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作者:[美]阿诺德•理查兹
出品人:
页数:472
译者:张皓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92241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精神分析
  • 我想读这本书
  • 心理学
  • 心理治疗
  • 自我世界
  • 好书,值得一读
  • 世图心理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精神分析
  • 心理学
  • 弗洛伊德
  • 无意识
  • 梦境分析
  • 人格结构
  • 防御机制
  • 个体发展
  • 潜意识
  • 心理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阿诺德•理查兹对精神分析的贡献遵循着“整合多元主义”这一主旨:如何让迥然相异的各精神分析思想学派(即思想集体),在随着每个新的贡献者的加入而不断增长变化、越来越庞大的精神分析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继续对话。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构想是如何演变的。

文明进步的绝对标准是:我们比父辈懂得更多;我们的后代,一定比我们懂得更多。这不是抛弃,而是对智慧的积累的忠诚。当然也是感情上的忠诚,因为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会使我们的祖先难以安息。

回到这本书的题目:对话的目的,就是要在千百年后,仍有对话,有更有趣、更大规模的对话。对话就是终极意义,它是所有存在的目的。

——曾奇峰

就我们目前的精神分析现状来说,问题还不在于分歧所引发的结果,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争论。

——李小龙

理查兹博士开明的思想,不但表现在《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期刊》里,也延伸到他随后的许多活动中。他毫无保留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意见。他一直对透明度感兴趣,这不但体现在临床精神分析方面,也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历史和体制的理解方面。

——哈罗德•布鲁姆

理查兹博士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活也受到他投入其中所获得的快乐的激励。对于一个总是严肃认真地投身于运动、争取在他看来是基本公正和人类尊严的人来说,他显然是快乐和轻松的,并且通常从小争论中得到乐趣,这就像食物之于生命来说极为重要一样。

——劳伦斯•弗里德曼

作者简介

阿诺德•理查兹(Arnold Richards)

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JAPA)主编、《美国精神分析师》(The American Psychoanalyst,TAP)编辑,同时也是国际精神分析网站(internationalpsychoanalysis.net)和国际精神分析书库(IPBooks)主编。

纽约精神分析学院培训和督导分析师、纽约弗洛伊德协会委员及美国精神分析研究院和新泽西精神分析协会荣誉委员。

目前,他仍在纽约市私人执业。

亚瑟•林奇(Arthur A. Lynch)

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理事会主席、资深教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兼职教授。他在纽约市私人执业,是认证精神分析师,与人合著了大量文章,涉及比较精神分析和历史精神分析。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多元化与统一
第一篇 成为一名正统的精神分析师 ..............................004
第二篇 布里尔与排外政策 ..................................... 017
第三篇 世纪之交的精神分析谈话:主张一种谦逊的态度 ............037
第二部分 以海因茨•科胡特的工作为代表的自体心理学
第四篇 自体理论、冲突理论与疑病症的问题 ......................058
第五篇 精神分析理论和自体心理学中的上位自体 ..................075
第六篇 扩展者、修正者和异端 ................................. 092
第三部分 莫顿•吉尔和欧文•霍夫曼的解释科学
第七篇 移情分析——是方法还是目的? ..........................113
第八篇 莫顿•吉尔:弗洛伊德学派天空下的脚步 ..................123
第九篇 欧文•霍夫曼:精神分析过程中的仪式和自发性
——辩证建构主义的观点 ...................................... 139
第十篇 “新美国精神分析”新在哪里?
——以欧文•霍夫曼为例 .......................................154
第四部分 人际和关系理论
第十一篇 评史蒂芬•米切尔的《精神分析中的关系思想:
一种整合的观点》 ....................................178
第十二篇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关系模型 ............................210
第十三篇 本杰明•沃尔斯坦和我们: 条条大路通罗马 ..............232
第五部分 当代冲突理论
第十四篇 精神分析——心理冲突的科学 ..........................248
第十五篇 精神分析理论 ........................................280
第十六篇 从自我心理学到当代冲突理论
——历史概览 ................................................ 303
第十七篇 里奥•兰格尔:发展后的弗洛伊德学派追
随者之旅 .....................................................326
第十八篇 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技术结果的一些说明
(附《对回应者的回复》) ......................................360
第六部分 结 语
第十九篇 未来展望 ............................................413
致谢............................................................. 41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提起弗洛伊德,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不知道他的具体贡献,也知道他是心理学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本书是美国精神分析界的重磅人物阿诺德•理查兹(Arnold Richards)的论文集,主要收录了理查兹博士多年来精神分析界理论发展...  

