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筆記》為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教授張鬆閱讀城市的文化隨筆,也是他對中國城市保護、城市規劃進行持續研究後的感悟。作者在參與大量保護規劃設計實踐的基礎上,以城市曆史文化遺産為核心,來闡述城市規劃設計和遺産保護利用的意義,這對於瞭解曆史城市的發展,認識城市規劃和城市保護的重要性很有幫助。書中有不少敏銳的思考,對於城市規劃設計、文化遺産保護等專業領域會産生積極的影響,可作為城市管理、城市規劃決策者的案頭參考。
張鬆,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教授、博導,日本東京大學博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規劃曆史與理論學委會副主委、中國建築學會工業建築遺産學委會副主委,《城市規劃學刊》《建築遺産》《上海城市規劃》等雜誌編委。編著有《曆史城市保護學導論》《為誰保護城市》、《曆史城市保護規劃與設計實踐》《當代中國曆史保護讀本》等書籍。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如何擁有城市靈魂?北京的城市靈魂(建築物與使用多樣性和社會多樣性的結閤)是否在消減?北京舊城還可以繼續是“有人居住的曆史城市嗎? 有趣的是那些仿造品的優勢:“對旅遊者的相機來說 一切都比從前更漂亮瞭”
评分路過圖書館快速翻完,記錄一下。 兜兜轉轉又在心裏點起城市保護這個話題……算是埋頭趕任務的一學期後對建築毫無感覺的一點點明燈。不過,該怎麼做又是一個問題……
评分路過圖書館快速翻完,記錄一下。 兜兜轉轉又在心裏點起城市保護這個話題……算是埋頭趕任務的一學期後對建築毫無感覺的一點點明燈。不過,該怎麼做又是一個問題……
评分有些文章以前也看過,怎麼說呢,張老師是督促我看專業書的一個啓濛吧,看他的文章總有娓娓道來,鋪陳敘事之感。城市保護城市更新是一言兩語難以說清,又是城市規劃者難以規避的一個問題。
评分科普書,值得政府和公眾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