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郑天挺
出品人:
页数:1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15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2836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西南联大
  • 日记
  • 历史
  • 郑天挺
  • 近代史
  • 史料
  • 学术史
  • 教育
  • 西南联大
  • 日记
  • 郑天挺
  • 历史
  • 教育
  • 抗战时期
  • 中国大学
  • 知识分子
  • 回忆录
  • 民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学、研究不辍,保存了重要的学术资源,培养了大批未来的学术骨干。对这一过程,郑天挺先生参与始终,始以教授膺聘,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此期间郑先生坚持记日记习惯,其日记起1938年1月1日,讫1946年7月14日,中阙1941年5月至12月、194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194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合大学相始终。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是记了不慎遗失了,其馀缺失的是未曾记的。

郑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总务长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要职。总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各种工作、人事的纷繁错杂,其中矛盾棼丝难理之状况,可想而知。如经费的申请与分配、宿舍的建设与管理、岗位的设置与变动、教工的安顿与调动、学生的招收与教育……诸端,均须一一过问,而郑先生于此时,展现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无私热忱和超人才能,使得事事得宜。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绩彪炳史册,在这中间,郑先生的管理工作功不可没。日记作为郑先生记录事务,梳理思路的重要工具,不出意料地该载了大量有关校务的事件和处理措施,故称作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史级材料,殆非过誉。

郑先生朋友众多,并一直住集体宿舍,且位处“枢机”,接待、拜访,几乎是每日的“必修课”。除了公务酬对之外,郑先生的交际绝大多数属于学人交往,如与梅贻琦、蒋梦麟、陈寅恪、冯友兰、汤用彤、傅斯年、潘光旦、董作宾、陈雪屏、罗常培、钱穆、姚从吾、叶企孙、贺麟、雷海宗、罗庸、潘家洵、章廷谦、闻一多、毛准、林徽因、金岳霖、向达、唐兰、魏建功、吴大猷、周炳琳、曾昭抡、查良钊、张奚若、邵循正、吴宓、吴文藻、朱自清、吴晗、梁漱溟、李方桂、陈省身、邓广铭、游国恩、张政烺……不胜枚举。在何日,于何处,谈何问题……言及某事、某君、某书;以及1946年为北大复员事提前到北京,与北京教育界、文化界的交往,如余嘉锡、陈垣、沈兼士、俞平伯、启功、溥雪斋、周祖谟、黄公渚、黄君坦……无不缕述清晰,今日治近代学术史、教育史、文化史者,于郑先生日记中可得无数之线索也。

郑先生关心民生疾苦,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入观察,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体现当时生活的信息。关于物价、薪资、补贴等的记载,变化的情况,细密详明,直是经济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又如日机空袭,教授、学生“跑警报”等记载,包含时间、地点、方式、人物等诸多要素,更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珍贵素材。作为西南联大八年的生活记录,其中对当时学者的清贫与坚守,叙说至真,令人读之,赞叹不已。

概言之,《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跨度大,涉及广,记载周详,行文严谨,是研究西南联大校史、近代学术史、教育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集中体现了一代学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顽强治学的精神风貌。

书末附《人名索引》与《人名字号别称对照表》,便于检索查阅。

作者简介

郑天挺(1899一1981)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192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郑氏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领域卓有建树,主持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工作数十年,培养了大批文史人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郑晏/口述 黄培/整理 【编者按】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1899—1981)自192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战全面爆发后,郑天挺组织安排北大师生南下,先后任教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历史系,并任联大总务长,负责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事务。 近日,由郑天挺子女授权、中华书...  

评分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六时至共和春,贺郑桐荪女公子(按即郑士宁)于归陈省身典礼。 《大理访古日记——西南联大师生赴大理考察》收入《大理市文史资料》第九辑,赵寅松主编《白族文化研究2002》。 毛邦伟字子龙,又作子农;章剑字化龙,又作化农。 ...  

评分

按:为《新京报.书评周刊》写了一长一短两篇介绍《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稿子,并摘录了一部分日记。文中所用内容多是日常琐事,且非常零散,我觉得真有意思的一些内容,如郑天挺及联大教授对待学生运动,对待国内政治的态度等,目前已难以公开谈论。以后有机会,我想仔细说说...  

评分

郑天挺(1899—1981),原名大立,又名庆甡,报考北京大学时改名天挺,字毅生,号及时学人,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学门,1924年起任教于北大。1933年至1950年,任北大秘书长,期间又担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北...  

评分

北大文科研究所招研究生七、月两次举行 (昆明十二日电)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自七七事变后,即行停顿,现定下年度起恢复工作,并开始招考研究生十名,科目分史学、语学、中国文学、考古、人类学五部分,【修业】期限两年。待遇月给生活费五十元。考试分两次举行,第一次考试接...  

用户评价

评分

对研究西南联大乃至整个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学史、教育史、学术史不无补益。

评分

日记极为耐读。生病、跑警报、买书、教学、访友乃至日常饮食、购物,皆可于内瞥见,国家为外寇侵占,妻子死于医疗事故,孩童滞留北平,佩服郑天挺先生的坚守,在诸多不足为外人道者的难言苦衷之下,以其坚韧成就了联大的辉煌,值得铭记。

评分

郑先生的肠胃真是不太好。扒完史料,最重要的记忆就是他成天拉肚子了……

评分

大部分是自己读书、教课、写论文的记录,史料价值不如一心写日记的吴宓。可能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联大内部三校资源分配矛盾的记录,还有各种在教授群内部流传的小道消息。

评分

“万里孤征心许国,频年多梦意怜儿” ——见一国之史,一校之风,一人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