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纪念版)

唐山大地震(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钱钢
出品人:
页数:309
译者:
出版时间:2017-7-1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540789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纪实
  • 报告文学
  • 唐山大地震
  • 钱钢
  • 唐山
  • 中国文学
  • 非虚构
  • 灾难
  • 唐山大地震
  • 纪念版
  • 地震历史
  • 灾难记忆
  • 中国近代史
  • 地方志
  • 科普读物
  • 历史事件
  • 自然灾害
  • 人文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部不可超越的当代经典

1986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7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1988年至今香港中学生的必读书

问世30年依旧引人深思

《唐山大地震》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曾获得1986年全国十大畅销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7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钱钢对于那场大地震的十年的追踪与思索,至今仍引人深思,其洗练的笔法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作者当年赴唐山参与了抗震救灾活动,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全景式地真实记录了这场大地震和在大载重的人们,也留下了许多思考,使得这场灾难在更广阔的时空获得了更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注。本书也成为当代中国反映重大的自然灾害的最有影响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钱钢 原《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1998-2001)。2004年以来,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主任。他是资深传媒人,上世纪80年代是解放军报记者,中国报告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90年代是传媒领军人物,曾参与创办《三联生活周刊》、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策划。代表作品有《唐山大地震》(1986)、《海葬》(1989)、《大清留美幼童记》(2004,与胡劲草合作)、《旧闻记者》(2005)等。

目录信息

序/001
我和我的唐山(1986年版前言)/003
第一章 蒙难日“七二八”/001
3时42分53.8秒…… / 002
大自然警告过 / 007
目击者言 / 016
濒死的拂晓 / 026
第二章 唐山——广岛/045
红色救护车 / 046
陡河!陡河! / 056
开滦!开滦! / 060
目标──唐山 / 066
剧痛中的城 / 071
天上地下 / 081
抢夺生命 / 090
第三章 渴生者/097
3天:一对新婚夫妻和一把菜刀 / 098
8天:“小女孩”王子兰 / 105
13天:大大超越生命极限的人 / 109
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 / 115
第四章 在另一世界里/129
宾馆 / 130
看守所 / 138
精神病院 / 147
盲人居住区 / 155
40次列车 / 162
第五章 非常的8月/173
罪恶能的释放 / 174
推开瘟疫 / 182
“方舟”轶事 / 191
政治的1976 / 200
第六章 孤儿们/211
3000:不幸的幸存者 / 212
我和我的小拖拉机手 / 219
张家五姐弟 / 227
第七章 大震前后的国家地震局/235
“饿死他们! ” “疼死他们 ”“枪毙他们!” / 236
“七二八”在国家地震局 / 241
备忘录(一) / 248
备忘录(二) / 260
历史记着他们 / 273
我的结束语/289
附录/297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十年/ 297
纪念我的蒋叔叔/ 30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防震抗震的演习,但从未当过一回事,笑谈“如果按这个速度疏散,我们早就埋在学校里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才知道每场演习都不是凭空组织的,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升群众的防震意识,而很可能是在有地震风险下而又不便大肆宣传的情况下。尤其当参加工作以后...

评分

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防震抗震的演习,但从未当过一回事,笑谈“如果按这个速度疏散,我们早就埋在学校里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才知道每场演习都不是凭空组织的,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升群众的防震意识,而很可能是在有地震风险下而又不便大肆宣传的情况下。尤其当参加工作以后...

评分

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防震抗震的演习,但从未当过一回事,笑谈“如果按这个速度疏散,我们早就埋在学校里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才知道每场演习都不是凭空组织的,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升群众的防震意识,而很可能是在有地震风险下而又不便大肆宣传的情况下。尤其当参加工作以后...

评分

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防震抗震的演习,但从未当过一回事,笑谈“如果按这个速度疏散,我们早就埋在学校里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才知道每场演习都不是凭空组织的,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升群众的防震意识,而很可能是在有地震风险下而又不便大肆宣传的情况下。尤其当参加工作以后...

评分

小时候也曾多次参加过防震抗震的演习,但从未当过一回事,笑谈“如果按这个速度疏散,我们早就埋在学校里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才知道每场演习都不是凭空组织的,都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升群众的防震意识,而很可能是在有地震风险下而又不便大肆宣传的情况下。尤其当参加工作以后...

用户评价

评分

写于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的报告文学作品,与电影《唐山大地震》没有任何关系,纪实性很强,不带宣传色彩的如实记录,写得很好,在那个年代也很难得。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是有太多的东西让人感动,读的过程中常被感动的泪流满面。市图借阅,2019年第13本。

评分

尸臭。

评分

四星半

评分

二十四万人的告别,一座城的历史,一夕之间的毁灭,如果科技进步,如果境界开阔,那么可能会避免,可能损失会降低

评分

报告文学,克制的文字读来令人紧张悲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