评分

提起弗洛伊德,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不知道他的具体贡献,也知道他是心理学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本书是美国精神分析界的重磅人物阿诺德•理查兹(Arnold Richards)的论文集,主要收录了理查兹博士多年来精神分析界理论发展...  

评分

文/曾奇峰 主体要了解一个客体,必须建立一个该客体的模型。物理学家是这样表达的:如果人类要去了解宇宙,就先要有一个关于宇宙的模型;如果模型不见了,宇宙就消失了。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大国的领导人,是在很小的村子里长大的。他们后来领导的人口之众、土地之广,...

评分

提起弗洛伊德,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不知道他的具体贡献,也知道他是心理学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精神分析。本书是美国精神分析界的重磅人物阿诺德•理查兹(Arnold Richards)的论文集,主要收录了理查兹博士多年来精神分析界理论发展...  

评分

文/曾奇峰 主体要了解一个客体,必须建立一个该客体的模型。物理学家是这样表达的:如果人类要去了解宇宙,就先要有一个关于宇宙的模型;如果模型不见了,宇宙就消失了。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大国的领导人,是在很小的村子里长大的。他们后来领导的人口之众、土地之广,...

用户评价

评分

论文集,虽然读起来略枯燥,但对美国当代精神分析主要流派的理论分歧及技术异同有非常好的论述,对思考临床工作中的概念化、过程的理解以及技术的选择很有启发,也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去了解当代不同的流派,非常推荐。

评分

通常来说,一门学科的良性发展应该是一种迭代的关系,亦即,每一次新范式成立的基本立场都会成为下一轮范式更替的“初始值”。但这一规律却往往不适用于精神分析这样的人文学科。由于本身的不可证伪性,虽然新理论的倡导者为彰显其思路之革命性而总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弃之如死狗,但结果却往往表明经典理论不会因为新思潮的出现而消亡,反而随着时间的更替而愈见其之于人性存在的普遍性,因而精神分析中的新旧交替实际上是一种福柯式的人文科学考古学,一种绝对异质的交叉共生关系。本书的作者竭力试图用一种开放性对话的方式去整合既有的精神分析理论,表面上看是在声讨人际关系学派和主体间性学派抛弃古典精神分析的“野蛮分析”行径,但却时常透露出一种对关系学派在美国大行其道的酸楚以及对风光不再的自体心理学的缅怀。

评分

通常来说,一门学科的良性发展应该是一种迭代的关系,亦即,每一次新范式成立的基本立场都会成为下一轮范式更替的“初始值”。但这一规律却往往不适用于精神分析这样的人文学科。由于本身的不可证伪性,虽然新理论的倡导者为彰显其思路之革命性而总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弃之如死狗,但结果却往往表明经典理论不会因为新思潮的出现而消亡,反而随着时间的更替而愈见其之于人性存在的普遍性,因而精神分析中的新旧交替实际上是一种福柯式的人文科学考古学,一种绝对异质的交叉共生关系。本书的作者竭力试图用一种开放性对话的方式去整合既有的精神分析理论,表面上看是在声讨人际关系学派和主体间性学派抛弃古典精神分析的“野蛮分析”行径,但却时常透露出一种对关系学派在美国大行其道的酸楚以及对风光不再的自体心理学的缅怀。

评分

所谓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是神棍的庇护所。如果科学是大概率事件,那么精神分析绝不是科学

评分

非常值得一读的精神分析论文集。 对于门外汉而言,刚开始可能一头雾水,但是不要紧,只要你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就能Google出很多知识;对于八卦者而言,只要够认真,绝对能发现各大门派之间的分歧与各种掐架,这本论文集还教你一本正经地掐准对方的七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