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叶兆言
出品人:
页数:4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34458
丛书系列:叶兆言长篇小说系列
图书标签:
  • 叶兆言
  • 民国
  • 中国当代文学
  • 文学
  • 南京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小说
  • 历史
  • 情感回忆
  • 爱情故事
  • 深刻感悟
  • 人生反思
  • 心灵成长
  • 真实记录
  • 岁月痕迹
  • 情感共鸣
  • 记忆珍藏
  • 心路历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叶兆言《夜泊秦淮》之后25年

新历史小说扛鼎之作

再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云变幻

书写裂变时代的痛与爱

-------

-------

【名家推荐】

兆言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我想这是来自于他写作时令人尊敬的诚实,正是这样的诚实让他的才华和叙述中的人物故事熔于一炉,让他的故事张开了,让我们的阅读迅速投入进去,并且不能自拔。

—— 余华

叶兆言近年来的写作彻底放下了架子,越来越多地考虑小说的可读性和耐读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之后,其小说空间更显明朗而宽大,俗中见雅,对人性的探索也抵达了令人满意的深度。

—— 苏童

————————

【内容推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军阀混战,日军侵华,而南京,则处于这一切的风口浪尖之上,《刻骨铭心》则聚焦了当时南京各个阶层的生活,小说中的各路人物在这里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

如《钟山》杂志评价所说:“小说让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虚化后退,请虚构的人物站上舞台中心,通过对一系列历史碎片的打捞与拼贴,将焦点集中在个体生命在大时代波浪翻滚下的命运起伏和生存处境。作者以平静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让历史与当下并行互文,勾画了一幅个体生命与混乱时代相互交融、激荡飘摇的风俗世情画卷。”

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终究是小人物。他们的青春、热血、得意、失意、爱情、兄弟情、痛苦、悲伤,也终究在纸页上,化为清泪。

作者简介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五百万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雪地传说》、《左轮三五七》《我们去找一盏灯》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苏珊的微笑》,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旧人物》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刻骨铭心》是叶兆言先生“秦淮三部曲”的第3部。其余两部《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和《很久以来》我都读过,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了。我问自己,为什么就忘了《很久以来》?已有妻儿的语言学家丁问渔居然在别人的婚礼上疯狂地爱上了新娘雨媛,并不言放弃地死打烂缠...  

评分

作者本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历史功底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来。叙述娓娓道来,以几个年轻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主要讲述了从1926年到1949年约20年间的事情。从北伐到抗日再到内战,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兰随着时尚潮流成为电影明星后又衰落,谨慎踏实的希俨渐渐扶摇而上...  

评分

作者本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历史功底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来。叙述娓娓道来,以几个年轻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主要讲述了从1926年到1949年约20年间的事情。从北伐到抗日再到内战,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兰随着时尚潮流成为电影明星后又衰落,谨慎踏实的希俨渐渐扶摇而上...  

评分

《刻骨铭心》是叶兆言先生“秦淮三部曲”的第3部。其余两部《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和《很久以来》我都读过,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了。我问自己,为什么就忘了《很久以来》?已有妻儿的语言学家丁问渔居然在别人的婚礼上疯狂地爱上了新娘雨媛,并不言放弃地死打烂缠...  

评分

2002年看过叶兆言《1937年的爱情》后,丁问渔在1937年的爱情至今刻画在记忆中,并没有被十五年来年看过的许多本别的书的内容冲刷掉。这是叶兆言的魔力。 叶兆言是令人尊敬的。他对旧南京的执着描写,充满了关于事实的调查,因此背景翔实。叶兆言的最令人尊敬之处,是他在把人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此书,只觉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心中疑惑叶老师已然文衰气弱了吗?读至小半,才知老师布局精巧,恢弘之间又见微毫,如一樽老酒,愈品愈醇。对于小说家而言,历史极其难写,透过此书不难窥见叶老师的大勇气。

评分

看完之后回味,倒是觉得越来越有意思。

评分

2018.070 虽然叶兆言一直说最不想要自我重复,但是他也并没有作出什么巨大的革新。本书中,叶兆言依旧顺着他波澜不惊不温不火的叙事特色,将一个民国故事娓娓道来。叶兆言其实是华语文学里又一卦,不走如今几乎了无新意的乡土文学路,也不做如毕飞宇那般的创新先锋,他游走在流行书写和历史书写之间,清心寡欲,然而很遗憾地失去了大众基础(你看他现在的名气...),变成一个老粉倾向的作家。小说中错综的人物联系以及历史背景让整个故事暗地里充满了戏剧张力,只不过作者没有将其发挥出来,读完让人不是很滋味。

评分

学生的EE论文研究文本,假期就读了一遍,能感觉作者是有意的想表达个体(南京人)在群体(南京)命运中的迷茫错乱与痛苦,所以刻意规避了历史时间点,但是在驾驭力上还是弱了一点。小说在叙述的时候对人物的摘选上有一点点的脸谱,然后又因为塑造的是群像,始终又是第三视角在观看,所以在感受上又差了一点。总体还行吧,可以看,但没必要看的那种。

评分

看完之后回味,倒是觉得越来越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