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的七篇演讲,描述了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创造和体验美的经历,如海森堡发现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完善其著名的方程式,魏尔提出引力规范理论等,它们都涉及到共同的问题:动机、创造和美。作者认为追求科学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
S•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 ),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因其“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而获得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科学家,科学分基础科学和导出科学。前者的三个特点是基本定律的普适性,通过已有证据进行预测再进行证明【据基本定律做的预测、由基本定律做出证明】 每个特性分别通过三个例子来证明。科学家追求系统性,在研究某一课题前,先搜集已有知识,对不够严谨、论证充足的部分进行...
评分科学的价值在于对自然的一致性的不断完善的认识之中. 哈雷通过很多计算,准确地得出慧星的轨道。科学家的美学?哈雷的这篇论文已经达到美学的范畴?何谓美学?人们感到一样东西美是为什么? 1. 科学永远是一个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共同努力去分享科学进展的过程中,科学的...
评分本书收集了钱德拉塞卡的7篇演讲,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研究动机和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最老的一篇演讲(1946)距今已有73年,最新的一篇演讲(1986)距今也有33年,读之,如临现场,余音久久在耳。 钱德拉塞卡(Sir Chandrasekhara Raman,1910-1995)是印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
评分本书收集了钱德拉塞卡的7篇演讲,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研究动机和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最老的一篇演讲(1946)距今已有73年,最新的一篇演讲(1986)距今也有33年,读之,如临现场,余音久久在耳。 钱德拉塞卡(Sir Chandrasekhara Raman,1910-1995)是印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
评分本书收集了钱德拉塞卡的7篇演讲,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研究动机和科学创造模式的一般观点。最老的一篇演讲(1946)距今已有73年,最新的一篇演讲(1986)距今也有33年,读之,如临现场,余音久久在耳。 钱德拉塞卡(Sir Chandrasekhara Raman,1910-1995)是印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
没想到对莎士比亚创作之路的认识,居然是从一位科学家的演讲里学习到的,拜了。特别喜欢艺术家与科学家对比的两章,莎士比亚,贝多芬,牛顿,真理在这些天才面前,心甘情愿的讲出自己的秘密。真理的真相,就是美,和谐。
评分AKA 牛顿和贝多芬 : 不同的创造模式。以前看过,结果书名改了,傻乎乎又看了一遍
评分简约之美
评分首先反省自己,竟然会想要在这样一本小册子里简单的找到关于真理与美的直接论述,这本该是终身探寻的宏大命题。但关于这本书,首先,没有紧凑的结构和主题,充其量不过是演讲合集;其次,演讲的内容充斥过多专业的表达,阅读吃力,演讲者论据充分,但自己的观点薄弱,甚至有名人名言合集的感觉。收获最大的是海森堡所说“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
评分就是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的新版~~~写的很棒,只是看不懂的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