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 《旧戏新谈》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旧戏新谈》是他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间在《文汇报》副刊写的关于戏剧的杂谈的结集。这辑文字笔调轻松诙谐,因此读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窥当时社会一斑。在书中,黄裳信笔由之,论戏、论人、论史、论证,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 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籍山东益都北城。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1944年被征调往中国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任美军译员。后任《文汇报》记者、编辑。有著作《旧戏新谈》《妆台杂记》《过去的足迹》《珠还记幸》《榆下说书》《来燕榭读书记》《来燕榭书跋》《笔祸史谈丛》等行世。
昨天没书看,拿起黄裳的旧书《旧戏新谈》,忽然发现自己——老了。 还是十年前看过的这本书。当时在破旧昏暗的图书馆里翻出这本发黄的小册子,封面好像还是华君武的漫画,妩媚的青衣。躺在木结构的上铺看,趴在教室对老师视而不见地看,自己看完了推荐室友看。记得戚是看过了...
评分从研究生时代开始系统地接触戏曲,进而多看了一些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其实,我接触戏曲很早,原先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当然现在还是没有),十里八村如有电影,爷爷肯定带我去看。70年代末期80年代早期,拍了很多戏曲电影。但我很不喜欢越剧,不喜欢又没有别的可看,只得将就...
评分这本书每篇文章基本都作于民国时代,黄裳一直在文中说自己不是个懂戏的人,强调这书不是绝对的戏评,只是【新谈】【随笔】。其实,每一个想评戏又怕被人喷的写作者都爱说这样的话…… 说实话,许久不曾认真读过戏评,《马明捷》那本戏评也算是基本读完了,但其中并无很多真正...
评分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在乡下最是嘈杂不过,爆竹声彻夜不停,除了同样花红柳绿锣鼓喧天的春晚,也没什么电视节目能压得住那一片喧嚣。从前的春晚是没有广告的,若要去方便的话只能趁着大人小孩都不喜欢的京剧节目出现,只要一听到锣鼓胡琴的声...
评分在火车上看完了黄裳的《旧戏新谈》,边看边笑。这辑文字是三十年代他为《文汇报》的副刊所写。因此读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窥当时社会一斑,得益的紧。 题目既为《旧戏新谈》,自然文章全部谈的是戏――京戏。那时候京戏如现在的电影电视一样占据了人们娱乐生活的...
京东16.3,20180607。20190127读完。以戏论史,论现实,精辟入理,值得一读。不过在看过这些戏后再来读可能更好理解。
评分有意思
评分黄裳文字绝美,半文半白,极见功力。其人痴爱戏剧数十载,颇有心得,发之为文,别有会心之处,令人激赏。读罢,真如咀嚼橄榄,回味无穷。
评分印象最深的几点 1.捧杨小楼 哪儿哪儿都好 “不论戏的本身怎样,杨的表演总是可观的” 2.对程祖后期发胖意见很大 3.对童芷苓评价极低 4.马连良“劝千岁”“其贫无比”
评分文风随意,算是了解了一些京剧戏本故事,对许多人物不了解可能也减弱的读书的感觉。这本书在1980年初重印,大约也是一种对京剧的“平反”吧。其间多少事,你我不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