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鑒賞/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係列教材

京劇鑒賞/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齣版社
作者:傅謹
出品人:
頁數:369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4043451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公共藝術
  • 京劇
  • 戲麯
  • 藝術鑒賞
  • 公共藝術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文化
  • 錶演藝術
  • 中國傳統文化
  • 戲麯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790年,“徽班進京”開啓瞭京劇藝術孕育、形成的曆程。經曆瞭成熟期、鼎盛期的發展與輝煌之後,京劇自20世紀50年代進入調整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則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持續尋求著新的發展道路。京劇藝術高度融匯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各方麵的錶演藝術,成為影響深遠的中國錶演藝術的集大成者。作為精湛錶演藝術的創作者與體現者,京劇演員在京劇發展中的作用與價值得到瞭極大的開掘與發揚。

傅謹主編的《京劇鑒賞(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係列教材)》以京劇形成的曆史輪廓為框架,以一代又一代京劇演員的藝術奮進及其創作的劇目為主要的錶現內容,用五章內容勾畫200多年京劇發展的曆程,並嚮愛好者提供相應的京劇藝術鑒賞唱段。

本書適用於公共藝術教育,也可作為音樂類專業用書和音樂愛好者的參考讀物。

著者簡介

傅謹,文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戲麯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戲麯研究所所長,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文藝學(美學)研究,1990年後轉嚮主要從事中國戲劇理論與批評、現當代戲劇研究。多年來,共齣版專著和論文集《中國戲劇史》《藝術美學講演錄》《中國戲劇》(中、英、法、阿拉伯、西班牙等五種文字)、《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理論與實踐》《京劇學前沿》《老戲的前世今生》《新中國戲劇史》《草根的力量——颱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中國戲劇藝術論》等1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二十一世紀》等海內外重要學術雜誌發錶300多篇學術論文、學術隨筆和藝術評論;其中發錶在CSSCI期刊上的論文超過40篇,1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0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主編《京劇曆史文獻匯編(清代捲)》及《續編》《北京文藝60年:1949-2009•戲劇捲》《藝術教室》叢書等。多次獲得文化部、中國文聯、北京市頒發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奬項。曾經主持並完成國傢藝術科學“九五”規劃課題“二十世紀戲劇改革發展”研究、國傢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當代戲劇史”研究、2006年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的若乾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21世紀初北京戲劇發展研究”。目前正主持2011年度國傢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京劇通論”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梅蘭芳全集》的編撰與研究”等項目。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京劇從孕育到成熟
第一節 從“徽班進京”到京劇“三鼎甲”
一、“徽班進京”以及“四大徽班”
二、“漢調”入京與“徽、漢閤流”
三、京劇藝術格局確立
四、京劇“三鼎甲”
第二節 “新三鼎甲”以及眾多錶演名傢崛起
一、“新三鼎甲”成為引人矚目的藝術新坐標
二、武生行當異軍突起
三、旦行錶演傢對演技的突破與提升
第三節 京劇走嚮全麵成熟
一、“班社集體製”嚮“名角挑班製”轉變
二、藝術市場嚮上海和國內各地大拓展
三、宮廷演戲對京劇名傢的規範與影響
四、社會票房對專業演員技藝和審美能力的提升與促進 第一章 京劇從孕育到成熟
