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对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笔名天风、藏晖等。胡适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共拥有36个博士学位。
认真想想,会问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急躁”。怎么读书?一本一本的读啊。怎么做人,一天一天的做啊。 还能怎么样? 还要怎么样? 焦躁的原因大约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请。以我自己为例,年初时计划今年读100本书,现在已经9月,这才第19本。挤不出时间读书的时候我很焦躁,可是,焦...
评分认真想想,会问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急躁”。怎么读书?一本一本的读啊。怎么做人,一天一天的做啊。 还能怎么样? 还要怎么样? 焦躁的原因大约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请。以我自己为例,年初时计划今年读100本书,现在已经9月,这才第19本。挤不出时间读书的时候我很焦躁,可是,焦...
评分认真想想,会问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急躁”。怎么读书?一本一本的读啊。怎么做人,一天一天的做啊。 还能怎么样? 还要怎么样? 焦躁的原因大约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请。以我自己为例,年初时计划今年读100本书,现在已经9月,这才第19本。挤不出时间读书的时候我很焦躁,可是,焦...
评分这是一本胡适的文章抽出一些做的集合,三成讲读书三成谈做人其他也有不少提及。文章风格处于文言转白话的后期,很流畅但时不时蹦出个摸不着头脑的词。胡适自己也说他并不专于一门而是涉猎很广,所以在他的论述里古今中外的事例名言都会提及。文章有我们能看懂的也有我们不需看...
评分胡适虽不是科学家,但是强调青年应该注重科学方法:事实,假说和检验。 另外谈治学说了必备的两点,一个是工具。一个是习惯,包括勤,不苟且,质疑,谦虚。 非常有启发
评分本书主要侧重讲读书对塑造人的重要性,以及为人处事与读书精神是相同的。其中,先生批评教育之弊端要害、分享读书方法及其对中学国文教学的设计等无不表现出先生对青年学生的重视。此外,他借助易卜生谈法律、宗教、道德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强调拥有自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他最后告诫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们,应该带走一二个麻烦而又趣味的问题作伴,多培养业余的兴趣,做事要有信心。
评分T字型人才,胡适的“既能博大,又能精深”;胡适开的国学书单还是很有价值;“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这个时间点非常有意义,可惜难的路走的人往往少,“热血青年”更喜欢走容易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路:感情最激烈的口号,绝对的“反抗者”姿态……他们先要让自己先让自己绝对相信这条路是“正确的”路,才能有追随者,通过群体的连接,特别能让自己从日常责任、憋屈的物质和精神困境中解脱出来,是一切街头运动避免不了的窠臼。以前我觉得理想的社会是纯洁公正,没有过恶……后来我明白世界是复杂的,灰色的、天使和魔鬼长在一个身体里……另一方面我也理解他们:看着成年人事事退缩和物质,只有愣头青的学生还想去冒险,还想去“改变”,矛盾的世界矛盾的人们啊……
评分我原以为我会跳过《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和《易卜生主义》,原因有二:第一,内容太长,加起来几十页的篇幅;第二,内容太深,非文学出身读起来很困难。但奇怪的是,这两篇文章我都读了,不仅读了,还很用功。我很同意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演绎方法,也就是说,用科学的,数学的演绎方法去研究文学。我们这一代人常常是什么都想学,想做,可每一样都学得或做得不精。但也恰恰是因为什么都略懂一二,才会总是抱有敬畏之心,了解到天地之大,知识之博之广之深。如果我早些年看到先生的文章,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不过仔细想想,我从现在起醒悟和努力,也算不上很晚。
评分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