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攸关的抉择

命运攸关的抉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恩·克肖(Ian Kershaw ) 是世界知名的20世纪德国史学家,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在希特勒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和牛津大学,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诺丁汉大学;从1989年起担任谢菲尔 德大学的现代史教授,直至退休。 主要著作有《希特勒迷思》、两卷本《希特勒传》与《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2002年,他因为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被封为爵士。

顾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0年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生活二十余年,现在美国一大学任终身教授。爱好军事政治史,业余时间笔耕不辍。

出版者: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伊恩·克肖
出品人:后浪
页数:576
译者:顾剑
出版时间:2017-7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3079863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二战 
  • 二战史 
  • 世界史 
  • 政治 
  • 社会学 
  • 伊恩·克肖 
  • 感兴趣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六个国家,重现纷乱时局的沙盘推演

十个决策,锁定二战终局的隐形硝烟

………………

※媒体推荐※

一个壮举。

——《爱尔兰时报》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充满学术洞察力的分析……它的几乎每一页都闪耀着光辉。

——《观察家报》

一次精彩的历史重建。

——《标准晚报》

这本书充满智慧 、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仿佛这段关键的历史重现在我们眼前。

——《星期日先驱报》

对那些渴望了解高层政治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星期日邮报》

………………

※名人推荐※

极其有力的论证……这本书非常重要……它真正改变了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

——安德鲁·罗伯茨

这一引人入胜、论证严谨的杰作加深了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艾伦·马西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令人信服地再探讨……克肖此书保持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密的论证过程与可靠的判断力,与他对希特勒生平的研究一样成功。

——理查德·奥弗里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政治决策清晰明了且无懈可击的阐述。

——马克斯·黑斯廷斯

我们非常幸运,有伊恩·克肖先生用他丰富的知识与清晰的思路为我们剖析了这些决策……一本充满智慧的著作。

——安东尼·比弗

………………

※内容简介※

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任何决策的制定都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政治体制、决策机制、意识形态、决策者所能掌握的情报信息、国内舆论、国际环境、决策者的理智与情感……这些无一不影响着“二战”中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作者充分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这十个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试图为读者还原当时战场之外看不见的硝烟。但历史的发展并不具有必然性。作者还专门分析了被决策者们抛弃的其他替代方案,并合理推测了选择这些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这些替代方案被放弃过程的分析更是凸显了决策者做出这些命运攸关的抉择背后的逻辑。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命运攸关的抉择》是一部军事政治史,主要描述了在1940年-1941年,二战期间德国、美国、英国、苏联、意大利做出的十个重大选择,深刻地影响了二战结局的走向,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关于二战的结局,都已经是明了的事情,如何再从史料中发掘出不一般的素材,为人们深度表现这...

评分

蒙后浪编辑惠赐伊恩·克肖教授Ian Kershaw《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的中译本,花了一周时间读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已是汗牛充栋,论述战争期间及其前后,各国重大决策如何作出、决策后果及其关联的书也不少,不过如本书这样,集中选取在1940...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顶。事后看来,轴心国获胜的可能极为渺茫,二战从一开始就只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即使德国前期可以依靠技术优势与高素质取得胜利,但最终会在国力对比中败下阵来。或许轴心国极不现实但唯一获胜的可能只有柏林——莫斯科轴心。

评分

看起来很费脑力,但是又很值得去看的一本历史书。

评分

所谓“命运攸关的抉择”,其实是作者归纳出的二战期间同盟与轴心之间各国首脑做出的十个如今看来足以改变战争走势和世界格局的关键决策,而这些决策基本都集中在40年代最初的一年,于是让这一年颇有种万历十五年的味道。不过持论严谨的作者撰写本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历史的脉络中划重点,毕竟对于整个二战的研究,不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军事领域,早就已经缜密到很难有不曾关照到的死角;于是本书的亮点成了每个抉择之后作者提出的反诘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果不做这个决策,希特勒墨索里尼丘吉尔罗斯福们和该国还有别的选择么?不难发现,对当时纷纭复杂的各国形势而言,同样是“命运攸关的抉择”,有的其实是命中注定的决策,有的则是无从选择的选择,但更多的选择在必然层面都要大过偶然,这才是二战的悲剧

评分

对二战不同政体、政治文化和领导人作出战略决策的分析,既考虑到了结构性因素,又顾及到了历史细节,分析严谨,叙事流畅。总体上,作者的结论偏向维护现有观点而非修正主义,虽然承认历史的不同可能性,但最终的结论都倾向于认为这些抉择是结构性限定的,因而绝非偶然,甚至别无可能。也因此,其分析胜在深入,而非新见。有一点为作者所忽视,即当时各方作出决策的基础不同:尤其美国,既有极丰富资源又有大洋作为缓冲,因而即便出错、应对缓慢也还有安全和余裕。此外,中国、法国的选择抵抗未被收入。译笔流利,只是偶尔会用诸如“自废武功”、“犁庭扫穴”之类太中国味的词语,不如直译。

评分

如今看来德国攻打苏联和日本袭击珍珠港这些决策都挺蠢的,但是放在当时的战略背景下,也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选择了。英国决意抵抗纳粹和美国决定参战这种似乎顺理成章的决策,在当时却也没那么容易做出。斯大林判断失误和希特勒向美宣战也算是逻辑自洽。不由得感慨,没有上帝视角,拨开迷雾做出决定,并为此负责,真的是太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