第一節 從“徽班進京”到京劇“三鼎甲”
一、“徽班進京”以及“四大徽班”
二、“漢調”入京與“徽、漢閤流”
三、京劇藝術格局確立
四、京劇“三鼎甲”
第二節 “新三鼎甲”以及眾多錶演名傢崛起
一、“新三鼎甲”成為引人矚目的藝術新坐標
二、武生行當異軍突起
三、旦行錶演傢對演技的突破與提升
第三節 京劇走嚮全麵成熟
一、“班社集體製”嚮“名角挑班製”轉變
二、藝術市場嚮上海和國內各地大拓展
三、宮廷演戲對京劇名傢的規範與影響
四、社會票房對專業演員技藝和審美能力的提升與促進
五、京劇錶演藝術的全麵成熟
第二章 京劇的鼎盛時期(上)
第一節 京劇“三大賢”
一、楊小樓
二、餘叔岩
三、梅蘭芳
第二節 “四大名旦”及其他旦行演員
一、程硯鞦
二、荀慧生
三、尚小雲
四、於連泉、“四小名旦”及“四大坤伶”
第三節 “前後四大須生”及孟小鼕
一、前四大須生
二、後四大須生及孟小鼕
第四節 錢金福與“花臉三傑”
一、錢金福
二、郝壽臣
三、侯喜瑞
四、獨具天資的“十全大淨”金少山
第三章 京劇的鼎盛時期(下)
第一節 醜行、小生、老旦等行當的錶演藝術傢
一、醜行——王長林、蕭長華、葉盛章
二、小生——程繼仙、薑妙香、俞振飛、葉盛蘭
三、老旦——李多奎
四、武旦
第二節 上海(南派)京劇及代錶人物
一、上海(南派)京劇的繁榮發展
二、“南派”京劇的代錶人物
三、“南派”京劇的其他代錶人物
第三節 京劇鼎盛時期的人纔培養
一、科班
二、學校
三、國劇學會
四、厲傢班(厲慧良
第四節 京劇鼎盛時期的大眾傳媒
一、唱片
二、圖書、報紙、雜誌等
第四章 京劇的重整與新機製
第一節 新機製的建立——20世紀50年代的戲改
一、改人
二、改製
第二節 改戲的曆史進程
一、眾多新編曆史戲誕生
二、京劇現代戲的發端
三、“樣闆戲”簡述
第三節 關於京劇改革的兩種不同觀點及反思
一、關於對傳統的反思
二、關於對革新的反思
第五章 京劇的新探索時期
第一節 新時期京劇藝術概述
一、恢復傳統戲和排演新編戲
二、轉型睏境和多樣路徑
三、“走嚮新的綜閤”
四、光前裕後的“音配像”
五、重識傳統,瞻望未來
第二節 新時期獨具姿彩的京劇名傢
一、奮發有為的佼佼者
二、星光璀璨的“青研班”
第三節 另闢蹊徑的新編京劇佳作
一、《曹操與楊修》
二、《徐九經升官記》
三、《華子良》
四、《鳳氏彝蘭》
五、《金鎖記》
第四節 新穎可觀的京劇探索路嚮
一、精彩奪目的“連颱本戲”
二、思緻奇警的“小劇場京劇”
三、熔冶中外的“跨文化戲麯”
第五節 入古齣新的京劇發展情勢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京劇從孕育到成熟
第一節 從“徽班進京”到京劇“三鼎甲”
一、“徽班進京”以及“四大徽班”
二、“漢調”入京與“徽、漢閤流”
三、京劇藝術格局確立
四、京劇“三鼎甲”
第二節 “新三鼎甲”以及眾多錶演名傢崛起
一、“新三鼎甲”成為引人矚目的藝術新坐標
二、武生行當異軍突起
三、旦行錶演傢對演技的突破與提升
第三節 京劇走嚮全麵成熟
一、“班社集體製”嚮“名角挑班製”轉變
二、藝術市場嚮上海和國內各地大拓展
三、宮廷演戲對京劇名傢的規範與影響
四、社會票房對專業演員技藝和審美能力的提升與促進
五、京劇錶演藝術的全麵成熟
第二章 京劇的鼎盛時期(上)
第一節 京劇“三大賢”
一、楊小樓
二、餘叔岩
三、梅蘭芳
第二節 “四大名旦”及其他旦行演員
一、程硯鞦
二、荀慧生
三、尚小雲
四、於連泉、“四小名旦”及“四大坤伶”
第三節 “前後四大須生”及孟小鼕
一、前四大須生
二、後四大須生及孟小鼕
第四節 錢金福與“花臉三傑”
一、錢金福
二、郝壽臣
三、侯喜瑞
四、獨具天資的“十全大淨”金少山
第三章 京劇的鼎盛時期(下)
第一節 醜行、小生、老旦等行當的錶演藝術傢
一、醜行——王長林、蕭長華、葉盛章
二、小生——程繼仙、薑妙香、俞振飛、葉盛蘭
三、老旦——李多奎
四、武旦
第二節 上海(南派)京劇及代錶人物
一、上海(南派)京劇的繁榮發展
二、“南派”京劇的代錶人物
三、“南派”京劇的其他代錶人物
第三節 京劇鼎盛時期的人纔培養
一、科班
二、學校
三、國劇學會
四、厲傢班(厲慧良)
第四節 京劇鼎盛時期的大眾傳媒
一、唱片
二、圖書、報紙、雜誌等
第四章 京劇的重整與新機製
第一節 新機製的建立——20世紀50年代的戲改
一、改人
二、改製
第二節 改戲的曆史進程
一、眾多新編曆史戲誕生
二、京劇現代戲的發端
三、“樣闆戲”簡述
第三節 關於京劇改革的兩種不同觀點及反思
一、關於對傳統的反思
二、關於對革新的反思
第五章 京劇的新探索時期
第一節 新時期京劇藝術概述
一、恢復傳統戲和排演新編戲
二、轉型睏境和多樣路徑
三、“走嚮新的綜閤”
四、光前裕後的“音配像”
五、重識傳統,瞻望未來
第二節 新時期獨具姿彩的京劇名傢
一、奮發有為的佼佼者
二、星光璀璨的“青研班”
第三節 另闢蹊徑的新編京劇佳作
一、《曹操與楊修》
二、《徐九經升官記》
三、《華子良》
四、《鳳氏彝蘭》
五、《金鎖記》
第四節 新穎可觀的京劇探索路嚮
一、精彩奪目的“連颱本戲”
二、思緻奇警的“小劇場京劇”
三、熔冶中外的“跨文化戲麯”
第五節 入古齣新的京劇發展情勢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開捲考試備用,介紹徽班進京和各個流派非常詳細

评分

開捲考試備用,介紹徽班進京和各個流派非常詳細

评分

開捲考試備用,介紹徽班進京和各個流派非常詳細

评分

開捲考試備用,介紹徽班進京和各個流派非常詳細

评分

開捲考試備用,介紹徽班進京和各個流派非常詳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