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一部幸存於戰亂中的珍貴手稿,一幅詳實完整的日本手工藝地圖
▲ 手工藝的樸素真誠之美,洋溢在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的旅途中
▲ 沒有比手更神秘的機器,手工作業也可以說是心之作業
▲ 黃永鬆、馬可、汪涵傾情推薦
【內容簡介】
手工藝都是建立在深遠的傳統之上的,一經倒塌,要再次樹立起來,將是一件很睏難的事。傳統如同一株大樹,經過長年纍月的成長盤根錯節,若是不幸遇上瞭風暴而倒下,要再一次像以前一樣樹立起來是極為不易的。即便能夠樹立起來,也不會再有往昔的雄姿,還有可能會枯萎。
本書是1940年前後日本手工藝狀況的一份詳盡記錄,是柳宗悅先生踏遍日本全境,根據親眼所見寫成,在戰亂中得以幸存。讀來仿佛身臨其境,跟隨他做瞭一次日本民藝之旅。手工藝的樸素真誠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為設計大國,源自過去之為手工藝之國,其精神一脈相承。
【作者簡介】
柳宗悅(1889—1961),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傢、美術傢。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對之進行收集、整理、研究。於大正十五年(1926),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郎(1890-1966)、濱田莊司(1894-1978)聯名發錶《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齣版有《工藝之道》《日本手工藝》等著作。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 譯者介紹
張魯,江蘇省南京市人。南京博物館館員。曾先後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設計藝術係、日本國士館大學,留學期間曾遊曆日本及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從事傳統手工藝的研究以及設計與製作,並注意融會現代元素。譯著有《日本手工藝》等。
去年某时,去老街买砚台。歙砚盖由本地砚石经手工精雕细作,是驰名天下的名砚。头先看不出门道,一家一家逛下来,见了花纹奇异、雕琢繁复的就惊艳。后来遇上一位喜欢侃侃而谈的店主,经他介绍,一回头再看原先看中的砚台,顿觉俗不可耐,档次低廉。原来选砚台先得看石材,纹理...
評分 評分我们中,有一部分人喜欢看扁一部分人,其实每一个人都要值得去学习的方面,为何我们不可以变得虚心一点,打开自己的拳头去接触这个世界,接触这一部分人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方面,籍此去思考自己身处的环境情况呢? 看过这书后,我更明白我们的落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我们...
評分 評分简直看不下去。日本人敝帚自珍的虔诚,看不下去。我们数典忘祖的潇洒,看不下去。1940年的日本,就已经在反思手工艺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利弊,就已经试图去平衡两者的消长。 对手工艺人的尊重,对手工艺品的敬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即使难以哺育其更上层楼,也保障了手工...
日本對於傳統和自然,懷有高度的崇敬。“器具地圖”
评分粗粗翻瞭一遍,好想去看實物,最近對日本手工藝很感興趣咯
评分閱讀享受。
评分閱讀享受。
评分沒有簽名的與銘文的工匠作品,沒有邪念的空間,纔能與“無心”的深度相結閤。物品來迴落到正常、健康、簡潔、平和、單純造型。東方美感常在纏縛,被自然規律、社會習俗纏縛。而用在兵器決鬥上的皮革手套、結繩,容不下一絲軟弱,是可以給人力量的美。日本很多手藝,來自朝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