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自清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74762
丛书系列:作家榜经典文库
图书标签:
  • 文学
  • 朱自清
  • 经典
  • 随笔
  • 中国文学
  • 社会学
  • 很喜欢!希望有机会拜读!
  • 我想读这本书
  • 经典常谈
  • 文艺评论
  • 文学赏析
  • 文化随笔
  • 名家讲稿
  • 阅读指南
  • 思想启蒙
  • 人文社科
  • 中国文学
  • 学术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文大师朱自清经典传世之作,被誉为“读书指南和写作指南”

如何阅读国学经典?朱自清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剖析,写成一部通俗易懂的《经典常谈》。自说文解字说开去,再讲易经、尚书、诗经、三礼⋯⋯短短十三篇精彩导读,让您轻松读懂十三部国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让读者领悟“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艺十六讲》。短短十六讲,篇篇都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诗人、学者、散文家、公认的“美文大师”。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898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1916年,18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5年,27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年,33岁留学英国,后又漫游欧洲五国;

1938年,40岁南下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期间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8年,50岁病逝于北平。

一生著作颇丰,教学与文学研究极其严谨,汪曾祺曾评价朱自清先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

名篇《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入选语文教科书。

目录信息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末了儿,编撰者得谢谢杨振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引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我钞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
三十一年二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经典常谈 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诗集和杂文集...  

评分

近些日子里,觉得自己读了不少书,懂了不少新东西,不由地有些膨胀,总是一副很博学的样子,颇好为人师。幸好,百忙之中读了这本大师的经典之作,脑子这才冷静下来。 朱自清的文章算得上熟悉了,尽管读得不多,但是背影、荷塘月色这样的名篇终是读过的,虽然谈不上十分喜欢,但...  

评分

《经典常谈 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诗集和杂文集...  

评分

评分

做一个靠谱的文化人——读朱自清《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 我一直自诩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爱读书,喜欢文学,跟文化人沾点边。 可我最近读完先生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才发现自己的文化多么不靠谱。比如,我知道《诗经》有风、雅、颂,却不知道这三者分别为何物;我知道占...  

用户评价

评分

每个写作者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的书,只有学会有质量的读,吸收更多的精华,才会写出更好的文字来。

评分

看到一半的时候,弃书了,高中背的诗词歌赋记忆点扑面而来。想来自己还是不静心,不够文艺吧。朱老的文字真的不是我的菜唉……

评分

算得上是大学中文课讲义了。第一次认识到了语文原来要学这些,要这么学。对于理科生的我算是开了眼界。其实可以给五星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读起来有些累,而且第一次读相关文章,没有比较,暂不给满分了。

评分

无论是对经典的梳理与解读,还是对文学的分析和研究,佩弦先生的文字依然不过时。

评分

真的很像老师念PPT……也许这本书更适合立志做个教书先生的人吧,但对于我这个大学语文课上自己看闲书的人来讲实在是接受无能。 不过前半部分的“经典常谈”关于诗经的内容提到了二毛,这让我想起大一有段时间每天看几篇上辞的《先秦诗鉴赏辞典》和商务的《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正文后的鉴赏点评部分完美展现高级文人是如何diss《毛转》“以意逆志”下纯粹胡扯的女德观!虽然我翻了大半本没读完就改去看塞尔努达的诗集(哦此处赞美塞尔努达!),但不得不说诗经辞典读起来还是非常亲切的,就像回到高中抄鉴赏题标准答案一样kk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