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

觀滄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林梅村
出品人:
頁數:2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
價格:9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8608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海洋史
  • 中西交通史
  • 東西交流史
  • 林梅村
  • 明清史
  • 考古
  • 全球史
  • 曆史
  • 文學
  • 古典
  • 詩歌
  • 抒情
  • 哲思
  • 山水
  • 情懷
  • 壯誌
  • 蒼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本書藉用曹操《觀滄海》為書名,探討大航海時代西方天主教、中東穆斯林和明王朝的衝突與交流。例如:葡萄牙人首航中國的登陸地——屯門島於今何處?16世紀全球貿易的中心——雙嶼(Liampo)究竟在什麼地方?景德鎮外銷瓷通過什麼途徑運往歐洲,並對16-17世紀歐洲文明産生過什麼影響?當然,本書並非僅限於考古學,而是以考古學為依據,在藝術、文學、科學等領域全麵探討大航海時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著者簡介

作者林梅村,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1956年生,祖籍廣東,生長於北京。1977-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分配至中國文物研究所,曆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4年,受聘於北京大學考古係(今稱“考古文博學院”),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會員。1984年至今,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院刊》(BSOAS)、《古物》(Antiuity)、德國《中亞雜誌》(CAJ)、日本《古代文化》、中國《考古學報》、《文物》、《考古》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錶論文百餘篇,齣版學術專著14部。

作者早年緻力於佉盧文等西域語言文字研讀,同時精專於絲綢之路考古、中外交流考古等領域,且兼通多種語言,並對海內外考古和文物藏品如數傢珍。其學術影響力在海內外甚廣,而且文筆優美,著作深入淺齣,一直廣受讀者推崇。其已齣版的《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樓蘭》、《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西域文明——考古、語言、民族和宗教新論》、《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第六輯)等書,讀者眾多,受到高度稱贊。同時,作者還曾為聘為NHK《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紀錄片顧問,其基本框架劇集基本為作者撰寫。

圖書目錄

第一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第二章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章大航海時代中國與西方的衝突與交流
第四章明帝國宮廷製圖師考
第五章澳門開阜以前葡萄牙人的東方貿易
第六章尋找雙嶼港
第七章大航海時代泉州至波斯灣航綫
第八章鄭芝龍航海圖
第九章野墅平林圖考
第十章大航海時代的忽魯謨斯島
第十一章普陀山訪古
第十二章尚蒂伊的中國花園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力作,丰富的考证、历史观点,再加上近300幅全彩的文物、图籍、遗址的图片,将读者思绪带入文献、遗物与影像间的内在联系。 而更重要的是,本书多角度地审视了明清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进程中,诸文明并无明显的...  

評分

犹记四年前,巡演至武汉,做了一场名叫《观沧海》的演出,不唱自己写的歌,只唱古人诗词。 记不太清都唱了些啥了,当时要用笔记本看歌词,没有录制现场视频。 曹丞相的名段子是必须的,,,嗯,,还有辛弃疾的“以手推松曰去”那首。 做歌手的时候,只有在唱歌时体验一下古人情...

評分

犹记四年前,巡演至武汉,做了一场名叫《观沧海》的演出,不唱自己写的歌,只唱古人诗词。 记不太清都唱了些啥了,当时要用笔记本看歌词,没有录制现场视频。 曹丞相的名段子是必须的,,,嗯,,还有辛弃疾的“以手推松曰去”那首。 做歌手的时候,只有在唱歌时体验一下古人情...

評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力作,丰富的考证、历史观点,再加上近300幅全彩的文物、图籍、遗址的图片,将读者思绪带入文献、遗物与影像间的内在联系。 而更重要的是,本书多角度地审视了明清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进程中,诸文明并无明显的...  

評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力作,丰富的考证、历史观点,再加上近300幅全彩的文物、图籍、遗址的图片,将读者思绪带入文献、遗物与影像间的内在联系。 而更重要的是,本书多角度地审视了明清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的进程中,诸文明并无明显的...  

用戶評價

评分

論文集中的文章排序稍微有些雜亂,文章角度都是很好的

评分

論文集,和海上交流有關的曆史。綿延有明一代的海上走私或灰色交流,伊斯蘭圖樣的影響和香港、泉州的走私港口;鄭芝龍的商業帝國與荷蘭等東印度公司的早期接觸,塞爾登航海圖及早期海圖的交流和流轉;野墅平林圖和利瑪竇手下的日本畫師倪雅榖,普陀山九龍殿和明故宮落架遷徙,鮑希曼的中國地圖等。中國史與世界史若即若離的開始

评分

論文集,其中有幾篇文章的論述方式值得學習。書後之參考文獻頗有價值,索引亦是頗為方便。在論證思路清晰的同時,本書還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一,章三與章五均涉及瞭一些珠江口地名的考證:關於「Tamao」島,章三稱其為今香港大嶼山島,章五則稱其為廣東颱山上川島;關於「Ho cham」,章三稱其位於今日香港新界之葵湧,而章五稱其為今日之下川島。上述考證有些前後矛盾。其二,章六稱種子島屬於琉球,因而作者稱葡人抵達該島不足以說明「葡人發現日本」。然種子島氏世代為薩摩島津傢之藩籬,雖此島在地理意義上屬於琉球群島,但其實為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不可或缺之一部分,其人亦完全為日本人。此處顯得有些戰狼。其三,本書雖為一優秀之論文集,但章節安排有些不妥:竊以為章八章十置於章七之前更佳。是為短評。

评分

考據紮實,關於東西方文化在大航海時代的交融碰撞有瞭直觀認識。但部分章節,不是我想讀的。

评分

20190621 看過瞭。 1.和想象當中的不一樣,但也挺好看的。論文集的形式,確實是學術型的,索引、引文、文章的體例等都很專業。 2.另外的視角看曆史,雖然隻選瞭一些點,覆蓋麵一般,但是深度夠。 3.考古學者的治學方式,大量的文獻分析,有點意思,但也有點枯燥。 4.個彆的推論還有有待商榷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