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英]约翰•鲍尔比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汪智艳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29276
丛书系列:依恋三部曲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依恋
  • 心理
  • 精神分析
  • 婴儿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心理咨询
  • 早期发展
  • 心理学
  • 依恋理论
  • 亲密关系
  • 情感
  • 成长
  • 自我认知
  • 人际关系
  • 原生家庭
  • 爱情
  • 心理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一卷。本书详细探讨了母婴关系的本质,从对本能行为的讨论开始,结合许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列举了很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母亲和幼崽的依恋关系,进而推及人类的依恋模型。研究表明,婴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的依恋关系对其一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为人父母者应充分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编辑推荐: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依恋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值得父母详加研读。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发展。

★名人推荐: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关注母婴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让中国的父母重视儿童的早期养育,也期待这套书中的理念能够推动中国研究,能向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育儿的理念,增加大家对婴儿以及对母婴关系的理解。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讲师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作者简介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任 务
第一章观 点 002
第二章尚待解释的观察所得 023
第二部分 本能行为
第三章本能行为:一个替代模型 034
第四章人类对环境的进化适应性 054
第五章调节本能行为的行为系统 061
第六章本能行为的归因 081
第七章评估与选择:感受与情绪 099
第八章本能行为的功能 119
第九章生命周期中行为的改变 135
第十章本能行为的发育 139
第三部分 依恋行为
第十一章儿童与母亲的联结:依恋行为 168
第十二章依恋行为的本质与功能 201
第十三章依恋行为的控制系统观点 225
第四部分 人类依恋的个体发生
第十四章依恋行为的开始 254
第十五章聚焦在一个对象上 287
第十六章依恋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319
第十七章依恋行为组织的发展 338
第五部分 旧议题和新发现
第十八章依恋模式的稳定和变化 349
第十九章反对、误解和澄清 359
参考文献 36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 [依恋三部曲•第三卷 丧失]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与依恋理论的渊源发端于他21岁时,那时,他在一个少年管教所接触了两名因早年母亲照料不良而出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少年,他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十年后,他...  

评分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 [依恋三部曲•第三卷 丧失]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与依恋理论的渊源发端于他21岁时,那时,他在一个少年管教所接触了两名因早年母亲照料不良而出现严重行为问题的少年,他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十年后,他...  

评分

很偶然的因缘际会,在朋友的介绍下,有幸与本书相识。简洁的封面,舒服的色彩搭配,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品读。 乍看以为是一本心理学科普读物,却没想到,竟是出自John Bowlby的大作。他是依恋理论的奠基人,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专注于依恋领域的研究,心理学上著名的母...  

评分

自古至今,虽然人们始终能够感受失去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痛苦,但作为科学领域的研究,却是长期的盲点。面对无数婴儿在成长中的境遇,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讲,依恋项目的发起可以说超越了科学领域本身的价值,是对人类的价值观念...  

评分

小狗在被惩罚时会更坚持跟随,小羊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现小恒河猴在面临惩罚的时候紧靠行为也会变得更强。遭受母亲严重虐待的幼猴也会表现出很强烈的依恋行为。 通过恐吓幼年个体,这些具有支配地位的雄性的行为引发了幼年个体的依恋。这就导致幼崽会寻求与成年动物的接近,而且...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看完,花了我8个小时。 依恋理论采取动物行为学、生物学、控制理论等学科原理,在五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繁荣、母婴关系得到重视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鲍尔比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进化学、控制论的视角,从最初的母婴关系向后面的人类社会行为推进,不同于弗洛伊德后期专研的回溯式研究,理论内容对精神分析的相关专业名词进行了汲取,看完简直推翻了我的一些从精神分析里得来的观念。 理论前面大部分内容是动物行为的观察,中期逐渐过度到对精神分析、动物行为学相关内容以及名词的吸收,比如目标→形成目标,功能结果,把动物行为分为简单反应、链式、层级式、因果式四种内容,从昆虫、鸟类、哺乳类、类人猿、人类的行为渐进举例,并说明这些生物行为在环境依赖性、环境稳定性上的联系,还把一些著名的动物观察和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的行为研究。

评分

与经典精神分析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一个人的发展,非常深刻

评分

断断续续的,似乎看了一年多呢。 最后的最长假期,也算是结束了吧。in ZiWU Shanghai.

评分

文献之一,读英文文献推荐有道~

评分

和想象中的写作脉络相去甚远,开篇很宏大,从本能行为讲起反驳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对于鲍尔比的受训环境和当时的研究背景而言,这一部分的论述相当必要甚至占据了全书2/3的篇幅。之后的1/3才开始切入人类的依恋行为,这部分藐视解释地非常详细。最有收获的信息是在解释婴儿的哭泣与安抚上的技术,竟然与成人步速接近的晃动是让婴儿止住哭泣最佳的方法。孩子会哭并不仅仅是由于生理性的饥饿,更多是出于孤独。总得来说鲍尔比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把人类心理的本质归结为母婴关系。真的希望自己有机会的话能够看到原始研究视频或者参与婴儿观察。向发展心理学家们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