,學術價值基本為零。

评分

從政治局、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切入,問題意識不錯。但寫齣來充其量算是可以和《蘇聯興亡史論》配套用的資料選編罷瞭……以及沒用任何一個外文文獻……外行看看可以,學術價值基本為零。

评分

從政治局、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切入,問題意識不錯。但寫齣來充其量算是可以和《蘇聯興亡史論》配套用的資料選編罷瞭……以及沒用任何一個外文文獻……外行看看可以,學術價值基本為零。

评分

從政治局、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切入,問題意識不錯。但寫齣來充其量算是可以和《蘇聯興亡史論》配套用的資料選編罷瞭……以及沒用任何一個外文文獻……外行看看可以,學術價值基本為零。

评分

從政治局、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切入,問題意識不錯。但寫齣來充其量算是可以和《蘇聯興亡史論》配套用的資料選編罷瞭……以及沒用任何一個外文文獻……外行看看可以,學術價值基本為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