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暗影

歐洲暗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馬可孛羅
作者:羅柏.卡普蘭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徐麗松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NT$4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51039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东欧
  • 罗马尼亚
  • 地理
  • 台版
  • 世界史
  • @台版
  • 讀史
  • 游记
  • 欧洲
  • 历史
  • 暗影
  • 阴谋
  • 政治
  • 战争
  • 冒险
  • 悬疑
  • 密探
  • 阴谋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羅柏.卡普蘭於一九七○年代初次造訪羅馬尼亞,當時他是一名年輕記者,羅馬尼亞則是共產世界中一個慘澹蕭條的偏遠國度。它位於歐洲的一個晦暗角落,鮮少受到西方人的關注;它具有攸關世局的重要性,但卻經常受到忽略。隨著那次初訪而來的,是作者畢生對這個國家的迷戀。時至今日,俄羅斯以不同方式對歐洲構成威脅,而羅馬尼亞正是理解這個局面的關鍵要素。

《歐洲暗影》行文風格明快有力,融合回憶錄、旅行誌、報導文學、歷史書寫等元素,是作者醞釀三十年而成的大師之作,完整呈現一名青年記者力求成長、一個弱勢國家奮力向上的歷程,將一個外來個體的身影與一個在地國族的命運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從地緣特質、帝國主義、納粹大屠殺、冷戰,到國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作者透過羅馬尼亞這面透鏡,檢視諸多影響深遠的議題。

在本書中,卡普蘭詳細闡明拉丁化的西歐與希臘化的東歐如何鎔冶出羅馬尼亞,以及包括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俄羅斯沙皇國,希特勒納粹德國、共產蘇聯,以至現代的俄羅斯與歐盟,是如何從各個方方面面影響羅馬尼亞的盛衰起伏。這是位處地緣敏感帶國家的宿命,但也是她的機會。

透過卡普蘭的筆尖,羅馬尼亞的過去與現在化成本書中一頁頁鮮活而優美的散文,讓一個又一個電影畫面般的場景躍然紙上:冷戰期間那些神情枯槁、在冷風中排隊買麵包的布加勒斯特民眾;千百年間被入侵者蹂躪成一片荒蕪的巴拉幹大草原;宏偉地矗立在外西凡尼亞及馬拉穆列什地區的哥德式教堂尖頂……卡普蘭時而同過去的偉大思想家們對話,時而與今日的羅馬尼亞民眾交談;於是我們看到,這群人是如何在這個俄羅斯重新崛起的時代,致力讓人文主義的火焰持續發光。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美國資深記者、地緣政治專家、旅行作家。過去三十年間,他擔任《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記者,撰述可見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等重要報章雜誌,觀點經常引發相關政治、媒體、學術界討論。他也曾擔任美國智庫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地緣政治分析主任、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客座教授、五角大廈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委員、華盛頓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資深研究員。《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兩度將他列入「全球百大思想家」之林。

卡普蘭曾實地採訪中東、兩伊戰爭、巴爾幹半島、前蘇聯與阿富汗戰爭等戰略要地與新聞前線,至今已有十數本關於外交事務、地緣政治及旅行相關書籍。在台出版作品包括《世界的盡頭》(The Ends of the Earth)、《南中國海》(Asia’s Cauldron)、《地理的復仇》(The Revenge of Geography)等書。

譯者簡介

徐麗松

台大外文系畢業,世紀交替之際旅居法國多年,陸續於巴黎第七大學、里昂第二大學及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修讀語言學及跨文化研究,並在法國及台灣從事英文、法文翻譯及跨界合作工作。

目录信息

地圖
序幕 納博科夫的房間
第一章 布加勒斯特,一九八一年
第二章 布加勒斯特,二○一三年
第三章 拉丁拜占庭
第四章 巴拉幹大草原
第五章 猶太大墓園
第六章 黑海的缺口
第七章 越過喀爾巴阡山脈
第八章 漁夫堡
誌謝
注釋
精選書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1971到2014,RDK笔下不仅是巴尔干(尤其是罗马尼亚)的变化,也是自己33年寻找方向的人生旅途。

评分

《巴爾幹幽魂》的補遺,表白心跡之作。雖然嚴重重覆,但也真是當下最「巴爾幹」的歐美觀察家了。

评分

《巴爾幹幽魂》的補遺,表白心跡之作。雖然嚴重重覆,但也真是當下最「巴爾幹」的歐美觀察家了。

评分

《巴爾幹幽魂》的補遺,表白心跡之作。雖然嚴重重覆,但也真是當下最「巴爾幹」的歐美觀察家了。

评分

从1971到2014,RDK笔下不仅是巴尔干(尤其是罗马尼亚)的变化,也是自己33年寻找方向的人生旅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