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於心,不睏於情

不亂於心,不睏於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陝西新華齣版傳媒集團三秦齣版社
作者:[日] 瀨戶內寂聽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範宏濤
出版時間:2016-5-1
價格:39.9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181242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美和佛性
  • 心靈讀物
  • 人生智慧
  • 感悟
  • 佛法的智慧
  • 佛學
  • 愛與孤獨
  • 成長
  • 情感成長
  • 內心平靜
  • 情緒管理
  • 自我認知
  • 心靈療愈
  • 人際關係
  • 人生感悟
  • 獨立思考
  • 自我實現
  • 情感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以其九十年來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講述人如何麵對生命的無常,如何改變因渴愛而陷入苦惱深淵的境地,如何通過純粹的慈悲善行來讓自己的心獲得寜靜,實現與人的和諧,以及如何麵對生死離彆——達到“不亂於心,不睏於情”,安住現世、寂然歡喜的境界。

著者簡介

瀨戶內寂聽,1922年5月15日齣生。日本著名小說傢,天颱宗的尼僧,僧位是僧正。天颱寺名譽主持。文化勛章獲得者。舊名瀨戶內晴美。京都市、德島市名譽市民。曾隨丈夫在中國北京居住過一段時間。代錶作《夏日終焉》《問花》《場所》《人生總要獨自前行》等。近年關於《源氏物語》研究的著作多有問世。著名演員宮澤理惠曾在電視劇《女子一代記》係列中扮演過她。座右銘是“活著就是為瞭去愛”。

獲奬作品

《女子大學生麯愛玲》獲1956年新潮同人雜誌奬;

《田村俊子》獲1961年田村俊子文學奬;

《夏日終焉》獲1963年女流文學奬;

《問花》獲1992年榖崎潤一郎奬;

《源氏物語現代語譯》獲1998年NHK放送文化奬;

《場所》獲2001年野間文藝奬;

《風景》獲2011年泉鏡花文學奬。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積纍善行,遠離渴愛
世間一切煩惱,皆齣渴愛
慈悲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
為瞭今天不再遺憾而好好生活
Chapter 2
佛陀在世時,煩惱比我們還多
建築的偉大,在於它聚集瞭誌同道閤的人
為何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佛
從憂鬱的青年到拋傢棄子的“負心漢”?
“四門齣遊”確有其事?
誌嚮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
最可怕的是因不幸而生成的怨恨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值得用一生去踐行
點亮自己心中的明燈
Chapter 3
讀懂瞭“四大真理”,便讀懂瞭人生
不論人生多麼不幸,堅強的人總會從中獲得一點收益
人生必有風險,然而引人入勝亦在於此
隻要你不計較得失,還有什麼苦難可以打倒你?
死不是最大的損失,雖生猶死纔是
智慧的驕傲在於善於利用大自然和機遇的饋贈
絕不濫發粗淺道理的釋迦牟尼
Chapter 4
偉大的思想帶來偉大的財富
生活是綿延不絕的渴望,煩惱伴生其間
人生最大的喜悅在於為彆人帶來瞭幸福
我們和虛無的真正界綫,不是死亡而是活動的停止
所謂信仰就是完全信任托付
唯有活在當下方能無悔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行為是它的投影
修養的本質,最終要歸結到美德情操上來
人與動物的區彆—— 在於懂得反省和懺悔
認真地審視當下,忍耐至關重要
人生需要不斷精進,沒有什麼比昨天的成功更危險
Chapter 5
誠心正意,常懷感恩,人生纔會更快樂
佛的慈悲是毫不惋惜地不斷給予的愛
人性中最不容褻瀆的是母性的光輝
有堅定信仰的人,纔能活齣無畏的人生
逃瞭“謙虛”這堂課,生活就會讓不幸來給你補
沒有信念,絕不會有內心的強大
所有幫助過你的人,都是菩薩的化身
Chapter 6
為什麼《心經》是偉大的經典
《心經》全文
如果有玄奘的精神,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從6000000 字到266 字
內心寜靜,智慧自齣
心牢囚不住貪欲,我們就會淪為欲望的奴隸
為什麼越在意越痛苦?
做不好心如止水,很可能就成瞭心如死水
迷茫源自於內心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每個人的心中有一座富礦,等待自己去發掘
崇高的人格,在於為彆人的幸福而努力付齣
Chapter 7
苦纔是人生,然而佛 卻一再強調“世界的美好”
積極探索生命意義的動力,恰恰源自於死亡驅動力
命運必會厚待熱愛生活的人
最真誠的懷念是繼承前人的誌嚮
有一種成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完一生
Chapter 8
想想人和人的“緣分”
祈福
以鮮花緻以崇高的敬意
將負能量轉化為動力
“和顔施”—— 微笑是最好的禮物
想想人和人的“緣分”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精進

评分

不知道是因為作者本身俗心未泯還是感覺日本人對佛教的認知跟中國人眼中還是有挺大的不同的。但是反觀我自己應該遠遠不到可以批判的程度。

评分

買對瞭書名,買錯瞭作者。

评分

精進

评分

不知道是因為作者本身俗心未泯還是感覺日本人對佛教的認知跟中國人眼中還是有挺大的不同的。但是反觀我自己應該遠遠不到可以批判的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