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讲的是主人公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故事,由“上海三小姐”的传奇开始,到解放后守在弄堂打针的家常岁月,王琦瑶的日子表面看似平淡如水,内心的潮水却从未平息,经历了情感和岁月的几度变迁。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还有一个伴随始终的程先生,王琦瑶在不同的年龄和时间,和四个男人上演了不同的情感故事。
王安忆(1954~ ):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8年回上海,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协专事写作。2004年受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天天》、《遍地枭雄》等;中短篇小说集《小鲍庄》、《隐居的时代》、《忧伤的年代》等;散文集《独语》、《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寻找上海》等。另有《王安忆自选集》6卷;作品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等,《发廊情话》获鲁迅文学奖。
整部《长恨歌》,我个人最关切的人物其实是这个程先生。我有段很熟悉的遭遇和他很像,也都是因为难以摆脱一场感情的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所以,对程先生,我怀有一份私人性质的怜悯和理解。 昆德拉在其另一部作品《笑忘书》中故弄玄虚地提出了一个概念——力脱...
评分看长恨歌,和关锦鹏,和茅盾文学奖无关。 多年前开篇的“弄堂”在我心里播下一个种,我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却还是惊愕,可以写得如此。怎么就后来没有急切地看下去,对一本书对一个作家,也是有眼缘的。 待到去年六七月间,话剧版长恨歌公映最后一场,父亲辗转...
评分偶然结识了这本书 初初翻来 不胜无聊 细碎繁琐的文字倒是占了大半 生怕自己心性浮夸 念不下去 磨磨蹭蹭一周也将这本书读了过去 这个王琦瑶啊 真是让人羡慕 让人嫉妒 却也让人惋惜的 我是不喜欢上海的 正是一点也没看错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 爷爷去上海看望他的远方亲戚 ...
评分偶然结识了这本书 初初翻来 不胜无聊 细碎繁琐的文字倒是占了大半 生怕自己心性浮夸 念不下去 磨磨蹭蹭一周也将这本书读了过去 这个王琦瑶啊 真是让人羡慕 让人嫉妒 却也让人惋惜的 我是不喜欢上海的 正是一点也没看错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 爷爷去上海看望他的远方亲戚 ...
评分读得很慢,感觉王安忆的文笔散文化但又让人读着很舒服。故事中的很多人物无非也是现实中许多人的投影,比如程先生(标准好男人)、长脚、蒋丽莉。。。。。。其实蛮喜欢中段出场不多的那个阿二的,但似乎写到他去了上海以后就完全没有下文了,阿二阿二,你去哪里了呢?
评分越到最后读的是满心的悲凉。
评分看长恨歌的女人都不是好女人但也都不坏
评分是我喜欢的叙事调调
评分这本,原本应该在五年前就看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