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六十载

春华秋实六十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本社
出品人:
页数:1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9-1
价格:56.7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8155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出版
  • 纪念文集
  • 传记&回忆&书信&日记&年谱&评传
  • 春华秋实
  • 六十载
  • 回忆
  • 岁月
  • 成长
  • 传承
  • 历史
  • 文化
  • 生活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6年1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60周年,上古社从社长、总编,到在职的、退休的以及调离本社的许多同仁纷纷撰文以示庆贺。本书集其中的四十余篇,分入《图书篇》、《人物篇》、《纪事篇》三个主题。文章或阐述自己亲自参与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选题,或记述自己亲身接触过的前辈,或回忆自己亲历过的上古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平时的话语中透出了真实和亲切。诚然,上古社的六十年,不是这四十多篇就能涵盖的,但多少能给后来者留下些许雪泥鸿爪。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从康平路出发(代前言)/高克勤
图书篇
盛世修书 继往开来——回顾《续修四库全书》编辑与出版历程/李国章
影印《四库全书》编辑工作杂忆/金良年
《古本小说集成》编纂始末/李梦生
薪火传承 历久弥新——《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出版纪要/奚彤云
1960年《中国历代文论选》编写前后/黄屏
《中华活页文选》琐忆/江建忠
“探险”俄罗斯——敦煌吐鲁番海外流失文物文献的出版/府宪展
吕思勉著作出版始末/吕健
初刊本《柳如是别传》出版纪实/王勉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诞生记/袁啸波
审读《高适集校注》的收获/王维堤
一部有传世价值的文字学巨著——胡吉宣先生的《玉篇校释》/李伟国
关于《肇域志》的整理与出版/蒋维崧
亲近名家 打磨精品——记《夏商周青铜器研究》的出版/王纯
中国家谱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巨作——介绍《中国家谱总目》的运作/占旭东
创新与继承 创意与积累——《二十五史新编》的策划/吕健
经典之作 精赅之论——《蓬莱阁丛书》策划的关键问题/吕健
老树春深更著花——《唐诗三百首》图文本成功的启示/高克勤
从《中国人丛书》到《现代版丛书》——我社早期思想类普及书的形成/李鸣
但开风气不为师——谈对海外汉学的译介与出版/查明昊
人物篇
青松挺直秉高洁——记李俊民/李国章
一波三折:金兆梓的出版生涯/李志茗
中华上编的“三驾马车”/高克勤
中华上编的“四大编审”/高克勤
记我师王燕棠先生/林虞生
忆周愣伽先生/曹中孚
忆胡道静先生/曹中孚
忆何满子先生/胡士明
我的师傅——古籍资深校对林虞生老师/袁啸波
周宁霞与《徐霞客游记》/周晓
李俊民(李守章)年表/李东生
纪事篇
半个世纪的雪泥鸿爪——琐忆新文艺出版社一点往事/钱伯城
1961-1962年: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一个出版社编辑的回忆/钱伯城
社名的变化/齐凯
校对工作回顾/齐凯
我的古籍情愫/陈善祥
既要出书,又要出人——忆中华上编对青年编辑的培养/曹中孚
忆与顾廷龙先生的交往/郭群一
从我发的第一部书稿说起/王海根
小楼琐忆/盖国梁
“树身立业”的开始/陈邦炎
出版生涯点滴/毛华阳
自豪与感谢/水赉佑
那些年 那些事/曹明纲
尴尬来自拖延——记与作者的一次书信往返/李祚唐
终于见到了马丽华——法国、英国藏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的出版/府宪展
大麦地壮歌——2004年7月27日来自岩画工作组的报告/府宪展
我与民进古籍支部近三十年/金文男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工作回顾/刘玲田
温暖的大家庭/江月英
在发行岗位的几年里/叶士坤
建造新办公楼琐记/朱守仁
行政科那些事儿/沈文才
古籍社赋/盖国梁
后记/李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图书篇”中是参与项目擘画或具体编校的编辑写得有可看处,而未曾亲自与闻其事的社领导写得一般,尤其是奚彤云的文章显得自己像个事外之人。“人物篇”整体平平,唯袁啸波描得颊上三毫,而李志茗只知引用洗稿。“纪事篇”整体上比较有料,唯最后几篇行政岗人员的文章实在一般。虽是春华秋实六十载,重点仍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挂牌成立后的故事,旧中华上编史事只有钱伯城和曹中孚的文章,苦其不多。现就职新中华上编的原上古社编辑(当年应仍在职)也有好文(如郭时羽关于《恽敬集》的回忆文字实优于“图书篇”的多数文章),不知何故却是未予收入。

评分

感谢袁老师赠书,以宋刊世说新语影本答谢。一大遗憾是无配图。

评分

感谢袁老师赠书,以宋刊世说新语影本答谢。一大遗憾是无配图。

评分

“图书篇”中是参与项目擘画或具体编校的编辑写得有可看处,而未曾亲自与闻其事的社领导写得一般,尤其是奚彤云的文章显得自己像个事外之人。“人物篇”整体平平,唯袁啸波描得颊上三毫,而李志茗只知引用洗稿。“纪事篇”整体上比较有料,唯最后几篇行政岗人员的文章实在一般。虽是春华秋实六十载,重点仍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挂牌成立后的故事,旧中华上编史事只有钱伯城和曹中孚的文章,苦其不多。现就职新中华上编的原上古社编辑(当年应仍在职)也有好文(如郭时羽关于《恽敬集》的回忆文字实优于“图书篇”的多数文章),不知何故却是未予收入。

评分

“图书篇”中是参与项目擘画或具体编校的编辑写得有可看处,而未曾亲自与闻其事的社领导写得一般,尤其是奚彤云的文章显得自己像个事外之人。“人物篇”整体平平,唯袁啸波描得颊上三毫,而李志茗只知引用洗稿。“纪事篇”整体上比较有料,唯最后几篇行政岗人员的文章实在一般。虽是春华秋实六十载,重点仍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挂牌成立后的故事,旧中华上编史事只有钱伯城和曹中孚的文章,苦其不多。现就职新中华上编的原上古社编辑(当年应仍在职)也有好文(如郭时羽关于《恽敬集》的回忆文字实优于“图书篇”的多数文章),不知何故却是未予收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