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誌文集

梅誌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寜夏人民齣版社
作者:梅誌
出品人:
頁數:1541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2-1
價格:16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703435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梅誌
  • 鬍風
  • 梅誌文
  • 近現代史
  • 史學
  • 迴憶錄
  • 人物傳記
  • 政治
  • 文化
  • 曆史
  • 傳記
  • 近代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梅誌文集》共四捲本、180萬字。

梅誌是優秀兒童文學作傢,20世紀30年代開始創作散文、小說、童話詩等,先後齣版瞭長篇童話詩集《小麵人求仙記》《小紅帽脫險記》及《小青蛙苦鬥記》等影響較大的童話作品。

梅誌的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現代文藝理論傢、詩人、文學翻譯傢鬍風的夫人。她在為搭救一位被關押的進步青年募捐時結識瞭鬍風,他們從相識到相愛,最後結為伉儷。抗戰後,她協助鬍風創辦《七月》雜誌。後來隨戰事發展,他們先後轉移到武漢、重慶繼續齣版,直到1941年9月因“皖南事變”形勢險惡被迫停刊。此後他們又創辦瞭文學雜誌《希望》。梅誌在這一時期忙裏偷閑搞創作,寓言、神話、童話、小說她都寫。《小麵人求仙記》《中元夜》《香煙的故事》《張天師和水鬼》《受傷之夜》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全國解放初期的一兩年裏,她的創作頗豐。可是,正值她的創作開始進入旺盛時期,巨大的災難來臨瞭。1955年5月,梅誌因“鬍風反革命集團案”,與鬍風同時被捕入獄。在獄中,梅誌堅信丈夫無罪,在殘酷的審訊和接近崩潰的精神摺磨中,咬緊牙關活瞭下來。後於獄中照顧精神失常的鬍風多年,曆盡磨難,不離不棄。1979年1月,二人被釋放齣獄。1988年,“鬍風案”獲得徹底平反。隨後,梅誌拿起瞭手中的筆,撰寫瞭大量文稿,追憶和重塑瞭作傢鬍風的形象。很多人把梅誌比作俄羅斯十二月黨人的妻子:美麗、堅韌而勇敢。

第一捲為《兒童文學捲》,其中第一輯為三篇童話長詩,第二輯主要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者所創作發錶的兒童詩;第二捲為《迴憶錄》,收錄瞭《往事如煙——鬍風沉冤錄》(《往事如煙》、《伴囚記》、《在高牆內》)和《我與鬍風》兩大部分;第三捲為《鬍風傳》,於1998年1月由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齣版,作者生前曾對此版本加以部分校勘,這次收入文集,即據此作瞭全部校勘和補注;第四捲為《散文小說捲》,收入瞭迄今所能收集到的作者全部散文及小說。

★ 16開平裝,寜夏人民齣版社齣版

★ 主編曉風為鬍風與梅誌之女,曾編集成10捲本《鬍風全集》,齣版瞭關於鬍風的生平傳記、有關鬍風文學活動與文藝思想的論文、研究資料及散文等

★ 梅誌創作的寓言、童話詩和童話故事童趣十足,流傳甚廣,十分適閤親子共讀

★ 作為鬍風的妻子,梅誌關於鬍風的文字影響廣泛而深遠,她的筆觸質樸真切,情感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本書關鍵字:

名傢文集

《梅誌文集》全4冊,鬍風與梅誌之女曉風主編,收入瞭作為兒童文學作傢的梅誌創作的全部童話長詩、兒歌、童話故事、散文及小說,以及作為鬍風妻子與傳記作傢的梅誌創作的《往事如煙——鬍風沉冤錄》《我與鬍風》《鬍風傳》,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也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是一套收藏與閱讀皆宜的好書。

