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写的是1944年~1945年的所谓“战时首都”重庆的生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写了一个贫穷的小职员的家庭,母亲与妻子中间的隔阂和经济的压迫造成了家庭的悲剧,妻子走了,丈夫害肺病死了。等到妻子回到重庆,婆婆已经带着孙儿搬走了,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男主人公断气时,街头锣鼓喧天,人们正在庆祝胜利,用花炮烧龙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1929年~1949年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种。1935年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长期担任主编。1978年~1986年创作5卷《随想录》。1981年~2005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巴金的《寒夜》。 一个懦弱、压抑、忠厚、善良的老好人汪文宣,一个自恃清高、爱子胜过自己、控制欲极强的旧婆婆,一个生性犹豫、追求物质、自由、浪漫的花瓶曾树生,还有少年老成、不苟言笑的小宣,古道热肠、善良热情的老钟,以及代表压迫、...
评分在这个人生和历史的大舞台上,上演着无数的悲剧。有一类悲剧是“西楚霸王”式的,它展现的是盖世英雄的悲壮落幕,虽然失败,但同时成就了历史的大手笔,以至今天的人们也还一再悲叹他壮志未酬;还有一类的悲剧显得平静甚至于单调,它没有什么波澜起伏,只是一些上不了...
评分在《寒夜》之前,读了《憩园》。 跳过了《第四病室》,来读《寒夜》。 《寒夜》与从前我读过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大不一样,整部小说弥漫着死亡与悲观的气息,叫人透不过气来。作品的背景是抗战期间,地点是重庆,主人公是一对自上海逃难至重庆落脚的一对年轻夫妻:汪文宣与曾树...
评分 评分读完巴金的《寒夜》,自始至终是一种压抑,是一种令人暗无天日的绝望。 压抑从小说开始描述的寒夜起,主人公汪文宣走在凄冷的夜里,在已经司空见惯的的警报里,麻痹的走着。又以另一位主人公曾树生走在同样寒气逼人,不禁打起冷噤的夜里而收尾。同样的夜里,两...
所谓等待的迷茫就是“荒诞”,战争冲击着理性构建的文明信仰,存在本身不断在苦恼(sorge)之中消磨着。
评分意识流风格,人物内心戏太细腻,但主人公也太懦弱太无能太悲观,整部小说压抑又绝望,但是人物都太侨情太扭曲,完全没有中华民族任劳任怨的美德,男人工资低做点校对工作就愁眉苦脸乃至绝症,妈妈洗洗衣服做做饭就觉着苦不堪言,各种牢骚满腹觉着自己是老妈子,媳妇倒像是唯一活着的人,我赞成她出走,虽然这有点残忍,但是她养活他全家,乃至出走后仍旧按月寄钱,真的算仁至义尽,作者还要批评她干啥
评分《家》和《寒夜》虽然表现的主题不同, 但是高觉新和汪文宣都是同类人 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但是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任由着自己一步步被拖入深渊 他们都是时代和社会的受害者和殉葬品。
评分漫漫长夜,没有终点。哎哟哟,若死在破晓之前,那么黎明就也从未出现。
评分同是巴金的作品,《寒夜》整体明显比《爱情三部曲》胜出太多(或许巴金擅写小),文笔比前者流畅许多,文宣的悲剧很难归罪于谁,而应是他自己、树生和母亲三人彼此性格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共同酿成,我很喜欢这种“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思考,相比之下,《爱情三部曲》对于善与恶的剖析和阐释未免过于简单和苍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