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米》甄选了近年来葛亮创作的7篇具有悬疑感的中短篇代表作。在悲悯的民间叙事中,是人生的风姿百态,也是命运的横强与无常。娓娓道来之下,总能看到些许平庸又熟悉的样子,他们面目模糊、泯然众人,却被巨大的秘密裹挟着,在下一秒堕入深渊。自认聪明的,以破釜沉舟的信念,步入迷障。更多的人则在观望,终于亦步亦趋。
他们是旅居越南的通灵师,是隔壁的奇怪邻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是我,也是你。
面前是一片浩浩汤汤,自时代的跌宕,自历史深处的幽暗,或自个人的痛快与无涯苍茫。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
葛亮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等。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2016年央视“中国好书”、“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当代长篇小说五佳、中版年度十大中文好书等多项大奖。作者本人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葛亮《问米》付印以来,我一直担忧这本书的销量,因为这是一本在黑夜里阅读的好书。但是我又深知,在这个灯红酒绿的时代,很少人能利用晚上睡前的几个小时去读一读书,要说深夜里读书的都是有一颗功利的种子,不是为了高考、研究生,就是为了职称之类,真正的出于爱好去读一本...
评分读此书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对葛亮的不了解,亦不知其人,只是听说他的书不错,很多人都推荐,于是便生起想了解的心思。 初读此书,刚开始就让我心生疑问,因为我还没开始阅读前的了解是这本书是有点悬疑的书,亦带着探讨人性抒发人性特点的情感内容在内。但是一读进去,...
评分起初拿书在手上的时候,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这本书还附赠了两张明信片和一张海报。我心想着这作者又不是什么影视明星,印有作者图片的明信片算怎么回事?莫不是作者能力不够,只能靠多附赠两张明信片来凑? 当我读完第一篇同名作《问米》之后,觉得出版社这么做...
评分 评分起初拿书在手上的时候,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这本书还附赠了两张明信片和一张海报。我心想着这作者又不是什么影视明星,印有作者图片的明信片算怎么回事?莫不是作者能力不够,只能靠多附赠两张明信片来凑? 当我读完第一篇同名作《问米》之后,觉得出版社这么做...
看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葛亮写得吗?好通俗好像网络小说……当然文笔是很美的,故事是很猎奇诡谲的,但也仅仅如此了。如果10分可以打7分,3星半吧。但还是打了4星,因为确实很好看啊。。。#No. 52
评分就你看过福克纳啊。就你看过艾米丽的玫瑰啊。
评分葛亮是对文字有敬畏,有要求。七个短篇故事,《不见》看得人透心凉,简直避暑良方。
评分大神的文字里有金陵烟水气,诸如朱雀和北鸢这样的长篇其实更加适合他,徐徐缓缓的将气氛展开,一点点堆叠,像是画画时一层层上薄色的手法,他写烹饪、写戏曲时有很自然的老派调性,像是在心口蜿蜒爬行的虫子,有时冰凉有时温暖,而短篇相对而言则要有点弱下去,总是指望能够看到大的发展或者跌宕的情节,反而没有读长篇时能够完全方由自己沉入他构建的世界里。他说披着悬疑的外壳下,依旧写的是人性,但总归不能忽视那层外壳,在形式上显得略略隔靴搔痒
评分曾经蒲松龄写《聊斋》论人心,现在葛亮用《问米》论世道轮回。也许世界上没有因果和轮回,但是人心里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