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三版)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陳榮華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6-1
价格:NT3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35024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陈荣华
  • 海德格尔
  • @台版
  • 西方哲学
  • Heidegger,Martin
  • 海德格尔
  • 存有
  • 时间
  • 哲学
  • 存在主义
  • 阐释
  • 三版
  • 本体论
  • 现象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德格哲學彷彿是一道光芒,照亮我們心中的家園,讓流浪於外的我們回到久別重逢的家鄉。

海德格是上承胡塞爾(Edmund Husserl)現象學,下開歐陸後現代思潮的重要哲學家,要領會歐陸當代哲學主要思潮,就要深入瞭解海德格的哲學理論。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由閱讀其著作,尤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存有與時間》開始。然而,對當代中文讀者而言,無論在言語或是思考方式上,這部經典都是艱深難懂,往往令人望之卻步。

為了讓讀者較容易把握海德格哲學,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簡易流暢的文字,輔以實例,以十五章的導讀與分析,逐節分點闡釋海德格的理論思維,完整而連貫地勾勒出《存有與時間》的整體架構與脈絡。期許讀者能在明白海德格哲學後,對其理論困難,有自己的反省與體悟。也希望本書能帶領讀者進入海德格和歐陸當代哲學的殿堂,打開新的視域,以不同的觀點來認識人生和宇宙之美。

作者简介

陳榮華,輔仁大學哲學碩士、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2016年退休。研究專長為詮釋學、現象學、海德格哲學與高達美哲學。除本書外,另著有《形上學:理論與批評》、《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和《海德格哲學:思考與存有》,合著有《西洋哲學傳統》、《哲學概論》,以及多篇學術論文。

目录信息

三版序

首頁 本書的目的及進路
第一章 導論(¶ 1-8)
一、探索存有的必要性(¶ 1)
二、從存有探索的結構指出本書方法論的輪廓(¶ 2)
三、存有探索的優先性(¶ 3-4)
四、時間是理解存有的視域,及西方哲學誤解存有的理由(¶ 5-6)
五、現象學方法及本書的寫作計畫(¶ 7-8)
附 錄
第二章 此有的存在分析:一個簡略的說明(¶ 9-13)
一、此有的本性、本真存在及存在性徵(¶ 9)
二、簡略說明此有的基本結構:在世界的存有(¶ 12)
三、認識是此有的一種引出模式(¶ 13)
第三章 在世存有的世界及世界性(¶ 14-21)
一、周遭世界的分析(¶ 15-16)
二、世界性(¶ 18)
三、世界性與笛卡兒的世界概念(¶ 19-21)
第四章 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與此有的空間性(¶ 22-24)
一、用具及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 22)
二、此有的空間性:開闢空間(¶ 23-24)
第五章 此有與別人共存的存在方式(¶ 25-27)
一、探索的方式:存在的進路(¶ 25)
二、此有與別人共存(¶ 26)
三、日常生活的此有與「人人」(¶ 27)
第六章 此有的「在存有」之三個存在性徵:際遇性、理解和言談(¶ 28-34)
一、際遇性(¶ 29-30)
二、理解與解釋(¶ 31-33)
三、語言的存有學基礎:言談(¶ 34)
第七章 此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及沉淪(¶ 35-38)
一、閒聊(¶ 35)
二、好奇(¶ 36)
三、歧義(¶ 37)
四、沉淪(¶ 38)
第八章 此有的存有:關念(¶ 39-42)
一、怖慄的現象學分析(¶ 40)
二、此有的存有及其相關含意(¶ 41)
第九章 對傳統哲學的實有概念和真理概念之批判(¶ 43-44)
一、對傳統哲學實有概念的批判(¶ 43)
二、對傳統哲學真理概念的批判(¶ 44)
第十章 此有與死亡(¶ 45-53)
一、死亡概念的理解方式(¶ 46-49)
二、死亡概念的本真意義和非本真意義(¶ 50-53)
第十一章 此有的本真存在(¶ 54-60)
一、良知與欠咎(¶ 54-59)
二、此有與決斷(¶ 60)
第十二章 關念的意義:時間性(¶ 61-66)
一、參與和決斷(¶ 61-62)
二、關念和此有的自我(¶ 63-64)
三、關念的存有學意義:時間性(¶ 65-66)
第十三章 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日常生活(¶ 67-71)
一、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開顯性(¶ 68)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關切和世界的超越性(¶ 69)
三、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空間性(¶ 70)
四、此有日常性的時間性意義(¶ 71)
第十四章 時間性與歷史(¶ 72-77)
一、歷史的一般意義及歷史物與此有的關係(¶ 73)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歷史性(¶ 74)
三、此有的歷史性與自我(¶ 75)
四、此有的歷史性與歷史學(¶ 76)
第十五章 從時間性說明一般的時間概念(¶ 78-83)
一、從時間性說明日常生活關切中的時間(¶ 79)
二、時間的公眾性格(¶ 80)
三、時間的一般概念(¶ 81)
四、結語:此有的分析與存有一般的意義(¶ 83)
參考書目
索 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清晰简要,适合入门。 作者在书中援中释西处不多,却明显反映出他对“新儒家”观点的反对。

评分

国内西哲界绝大部分的哲学问题和争论,不过是概念定义的分歧,而绝大部分概念定义的分歧,源于基本术语的翻译不精和使用不当。本书之功,即在对海德格尔基本哲学用语的说明。

评分

国内西哲界绝大部分的哲学问题和争论,不过是概念定义的分歧,而绝大部分概念定义的分歧,源于基本术语的翻译不精和使用不当。本书之功,即在对海德格尔基本哲学用语的说明。

评分

国内西哲界绝大部分的哲学问题和争论,不过是概念定义的分歧,而绝大部分概念定义的分歧,源于基本术语的翻译不精和使用不当。本书之功,即在对海德格尔基本哲学用语的说明。

评分

清晰简要,适合入门。 作者在书中援中释西处不多,却明显反映出他对“新儒家”观点的反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