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寫作

老虎寫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北京公司
作者:[美] 任碧蓮
出品人:
頁數:208
译者:慈公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921896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我想讀這本書
  • 好書,值得一讀
  • 老虎寫作
  • 寫作
  • 想讀,一定很精彩!
  • 想讀
  • 讓自己更完美
  • 人文社科
  • 寫作指導
  • 兒童文學
  • 創意寫作
  • 童話創作
  • 故事寫作
  • 想象力培養
  • 文本結構
  • 語言錶達
  • 靈感激發
  • 敘事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作者任碧蓮的第一部非虛構作品,但卻收獲瞭非常大的關注,為什麼?因為她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視角。在本書前三分之一的篇章,作者都在著重筆墨進行描寫,一方麵描寫其父親所寫舊時中國、龐大繁榮的地方貴族傢族生活境遇,另一方麵描寫作者在美國期間或接受教育時所産生的新經曆及其架構的思維模式,以及對其學生和身邊的典型美式思維方式的觀察。在本書後半篇部分,作者開始引用各種心理學研究、行為研究、寫作研究的方式剖析不同文化下的思維方式的不同,而這種不同是身在此山中的人們完全察覺到的。

在未來全球化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年輕的讀者極其需要跨文化、全球化的視角,使其成為辨析地瞭解自身、解讀世界的利器。本書既解讀瞭傳統東方式的價值觀及客觀性,又闡釋瞭西方敘事手法中對道德、文化延續以及源自生活的真實性。本書將徹底顛覆我們對自我辨識及藝術創作的認知。

著者簡介

任碧蓮,(Gish Jen),美國華裔作傢。其父母在20世紀40年代從上海遷往美國。她於1955年生於紐約長島,197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得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後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進修,中途輟學,1983年在愛荷華大學寫作班獲得藝術碩士學位,1991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

圖書目錄

緒言 /1
第一講 我父親寫他的故事/11
第二講 藝術、文化與自我/55
第三講 這一切帶來瞭什麼/105
所引作品/173
譯者簡介/18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书名虽为《老虎写作》,但全书并没提及老虎,也并不是只在讲写作,而是更多的提及自我认识,艺术创作和中西文化造成的差异,所以书名有点钓口味的感觉,但真心吸引了我。不得不说我真是被写作俩字吸引,觉得找到了一本指导写作的工具书,但读完全书,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是全书都...  

評分

书名虽为《老虎写作》,但全书并没提及老虎,也并不是只在讲写作,而是更多的提及自我认识,艺术创作和中西文化造成的差异,所以书名有点钓口味的感觉,但真心吸引了我。不得不说我真是被写作俩字吸引,觉得找到了一本指导写作的工具书,但读完全书,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是全书都...  

評分

众所周知,猫和狗在一起经常打架。关于打架的原因,有专家解读说,主要是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狗表示友好的方式是用前爪去踩或者摸对方,而对猫来说,这是进攻的表示;而猫表示友好的方式是发出轻微的呼呼声,而这恰恰和狗发怒的声音很像。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差异。这种差异造就...  

評分

美籍华人作家任碧莲女士的父亲85岁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人生小传。作为他的读者,作为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作家,任女士敏锐地感觉到他所叙述的一切,对西方人来说多少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为在这份32页的自传中,她父亲在前面一直都讲自己的“祖上”如何如何,直到第8页的时候,才...  

評分

——读《老虎写作:艺术、文化与依赖型自我》 任碧莲,我没看过她的作品,我却在认真地、仔细地、耐心地咀嚼她的话——《老虎写作》,由三个讲稿编撰而成的小册子。在这组讲稿里,她有意识的比较她作为一名美籍华人所特有的东西方叙事视角。 任碧莲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则在中...  

用戶評價

评分

喜愛寫作

评分

翻譯已經夠要命,字體更要命,編輯真是太不專業瞭,怎麼會選擇這種字體???

评分

以文學作者的敏感體味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從父親年老後的自傳切入:“為何不寫自己?為何總寫那棟老宅?”幽默,通俗,也大抵切中瞭某些要點。中國的人更依賴於人際關係,是“社會的人”;而西方的人則更為獨立。在敘事策略上,東方更注重環境、曆史、社會;西方則著力於人物性格、情節發展(比起美國,歐洲則有些零散瑣碎,意象疊拓);直到卡夫卡昆德拉之後,纔加入瞭實力社會的關懷。紫砂壺的暗喻:過去一壺壺的浸泡為如今提供瞭一種獨一無二的深度。

评分

#2017001

评分

書中作者提到她的父親在具體描述任何人之前,首先通過描述建築架構或者居住環境來詮釋他所在的世界的權力結構,這一點讓我感受到瞭建築架構與文本主題存在的聯係性。後來還提及中國傳統的“背景”內涵與西方的“背景”內涵的差異性以及被對待的不同態度,顯示瞭不同的文化。準備讀第二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