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舒馬赫(1911-1977),知名的經濟學者和企業傢,曾與凱恩斯和J.K.加爾布雷思共事。他齣任過英國駐德管製委員會的經濟顧問,在1950至1970年間擔任英國國傢煤炭局的局長,也是適用於發展中國傢的中間技術概念的原創者,曾擔任斯科特·巴德公司的總裁。
The classic of common-sense economics. "Enormously broad in scope, pithily weaving together threads from Galbraith and Gandhi, capitalism and Buddhism, science and psychology."-- The New Republic
Small is Beautiful : 舒马赫的理想世界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自己都在诧异,与自己前文“Less isMore”对仗到无可奈何。同样是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尤其长尾理论流行,让不少后现代主义的互联网崇拜者们把这本30多年前的书给挖了出来。看这类有些年代书很有意思,因为从中可以看到...
評分个人对经济学的了解不深,大致来讲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那一套理论,再深入一点也就金融股市,资金流过来流过去什么的。暂且放下这些具体的概念,问一个问题先: * 现在科技发展使人类的生产力成数量级增加,而人口数量并没有数量级增长。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人吃不饱穿...
評分 評分正确的问题,错误的答案; 良好的愿望,荒谬的结论。 在慢速阅读了这本友人所热荐的书的前半部分之后,已经没有兴趣再花时间仔细阅读后面半部分,就迅速浏览了一下,基本对这本书确认了失望的态度。 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呢,科技进步,工业化,全球化把人变成了资本的奴隶...
評分走出了单纯的定量与定性的经济分析法,融合了略带东方色彩的人文思考,强于综合又不弱于分析,动态的用经济的眼光洞悉社会的现在与未来。
Prudence implie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truth into decisions corresponding to reality. Man is small, and, therefore, small is beautiful. To go for giantism is to go for self-destruction.
评分60年代流行的說法
评分五十年過去瞭,經濟係統的巨大慣性下,人類朝著覆滅的方嚮愈行愈遠,愈行愈快。
评分70年代能源危機及全球化初期的神作。作者認為當時流行的經濟理論無法可持續發展,因當年理論認為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長大眾更大規模的消費但作者認為許多人類需求與消費主義無關。發展應從更小的角度做起並考慮更多human values,人們需意識到身邊資源是有限的繼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评分在當時應該是很轟動的一些觀點,感覺是環境資源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以及可持續發展等話題的綜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