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他个人一生的写照
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记录
-
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季羡林先生邀请蔡德贵教授协助季羡林先生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
七十四次自述
四十余万字全文发表
本书版本几乎 原样保持了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仅对部分重复谈及的内容进行了删减。
书中季先生不仅讲述了在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还讲了与郭沫若、胡乔木、老舍、梁漱溟、胡适、傅斯年、汤用彤、金克木、冯友兰等近百年来中国学界举足轻重的知识分子的交往经过。书中涉及的众多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或可成为近现代史中不可多得的增补。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没有想到的,都在其中。
-
知识分子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一定不糊涂。做口述历史,
我的原则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季羡林
讲述更真实的故事,更明白的历史。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这本书中, 看到了季老先生的家世、童年、求学经历、治学经过、学术研究、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季老不仅生动地回忆了诸多细节,还对不少人“指名道姓”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书中从头到尾都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更没有像其他名人自传一样看...
评分大师季羡林已经离世十年了,但他的名声依然很大,并且越来越大。人们把他当作国学神坛上的偶像一般崇拜,可他自己却坚持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位世纪老人,越到晚年,越活得质朴。 季羡林一生笔耕不辍,人们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佛教,了解糖,也了解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是怎么在大...
评分事实上,直到去年以前,我对季羡林都特别感兴趣。《清华园日记》一直摆在我的购物车里,等待着我收入囊中。我一直好奇季羡林这个人,好奇他的脑子里都在想写什么。 好奇这个在出版的日记中写着,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女的,腿真黑,想日几个不同国家女人的神奇男子经历过什么! 为...
评分既然文章题为杂谈,那也不拘为题所束,不过这和季老肯定八股文可取之处有些龃龉(笑)。 首先,还得感谢豆瓣鉴书团, 因为一开始收到的书缺少了29页至69页,随后豆瓣联系出版社给我重新寄了本,又因最近事情繁忙,到了今天才堪堪看完,倒不免有些羞愧。然看完这本书才愈发觉得...
评分人总会有着不能说、说不出的话,我钦佩季老的真诚! 看到最后,学到一段话“朝代纷纷排成行,开国帝王皆流氓,如果有人不相信,请看刘邦朱元璋”。 读完此书,我主要想要铭记那段历史,在小事上糊涂,对大事明白。
评分2019#037#藏书阁打卡 超级超级超级厚,总共是一年里的七十四次口述, 其实感觉就更像是摆龙门阵(?),想到哪儿就说哪儿,有啥就说啥,想问也就问啥,想吐槽啥就吐槽啥,氛围很好很轻松 蔡德贵老师的角色感觉更多的是引导,因为有时候季羡林先生总是会重复一些话题或者忘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点引导… 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读书以及工作时期的事与人来谈的,感觉兜兜转转的大事情也是那么几件,其中穿插着自己的小事,但是每个人的经历也确实是不同的,而且这周围的人有好多都是熟悉的人名,感觉那个时代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联系的 其实在这本书中更多的体会到的是一种严谨性,读起来像在读啥历史书一样,特别是后面的注释好多啊,可能季老先生也没想到最初设想的八九次最终却变成了七十四次????
评分真实总是显得有些无趣。
评分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评分老爷子的真性情,好气度,大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