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槌开始

从第一槌开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大象出版社
作者:邵建武
出品人:
页数:289
译者:
出版时间:2017-2-1
价格:46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4790706
丛书系列:副刊文丛
图书标签:
  • 拍卖
  • 行业题材
  • 艺术
  • 青乐
  • 随笔
  • 评论
  • 文物
  • 散文随笔
  • 拍卖
  • 古董
  • 鉴宝
  • 商战
  • 复古
  • 都市
  • 成长
  • 励志
  • 收藏
  • 财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是近二十几年较为活跃、也较有影响力的社会生活一翼。以复制西方古董与艺术品拍卖的方式起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时起时落,火花四溅,成为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主要集散方式、遗散文物与艺术品的主要回流方式;北京、香港成为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主要集散地、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作者作为这一历史性变化的重要观察者、参与者与研究者,以自己的独特视界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资料、曲折的内径与深入的评说。

作者简介

邵建武,别名剑武,湖南湘阴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版、收藏版主编,高级编辑,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画家》《文化:风采中华》(合作)、《中国画年鉴(1992)》《画外话•张仃卷》另有《天下洞庭藏品集》(四卷本)。

目录信息

从第一槌开始 1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从2008年秋季拍卖说起 9
中国收藏:跨入亿元时代
——2009年秋季拍卖一览 17
春光尽现恐还寒
——从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谈起 26
涨声一片看风帆
——2010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回眸 34
春咋暖 花咋开
——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观感 47
水连天 天无限
——关于2011年度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 55

但愿人长久
——2012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之回顾 70
冬咋去 春咋回
——关于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 81
静夜且徘徊
——2014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春拍观感 96
平和又一年
——关于2014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 108
龙蛇影外 风雨声中
——从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季拍卖谈起 121
当心,拍卖有底牌 137
痛说赝品 145
艺术品市场忧思录 151
神话与笑话 160
投资与投机 164
视力与听力 168
价值与价格 171
真假与好坏 175
收藏八病 179
善以待之 182
警惕“监守自选” 185
我们应有的话语权 188
拍卖与销赃 192
书画伪证何时休 197
收藏与赌博 200
鸡犬升天即泡沫 206
拼命与拼缝 211
一边干着 一边看着 216
可怕的是不怕 221
有这么些老人 225
柴门不能洞开 231
有的痛是永远的
——对汉奸作品拍卖的考察 236

试问苍穹深几许
——关于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中的天价问题 247
莫把涂鸦当汗青
——乾隆绘画作品拍卖与收藏之考察 255
御题不是点金术
——关于乾隆题诗器物收藏与拍卖的考察 263
垫着砖头 依着肩头
——关于清宫著录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 271
劈头盖脸霸王章
——关于乾隆钤印作品拍卖和收藏的考察 280

后记 28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本身好像就是一位记者,他根据多年来在拍卖行的见闻,写下了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拍卖的大致发展有一定帮助,个人认为对于拍卖的细节了解还是得读其他书籍。这就是从作者眼中一瞥的中国拍卖十二多年的大场景。对于专业知识的增加帮助不大

评分

【在 @雨枫书馆 翻书780】开始几篇是2008-2015年的拍卖市场回顾,虽然言之有物,但都读下来也颇觉枯燥。后面短篇就好玩了,比如乾隆喜好在收藏的书画上乱盖章,作者形容此举为“许多作品都享受了这‘五雷轰顶’”(283页)。作者也敢说,比如:“大家都说,中国有14亿人口,收藏人口数以亿计。其实,这从事收藏的庞大人群中,90%以上是收藏邮票的,每年一本年票,一二百元人民币,既不研究,也无从研究;既不欣赏,也经不起欣赏。如此浅薄的对象,何谈收藏?!”(131页)还有作者苦口婆心的警告:“那些造假的人有了高超的临摹技巧,有了优质的仿古材料,有了同样材质的乾隆鉴藏玺与印泥,有了严格的操作程序与高超的市场运作,甚至有了自己控制的‘学术力量’,中国收藏界的未来之路一定不会是阳关大道。”(288页)

评分

作者多年任《人民日报》记者,这本书是他多年来观察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评论集。前面部分是按照时间对于近几年内地拍卖市场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对于内地文物市场的一些感受和感悟。总起来说,全书就是一部评论集,对于文物市场感兴趣的可以一看。可惜书中插图还是不够多,读起来不够过瘾。可能是作者工作单位的关系,大部分文章都是“正气凛然”,对于投机和过热以及流失文物和汉奸文物评价都有官方口气……

评分

作者本身好像就是一位记者,他根据多年来在拍卖行的见闻,写下了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拍卖的大致发展有一定帮助,个人认为对于拍卖的细节了解还是得读其他书籍。这就是从作者眼中一瞥的中国拍卖十二多年的大场景。对于专业知识的增加帮助不大

评分

作者多年任《人民日报》记者,这本书是他多年来观察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评论集。前面部分是按照时间对于近几年内地拍卖市场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对于内地文物市场的一些感受和感悟。总起来说,全书就是一部评论集,对于文物市场感兴趣的可以一看。可惜书中插图还是不够多,读起来不够过瘾。可能是作者工作单位的关系,大部分文章都是“正气凛然”,对于投机和过热以及流失文物和汉奸文物评价都有官方口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