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英]约翰•鲍尔比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汪智艳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29276
丛书系列:依恋三部曲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依恋
  • 心理
  • 精神分析
  • 婴儿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心理咨询
  • 早期发展
  • 心理学
  • 依恋理论
  • 亲密关系
  • 情感
  • 成长
  • 自我认知
  • 人际关系
  • 原生家庭
  • 爱情
  • 心理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一卷。本书详细探讨了母婴关系的本质,从对本能行为的讨论开始,结合许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列举了很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母亲和幼崽的依恋关系,进而推及人类的依恋模型。研究表明,婴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的依恋关系对其一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为人父母者应充分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编辑推荐: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依恋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值得父母详加研读。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发展。

★名人推荐: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关注母婴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让中国的父母重视儿童的早期养育,也期待这套书中的理念能够推动中国研究,能向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育儿的理念,增加大家对婴儿以及对母婴关系的理解。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讲师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作者简介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任 务
第一章观 点 002
第二章尚待解释的观察所得 023
第二部分 本能行为
第三章本能行为:一个替代模型 034
第四章人类对环境的进化适应性 054
第五章调节本能行为的行为系统 061
第六章本能行为的归因 081
第七章评估与选择:感受与情绪 099
第八章本能行为的功能 119
第九章生命周期中行为的改变 135
第十章本能行为的发育 139
第三部分 依恋行为
第十一章儿童与母亲的联结:依恋行为 168
第十二章依恋行为的本质与功能 201
第十三章依恋行为的控制系统观点 225
第四部分 人类依恋的个体发生
第十四章依恋行为的开始 254
第十五章聚焦在一个对象上 287
第十六章依恋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319
第十七章依恋行为组织的发展 338
第五部分 旧议题和新发现
第十八章依恋模式的稳定和变化 349
第十九章反对、误解和澄清 359
参考文献 36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心理剧中讲到“人类一切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一切我们儿时的人和物构成了我们的回忆,也构建了现在的我们。因此,那些急速远离我们的人和物形成了人们焦虑的来源。心理治疗也是一个不断建立关系的过程,工作中,人人都是理性的个体,而如果将这种理性带进家庭...  

评分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院有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王争艳教授曾说过,几乎所有的正常婴幼儿都会有“依恋情结”。“依恋情结”不但无害,还有助于她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的分析还得出,无论是“恋人”,还是恋物,依恋关系的产生都是孩子内在心理需求的表现,...  

评分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院有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王争艳教授曾说过,几乎所有的正常婴幼儿都会有“依恋情结”。“依恋情结”不但无害,还有助于她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的分析还得出,无论是“恋人”,还是恋物,依恋关系的产生都是孩子内在心理需求的表现,...  

评分

我在2011年学习发展心理学时,刚了解到依恋理论就对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着迷。一个小不点的很多情绪情感都与母亲密切相关,母亲对婴儿的关注情况以及与婴儿的分离都决定了婴儿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依赖恐怕就只发生在婴儿身上了。等到成人后又有谁离不开谁呢?长大了...  

评分

遗传提出建议,发展作出决定。我们大多生活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调节依恋行为会比较稳定的传衍下去。对于小宝宝来说,他可以区分一部分的信号,来判定他所依恋的对象是否要离开。他的依恋对象是固定的,大多时候是母亲。会想办法让这个依恋对象一直待在自己的身旁。 我...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看完,花了我8个小时。 依恋理论采取动物行为学、生物学、控制理论等学科原理,在五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发展繁荣、母婴关系得到重视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鲍尔比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进化学、控制论的视角,从最初的母婴关系向后面的人类社会行为推进,不同于弗洛伊德后期专研的回溯式研究,理论内容对精神分析的相关专业名词进行了汲取,看完简直推翻了我的一些从精神分析里得来的观念。 理论前面大部分内容是动物行为的观察,中期逐渐过度到对精神分析、动物行为学相关内容以及名词的吸收,比如目标→形成目标,功能结果,把动物行为分为简单反应、链式、层级式、因果式四种内容,从昆虫、鸟类、哺乳类、类人猿、人类的行为渐进举例,并说明这些生物行为在环境依赖性、环境稳定性上的联系,还把一些著名的动物观察和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的行为研究。

评分

翻译减分,但理论系统让我大开眼界,中宇知道武志红一些理论的来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是由于喂养,而是为了避免外界的伤害,6个月,一岁半,三岁,六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节点,父母养育婴幼儿要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多与孩子进行互动,这样形成的孩子具有安全的依恋观,就会对他人更好的共情、合作,也能更好地探索世界,尽情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

评分

为什么母亲对婴孩的养育与关爱会影响其一生的情感发展? 什么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 父母和婴儿建立起不同的依恋关系会给婴儿带来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父母应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这本书帮我找到答案,抽时间写个长评

评分

翻译减分,但理论系统让我大开眼界,中宇知道武志红一些理论的来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是由于喂养,而是为了避免外界的伤害,6个月,一岁半,三岁,六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节点,父母养育婴幼儿要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多与孩子进行互动,这样形成的孩子具有安全的依恋观,就会对他人更好的共情、合作,也能更好地探索世界,尽情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

评分

心理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