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個世界的間諜:薇薇安·邁爾街拍精選攝影集》收錄瞭薇薇安108張從未被人發現的最棒作品。
從聚集在芝加哥波蘭移民老城區的老人,到打扮華麗的貴婦,再到城裏的美國黑人,都是薇薇安·邁爾的捕捉對象。此外,她也一再關注以及造訪那些因發展所需而被拆掉的美國地標,那些沒人在意 的被踐踏和遺棄的生命,以及一些芝加哥人最喜愛的場所。
作為一個全職保姆又喜愛拍照的她,似乎同時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種充滿矛盾性的日常生活以及一種私密兼創造性的生活。她對像她一樣處於社會邊緣的人,有強烈興趣,而對於那華麗的世界,她在那裏工作,卻不屬於那個世界。
薇薇安·邁爾 (1926-2009),20世紀最神秘也最有意思的攝影師之一。目前,人們對薇薇安·邁爾仍所知甚少。據瞭解到的,1926年齣生於紐約的她,生前是一位保姆。似乎也沒有成過傢。最後,是她曾帶大的那些孩子,照料著邁爾的遲暮之年。一生裏,她拍過150000餘張照片,但幾乎沒人見過。2007年,當地曆史學傢約翰·馬盧夫發現瞭她的大量底片並開始整理。2010年,邁爾的作品開始在芝加哥展齣,頓時成為攝影圈中的熱議人物,被認可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之一。
约翰·马卢夫之于薇薇安·迈尔,也许就如同乔安娜之于文森特·梵高吧,乔安娜一直奔波于梵高的画展与书信集,而约翰·马卢夫则不辞辛苦地整理薇薇安的作品、物件,专门建立了薇薇安·迈尔摄影作品网站。同样是坚持着自己所爱的事物,同样是离世后因为他人的努力而逐渐被世人所...
評分全部看完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在另一本书《孤独的城市》里看到过作者提到薇薇安·迈尔。一个生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的隐形摄影师,用她手里的相机做武器,与城市相融又对抗。在纽约,在芝加哥,在圣迭戈,她用镜子,街边的橱窗,汽车后视镜,光...
評分尽管当薇薇安·迈尔红了之后,人们对她有着类似于“街头摄影界的梵·高”这样的赞誉,但是在一个普通的读者心中,我却一直对她有着维多利亚时代房间中的天使的既视感。 或者说,她身为一个天使,但是她不想做一个天使。 简·奥斯汀对抗这种压抑的方式是用一只笔,而薇薇安用的...
評分她用的禄来相机取景器在顶部,她低头在取景框中与世界接触。我觉得她的作品之所以自然、有力量,跟她那台禄来有一点点关系,当然不是最大的。其次,摄影不是机器与世界的对话,而是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她的作品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她在与人沟通,与眼前的世界沟通。在纪录片...
評分Vivian记录下的是那些橱窗玻璃、鱼眼镜子、圆形反光物、看似普通的日常场景的自己,还有几张是存在反差质感的自拍,用如此隐秘的方式记录着自己和生活,神秘却又有趣,深刻吸引着我。 似乎她只是想记住今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逛到了哪条街;今天去理了发,店里有几个擦肩而过的人...
脫離作為保姆故事這一“圈套”,單看照片也依然是足夠震撼人心的好作品——這種好,在於照片所捕捉到的當時當地的新鮮氣息經長久的年歲得以葆駐青春,在於觀者仿佛能夠鑽透紙麵,進入那個世界——聽見街道的喧囂,目睹被拍攝者下一秒將如何行動,臉上錶情如何變化,彼時幻化為此刻——照片解凍瞭。
评分愛她,給她的攝影滿分,書不評價。
评分拍的好美。書的設計可以再上很多個颱階。
评分選的圖不太好,建議去網站看
评分“我們得為他人騰齣地方來。就像個轉盤,你登場,你走到終點,而彆人也有機會走到終點,如此反復,另一撥人再登場。太陽底下無新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