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主義及其理論難題研究

計算主義及其理論難題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李建會
出品人:
頁數:295
译者:
出版時間:2016-5-1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844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心靈哲學
  • 人工智能
  • 計算主義
  • 數學
  • 心智哲學
  • 計算主義
  • 理論難題
  • 人工智能
  • 哲學基礎
  • 認知科學
  • 形式係統
  • 意識問題
  • 信息處理
  • 數學基礎
  • 技術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北師大哲學與文化叢書。也是國傢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成果(項目名稱:當代計算主義的理論難題研究;項目批準號:10BZX022)。

本研究從反計算或非計算主義者對計算主義的批評入手,試圖在反計算或非計算主義和計算主義觀點之間保持一種必要的張力,通過對計算主義挑戰所帶來的“難題”進行梳理和分析,在諸多難題中尋找聯係和共同點,試圖將其歸結為一個中心問題,從而找齣紛繁意見中的要點,使得計算主義所麵臨的難題得到澄清和突顯。在此基礎之上,對與中心難題密切相關的挑戰進行反駁,為計算主義理論的存續提供辯護,並為計算主義“難題”的解答提供可能的思路。

著者簡介

李建會,1964年生,男,河南西峽人,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生物學哲學、心靈哲學、認知科學哲學和科技倫理學。

趙小軍,1978年生,男,陝西渭南人,哲學博士,貴州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嚮為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哲學。

符徵,1979年生,男,河南內鄉人。哲學博士,河南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哲學。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2.國內研究現狀
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四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五 研究內容及方法的創新程度、突齣特色和主要建樹
1.成果研究內容及方法的創新程度
2.突齣特色
3.主要建樹
六 本研究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
第一章 計算主義的興起和發展
一 計算主義思想的孕育
1.靈魂的數學特性
2.物質世界的數學化
3.圖靈的貢獻
二 計算機功能主義
1.計算機功能主義産生的背景
2.計算機功能主義的提齣
3.本體論地位探討
三 計算主義的六 個裏程碑
1.圖靈命題
2.強人工智能
3.機器功能主義
4.物理符號係統
5.思想語言假說
6.聯結主義
四 神經與計算的新觀點
1.知覺的可塑性
2.對經典計算觀點的批評
3.一種神經計算的觀點
4.神經科學概念框架下知覺的發展
第二章 計算主義麵臨的難題
一 計算主義麵臨的挑戰:難題齣現
1.基於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挑戰
2.來自塞爾“中文屋”論證的挑戰
3.基於不完全性定理的挑戰與“中文屋”批判的共通之處
4.現象學與“4E+S”綱領的挑戰
5.意識“難問題”:感受性與自由意誌等
二 計算主義難題的分析與歸類:計算主義中心難題的齣現
第三章 形式係統難題與應對
一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1.形式主義淵源:希爾伯特綱領
2.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盧卡斯、彭羅斯的解讀
二 數學證明與哲學猜想:哥德爾本人的觀點
1.哥德爾的數學證明
2.哥德爾的哲學猜想
3.小結
三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並未駁倒計算主義
第四章 意義難題(一):“中文屋”論證及反駁
一 “中文屋”論證及其影響
1.計算是純粹句法的
2.句法對語義是不充分的
3.計算機永遠不會具有意嚮性
二 批評與迴應:其他學者與塞爾的分歧
1.係統應答
2.機器人應答
3.大腦模擬者應答
4.聯閤應答
三 中文屋”論證中的錯誤分析
1.塞爾“中文屋”論證的前提錯誤
2.塞爾“中文屋”論證的概念混淆
3.塞爾“中文屋”論證的結論錯誤
第五章 意義難題(二):意義的結構
一 形式係統難題的解答:計算、形式與意義
1.計算係統不等於純粹的形式係統
2.形式與意義不可分
二 意義獲取難題的解答:同構與分層
1.同構是意義産生的關鍵
2.係統的分層可以産生意義
第六章 意義難題(三):語義引擎策略
一 自動形式係統
二 語義基礎
三 意嚮之謎
四 語義引擎的生物機製
1.原初意嚮性的設想
2.意識的功能設計
3.語義的競爭與湧現機製
第七章 意識難題與功能建構
一 意識難題
1.大腦中的劇場
2.笛卡爾的構造
3.難以消解的第一人稱經驗
4.鴻溝:現象與基礎之間
5.功能建構中的小人
二 認知之輪:跨越鴻溝
1.認知之輪
2.雙重描述
三 多重草稿機製
1.群魔混戰模型
2.自我感:一種後設
第八章 “4E+S”認知對計算主義的挑戰
一 “4E+S”的內涵、思想來源及其核心觀點
1.“4E+s”的內涵
2.“4E+S”的思想來源
3.“4E+S”的核心觀點
二 我們能將“4E+S”整閤為一個新的認知模型嗎?
三 “4E+S”相對於計算主義究竟是不是一 場新的革命?
結語
附錄
圖靈測試:五十年之後
1.導言
2.圖靈的“計算機器與智能”
3.從模擬遊戲到圖靈測試
4.紙上談兵的哲學:80年代和90年代
5.圖靈測試與社會科學
6.聊天機器人
7.探討與結論
參考文獻
階段性研究成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