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作者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深具震撼力。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是“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盖伊·萨杰,真实名字是居伊·穆米诺斯,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这是一本1967年就出版的个人回忆录,现在才被引进到国内,不过能看到已属幸事,以前只关心大人物的传记,谁会留意到小人物呢?相对于著名将帅写的回忆录,相对于战史学家写的作品,这部作品完全从士兵的角度出发,描述的是士兵眼中的残酷战争,完全是第2次世界大战苏德...
评分每次看战争回忆录,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是由统帅写的,作者都是站在战略的角度评判战争的得失,从来没有关心一个士兵的生死。战争的损失其实只是一些数字。一直想知道战争中一个普通一兵的生活,于是有了这本书,而且是战败国的士兵,作者的经历可谓传奇,但更重要的是让...
评分我想 ,被这本书吸引的人,都会有同感. 比如说瑕疵,翻译者提供的信息太少了,好歹也应该写出作者的外文名阿.任何信息都没有,想在google上进一步了解都不行,无从得知作者更详细的背景和后续,甚至一度对可信性产生怀疑. 比如想到我们自己的战争. .我也想知道抗日游击队是不是采...
评分东线打了三年,多次上前线,甚至作为掩护战友撤退的敢死队炸坦克,居然都没受过什么伤,不得不说RP也太好了。 维尔纳和林森的死真的让我很难过,还有那个孤儿,一辈子也没享过什么福,还被扔到前线当炮灰,最后为了掩护战友偷食品被判了死刑。
评分“我们现在既想哭泣逃走,又想大叫着冲出去面对临近我们的危胁”。 趴在泥地里的士兵面对敌人坦克洪流的这种感觉,真是穿越了时空传达到了下一个世纪的读者心里。 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日记或当时记载的支持,光靠回忆,能把过去发生的像好莱坞大片似的场景送到读者眼前。除非作...
P188.有一天会有某个俄国农民将他们的尸骨挖出,然后将他们犁碎在自己的肥料下面,再在上面种上向日葵的种子。
评分作者是很幸运的生还者。他的法德混血身份帮了很大的忙。其他伙伴还要留在战俘营的时候他可以走了(这也导致了朋友的失散) 机枪手维尔纳到最后选择拒绝撤退殿后的勇气叫人佩服。不过这也不算不理性。因为投降落在苏联人手里比战死还难受。 有点没搞懂作者后来为什么没去与葆拉团聚。 翻译可能有点小问题,我不知道里面提到的德军马克二型坦克是什么。
评分民族主义教会人们:对你从来没做过的事引以为傲,对你从来没见过的人恨之入骨。
评分民族主义教会人们:对你从来没做过的事引以为傲,对你从来没见过的人恨之入骨。
评分对于上百万的德军而言主人公是极其幸运的,东线人类最大规模的交战就是这一个个普通士兵组成的,苏德两军东普鲁士和苏联西部平民的伤亡让人想到战争就是如此的残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