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讲的是主人公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故事,由“上海三小姐”的传奇开始,到解放后守在弄堂打针的家常岁月,王琦瑶的日子表面看似平淡如水,内心的潮水却从未平息,经历了情感和岁月的几度变迁。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还有一个伴随始终的程先生,王琦瑶在不同的年龄和时间,和四个男人上演了不同的情感故事。
王安忆(1954~ ):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8年回上海,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协专事写作。2004年受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天天》、《遍地枭雄》等;中短篇小说集《小鲍庄》、《隐居的时代》、《忧伤的年代》等;散文集《独语》、《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寻找上海》等。另有《王安忆自选集》6卷;作品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等,《发廊情话》获鲁迅文学奖。
第一次读《长恨歌》还是上高中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穷极无聊,对阅读磨出惊人的耐心和包容态度,说实话读完觉得还不错,甚至有那么几分荡气回肠。现在再读,只能说今是而昨非了。不光对《长恨歌》,对矛盾文学奖的看法也有了一个改变,获奖的不一定就是好作品,或者绝好作品;...
评分参照 “参照”是我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切入点,在我看来,《长恨歌》文本创作最精妙之处是设置了重重“参照”。角色的相互参照,能指的相互参照,“现在时”与“过去时”、“将来时”三者的循环参照……如此,小说的结构有了非常生动的、立体的着眼点。 我先来罗列一下小说...
评分“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序幕。”——这是《长恨歌》结局。先前的一切声色光影被一个女人的死亡咽下,生活回复了常态。而面目上的浪静风平,撑不住芯子里的暗流涌动。这个不甘心的女人的...
评分第一次读《长恨歌》还是上高中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穷极无聊,对阅读磨出惊人的耐心和包容态度,说实话读完觉得还不错,甚至有那么几分荡气回肠。现在再读,只能说今是而昨非了。不光对《长恨歌》,对矛盾文学奖的看法也有了一个改变,获奖的不一定就是好作品,或者绝好作品;...
当看到结局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仿佛旧上海也死了~~~
评分终于看完,可以说整本书写的就是两个字——“教训”
评分矫情了。
评分我在19岁的最后一天与20岁的第一天翻读了光阴的细水流淌。往日的语言融化进优雅落寞的诗篇里,褪黄的故事在王安忆细细碎碎的文笔下被晕上了亦梦亦真的光色。路灯与夜色,针脚与姿色。霓虹与风光,泪眼与时光...往昔上海迷情,我醉在心里,念在梦里。
评分这本,原本应该在五年前就看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