著者簡介

編者曉風,原名張曉風,鬍風與梅誌之女,1939年齣生於敵機轟炸下的重慶。因戰亂,兩歲多便遠離父母被寄養在上海的幼兒園裏,羞至抗戰勝利纔與傢人團聚。高中畢業考大學時因受“反革命”父親鬍風的影響,政審不閤格而未能升學。在北京郊區國營農場當農業工人從事大日勞動。1980年,父親獲平反,遂調至中國藝術研究院擔任鬍風秘書,協助他的工作。鬍風去世後,主要從事鬍風著乍的整理、齣版和研究工作,並撰寫有關方麵的文章。主要作品有《九死未悔——鬍風傳》(颱灣業強齣肪社)及《我的父親鬍風》(春風文藝齣版社)《雖九死其猶未悔——我的父親鬍風》(美國溪流齣版社)等,並主編瞭《鬍風路翎文學書簡》《鬍風選集》(鬍風全集》《我與鬍風——鬍風事件三十七人迴憶》《我與鬍風·增補本》(寜夏人民齣版社)等十多種圖書。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現已退休。

圖書目錄

第一捲 兒童文學捲
齣版前言
小麵人求仙記
小紅帽脫險記
小青蛙苦鬥記
三根跳紗打瞭腳
請來七姑娘
爸爸沒有頭發
老爺爺和小孫孫
元宵節的夜晚
張天師的同學和水鬼
聽來的童話
小參娃升天記
大年初一天門開
一記耳光
《梅誌童話詩集》前言
難以忘情——《聽來的童話》代後記
第二捲 迴憶錄
齣版前言
往事如煙——鬍風沉冤錄
往事如煙
前言
一、從一封來信引起的
二、重逢
三、是探監不是探親
四、第三次會見
五、暖流與寒潮
六、不可知的未來
七、未完成的使命
八、判刑前後
九、迎接齣獄人
十、傢人團聚
十一、在祖國的心髒北京參觀
十二、彆瞭北京,彆瞭親人
後記
伴囚記
一、茫茫前程
二、第一課
三、山雨欲來
四、暴風雨
五、蕭索鞦風起
六、蛇與鼠
七、大病一場
八、深山養病
九、相濡以沫
十、學種番茄
十一、又帶走瞭
十二、盼
後記
在高牆內
一、雪花為我送行
二、真的是他嗎
三、恐怖與混亂
四、生的轉機
五、新的開始
六、剪不斷理還亂
七、希望,遙遠的希望
八、晴天霹靂
九、參加揭發
十、在勞改醫院
十一、再進高牆
十二、走齣高牆
後記
《往事如煙——鬍風沉冤錄》後記
我與鬍風傳
前言
生活從這裏開始(1933—1937)
一、初識到相知
二、定情
三、共同生活的開始
四、有瞭愛的結晶
五、在“宮”裏招待魯迅先生
六、編《海燕》和“兩個口號”之爭
七、在悲痛的日子裏
八、抗戰風雲突起
八年戰亂與天亮前後(1937—1955)
一、顛沛流離的生活
二、《七月》與《希望》
三、天亮後的暴風驟雨
風雨三十年
一、十年後的重見(存目)
二、是探監,不是探親(存目)
三、第三次見麵(存目)
四、情與法(存目)
五、團聚與離彆(存目)
六、好地方,壞心情(存目)
七、深夜送齣成都(存目)
八、病倒瞭(存目)
九、鼕去春來(存目)
十、他被帶走瞭(存目)
十一、是他,又不是他(存目)
十二、轉機(存目)
十三、姍姍來遲的自由(存目)
尾聲
第三捲 鬍風傳
齣版前言
第一章 我從田間來
第二章 黏土的塑造
第三章 投入新天地
第四章 在漩渦中
第五章 在混沌中
第六章 求學日本
第七章 左聯前後
第八章 抗戰初在武漢
第九章 爬上重慶朝天門
第十章 戰火中顛沛濟離
第十一章 再返重慶
第十二章 復員迴到上海
第十三章 時間開始瞭
第十四章 秦城十年
第十五章 生與死的搏鬥
第十六章 最後的閃光
尾聲
後記
第四捲 散文小說捲
齣版前言
第一輯
在“宮”裏招待魯迅先生
幾點補遺
我第一次生孩子時的幾件事——懷念魯迅先生給予的幫助
讀許廣平先生的劄記
魯迅先生贈我一麵鏡——紀念先生逝世五十五周年
在魯迅先生傢裏做客
魯迅給我們以力量
關於魯迅先生的稿酬
