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评精注资治通鉴(全六册)

汇评精注资治通鉴(全六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司马光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27373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资治通鉴
  • 历史
  • 中国历史
  • 编年史
  • 古籍
  • Kindle
  • 汇评
  • 已购
  • 历史书籍
  • 史书
  • 资治通鉴
  • 汇评
  • 精注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史学
  • 经典
  • 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读《通鉴》记  化了将近一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资治通鉴》。我把它当作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来看的。我光想着看热闹了。但这里面的热闹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比小说中的还要精彩。一乱一治,一治一乱,周而复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漫长岁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常...  

评分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通读了连带胡注的资治通鉴,释卷之际,心事苍茫。 古人读书,经史并称,通鉴可说是群史之首, 温公秉笔,严遵儒家家法, 因以史料有取舍,史识有高论,法度森严,正气凛然, 胡注精于学术考辨,复明晰诸事因果,多发明温公伏笔, 更兼亡国之痛,常借题...  

评分

书当然是好书。 过去一直是在学校读书,图书馆收的资治都是6、70年代中华书局的本子,装帧一般,但是铅字排的清晰美观,看起来绝对舒服。这两年都没有买过中华书局的书,所以对之的好印象还在。直到今天收到09年印刷的资治通鉴,心下大惑不解,为何在科技日进的今天,中华书局...  

评分

编年体相比于纪传体更能让人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以前所熟悉的人物、事件随着翻页都一个一个地串接起来。对于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人物关系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跟纪传体史书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历史在你的手中不断地推进。这个对于读书的人来...  

评分

公元七五七年,安史之乱中雎阳(今河南商丘)被围,城中粮尽,因雎阳处于唐代江、淮的租、庸运入中原地区的中枢,守将张巡与许远决定不弃城,为解决粮食问题,他们以居民为食,期待援军来临。据《旧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七的张巡传记载当时雎阳守军所食人数为“所食人口二三万,...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其实挺不错的,纯文言的,没有翻译,我挺喜欢。第一本读完也就发现了两三处错别字,当然可能是我读得不够仔细。全书最大的毛病就是隔三四页突然出来一处注释,贼尴尬,根本不是什么汇评精注,还不如把注释去了书名改成文言版。

评分

此版本不是太好

评分

恐怖,千年前的中国历史重复着杀戮(以暴易暴或欺负孤儿寡母)一专制(开明者还能纳谏,昏庸者只有刚愎自用)一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恶性循环,几乎每一页纸里都能滴出血来。去掉的一星,一来为编者收录的过多琐碎情节(尤其是分裂时代),二来为版本错别字太多。

评分

犹记第一次接触通鉴时不知是大二还是大三,拿着图书馆中的一本汉纪开读,那本子是竖排繁体字的胡三省注本子,读之晦涩难懂,之后又从头看电子书版,几次放弃又几次忍不住又拿起来,中途又啃下了前四史。今年是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买了这版书,趁着疫情延迟开学的机会读完了中晚唐和五代,算起来通读此书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我也从一个大学生发了离家千里的新疆,从事于教育事业。读完此书,多希望司马光能将后来的宋元明清的历史也编入此书,让这部书不止步于959年。

评分

犹记第一次接触通鉴时不知是大二还是大三,拿着图书馆中的一本汉纪开读,那本子是竖排繁体字的胡三省注本子,读之晦涩难懂,之后又从头看电子书版,几次放弃又几次忍不住又拿起来,中途又啃下了前四史。今年是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买了这版书,趁着疫情延迟开学的机会读完了中晚唐和五代,算起来通读此书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我也从一个大学生发了离家千里的新疆,从事于教育事业。读完此书,多希望司马光能将后来的宋元明清的历史也编入此书,让这部书不止步于959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