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顶尖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 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从吉姆·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杜比莱(David Doubilet)和保罗·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赫尔曼森(Pål 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兰廷(Frans Lanting)创新的“亲密视角”、阿努普·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充满力量的视觉宣言、托马斯·D.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广阔的荒野景观,以及克里斯蒂安·齐格勒(Christian Ziegler)捕捉到的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行为。
本书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意义,揭露作品背后的故事。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Rosamund Kidman Cox)是一位专注于野生生物和环境问题的编辑和作家。她在《BBC野生动物》杂志担任编辑已有24年,从1981年以来一直是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评委。
钱卫,2011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方向),曾在翻译公司担任策划编辑部主任助理,后成为自由图书翻译,与他人协同翻译《疯狂行为学》《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与不被眷顾的人生握手言和》等书籍。
人这个东西很奇怪。动物整天琢磨的是吃自己的要防,自己吃的要捉,吃饱喝足了赶紧留个种。人不。现在除了人害人,动物能奈他何。人类崛起,动物消亡。人吃够了,却老惦记着动物。我是个幼稚的人,觉得动物它不爱人去打扰,人就不去打扰呗,人都强大成这样子了,给动物点空间让...
评分必须要实话说,我对动物,或者与整个与大自然相关的事情都不太感兴趣。我爬上山顶,但迎面的美景并不会在我脑中轰鸣。小时候看到动物世界,听见赵忠祥老师的慈祥声音,一定马上换台。动物园的映像只有臭烘烘的熊山。虽然《狮子王》反反复复看,但心里明白,这流淌了莎士比亚血...
评分 评分许多自然摄影照片“井然有序”,易于理解。乍看之下觉得不错,但稍过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就像廉价的口香糖——刚入口时香甜四溢,用不了多久便味道全无。 ——帕尔·赫尔曼森 形式,往往是评判艺术作品的关键。我们被教导“形式即内容”。在看电影时,我们说如何讲故事比故事...
评分说起对荒野的爱,我大致属于“叶公好龙”式:喜欢自然文学,常被电影或照片中辽阔的自然景色和多样天气吸引。然而,若要付出艰辛或冒一些风险去与荒野亲近,就立刻怂了。 幸好如此,荒野被留给更加热爱和更加勇敢的少数人,才得以保持它的宁静,并被给予尊重。《荒野之歌——国...
书中的每一张照片也许都包含了紧张的等待、耐心的观察、再摸透拍摄对象的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后才获得,他们的镜头可以“上天入海”也不足为奇。
评分野性、庄严、纯粹的美。自然摄影真是最大众的爱好,又属于极小众的艺术,叹为观止。藏在雪堆里拍一只端坐的雪鹄,冻掉了一大块鼻头这类事情,可不是常人能接受的。摄影师介绍了每张照片的拍摄意图与过程、数据,对于普通的爱好者,还是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而对自然界的尊重绝对是一切之根本
评分个人偏爱吉姆·勃兰登伯格、帕尔·赫尔曼森的作品。摄影越到后面越难,审美是必须提升的,不要去听什么签约摄影师的话,自己一定要多看摄影集多看书,学习是要触类旁通的。而摄影要追求的不可能是所谓的真实,而是表达。把相机仅仅当成记录工具,是对摄影的贬低。摄影是自我表达的艺术,如同文学或绘画
评分人类只是地球的过客,荒野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评分美到令人窒息,超出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