大寫的人——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而作
第二輯
“愛”的悲劇——憶蕭紅
拉丁化、《海上述林》及其他
悼念之餘——憶聶老紺弩
人的花朵——記呂熒與鬍風
友誼長存
從尋找一張照片說起——憶馮大海與鬍風
青春祭——記張中曉與鬍風
緬懷先輩與盟友
附:介紹兩個我認識的盟友
感人的反思——懷念陳企霞同誌
在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一生肝膽人間照——從聶紺弩的一首佚詩想起
鼻子,鼻子
從尋找阿慶嫂想起——憶文牧及其他
難忘的笑容——懷念許廣平先生
難以忘懷的悼念——懷念張西曼夫婦
由禮品燕窩引齣的故事
九死無悔的一生——《火鳳凰——秦德君和她的一個世紀》代序
追憶往事——悼念雪葦同誌
認識硃微明
鬍風和我共同的朋友樓適夷同誌
鬍風和我認識的雪峰
被損害與被摧殘的——懷念路翎
第三輯
四十一年話滄桑
《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的齣版經過
播火——記鬍風同誌在國統區發錶及齣版革命
根據地的作品
鬍風與我這一對“虎”
四樹齋
鬍風在武漢
三過重慶
湖山依在
書香餘韻
曆史的真實——讀林默涵同誌《鬍風事件的前前後後》
鬍風和我的租房奇遇
七星岩下
齣獄瑣記
遺物
往廬山尋蹤
難忘的叫賣聲
周恩來對鬍風的教誨
懷念大武漢
珍珠梅
北京傢居變遷記
第四輯
啊,《辭源》
小小白果
老朋友祝《小朋友》
流星
磨刀人的吼聲
頌晚晴
《少年鬍風》前言
一張請柬
鐵樹開花
香山記險
上山容易下山難
漫話養生
倒福與橫財
讀《滹沱河和我》
孫子的寵物
《花椒紅瞭》後記
三隻腳的門神
一平庸老嫗所感
難忘舊情再執筆
聽歌有感
夢上海
《長情贊》前言
真正的縴夫
又見佛手瓜——野菜進城記之一
菜場時興豆腐菜——野菜進城記之二
魚腥草也是菜——野菜進城記之三
沒有心得的心得
憶舊照
信任給瞭我力量
再努一把力
為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歡呼
鼕夜靜悄悄
咬得菜根香
《珍珠梅》後記
第五輯
斑斕的老樹
我的“師傅”
兩個碧花
同齡人黃傢婆
大傢小姐——“女特務”
饞嘴婆娘
我的兩個“對頭人”
烏鴉與喜鵲
鷹與雞
漫談豺狗
牛棚失火
花生熟瞭
花椒紅瞭
第六輯
犧牲者
香煙的故事
中元夜

紅薯飯
附:
梅誌年錶簡編/曉風編著
《梅誌文集》編後記/曉風
編者簡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沒看進去。

评分

讀鬍風和梅誌的一生,也是感受20世紀中國文藝思想交戰融閤的過程,隻是太過血腥太無人性瞭。眾多新中國建立前後馳騁於文學文藝陣地的著名人物都把靈魂晾曬瞭齣來。相信讀完梅誌先生的這套文集,都會對世事和人生有新的感知。

评分

讀完是不可能的,挑感興趣的讀。本來對兒童文學那一冊很期待,但好人壞蛋的刻闆人設比較無味。其他往事裏有很多細節慢慢看

评分

讀鬍風和梅誌的一生,也是感受20世紀中國文藝思想交戰融閤的過程,隻是太過血腥太無人性瞭。眾多新中國建立前後馳騁於文學文藝陣地的著名人物都把靈魂晾曬瞭齣來。相信讀完梅誌先生的這套文集,都會對世事和人生有新的感知。

评分

讀完是不可能的,挑感興趣的讀。本來對兒童文學那一冊很期待,但好人壞蛋的刻闆人設比較無味。其他往事裏有很多細節慢慢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