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受難的國度

這受難的國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出品人:
頁數:378
译者:孫宏哲
出版時間:2016-7
價格:5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632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美國內戰
  • 美國
  • 戰爭史
  • 美國研究
  • 內戰
  • 文化研究
  • 政治
  • 受難
  • 國度
  • 曆史
  • 反思
  • 苦難
  • 社會
  • 命運
  • 掙紮
  • 覺醒
  • 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哈佛大學現任女校長關於美國內戰史領域的重要專著

美國史學界最高奬——班剋羅夫特奬獲奬圖書

《紐約時報》2008年度十大好書

著名美國史研究學者、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王希專文導讀推薦

死亡常常給人以一種壓倒性的浩渺和虛無感,一切過去之事,沒有延續隻有終點。然而,過去不在,過去留下的痕跡卻無處不在。生命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死者徹底從幸存者的世界中消失。常常,死者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生者的記憶之中,這種“生”與“死”的對話不僅是一種個人或傢庭的體驗,也往往會被塑造成一個國傢的集體體驗,尤其是當公民為瞭國傢的存亡曾做齣大規模的集體犧牲之後。

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的著作《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正是探討瞭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這一“生”與“死”對話的産生、形成極其後續影響。福斯特藉用19世紀改革人物奧穆斯塔特的名言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作為書名,寓意瞭“內戰死亡”所具有的穿透性影響力。全書以“死亡”為主綫,以“種族”、“性彆”為支綫,通過遍覽並收集包括書信、日記、報刊文章、布道詞、廣告詞、繪畫、照片、墓碑碑文以及小說和詩歌等在內的豐富史料,生動展現瞭美國內戰期間的死亡是如何塑造瞭一個“受難的國度”,並由此得齣結論:死亡——不僅通過保全國傢,也通過塑造持久的國傢結構與國傢義務——締造瞭現代美國。

麵對內戰這樣眾所周知的研究主題,福斯特獨闢蹊徑,將研究視角聚焦到內戰中的死難者,並且采用突破傳統的立體敘事方法,將戰爭史、文化史、社會史和政治史融為一體,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史學視野。極富想象力的問題意識、創意迭齣的研究構思、爐火純青的史料運用都展現瞭福斯特之於曆史學傢的訓練有素,而作為一位女性學者,其飽含人文關懷的細膩筆觸更是令人動容。全書討論“死亡”但不囿於“死亡”,而是將生命與死亡、個人與國傢、宗教與世俗、戰爭與民主等宏大主題串聯起來,充滿瞭對人類命運的關切與悲憫。

如今,在世界上許多國傢和地區,大規模死亡所帶來的“生”與“死”的對話時刻都在發生著,國傢和個人時刻都在被拷問著對死亡的承受、理解、記憶和思考。而這本記載著罹難者的死亡、殺戮與埋葬,鎸刻著生還者的焦慮、痛苦與睏惑的史學著作,以死亡描述瞭國傢的新生,也給我們帶來瞭深遠的啓發。

埃裏剋•方納 (美國著名曆史學傢)

引人入勝,新穎……福斯特迴歸瞭將戰爭同殘存的浪漫主義、崇高品格與社會目的徹底剝離的工作。

戴維•W.布萊特 (耶魯大學教授,“耶魯大學公開課:美國內戰與重建”主講人)

惠特曼錯瞭;書籍確實能夠呈現真實的內戰。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旁徵博引的書。這是部傑作。它用大量研究、現實主義與真知灼見,粉碎瞭關於內戰的感傷主義。

《新聞周刊》

《這受難的國度》是一部開創性的曆史著作。在其中,一段先前被忽略或被誤解的關鍵曆史,突然之間成為瞭焦點。

著者簡介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1947—)

美國曆史學傢,曾擔任哈佛拉德剋裏夫高等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林肯曆史講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校長,獲選美國《時代》雜誌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學曆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也是自1672年以來第一位沒有哈佛學習經曆的哈佛校長。她的著作包括《創造之母:美國內戰時期南部蓄奴州的女性》、《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等。

圖書目錄

緻 謝 001
序 言 關於死亡的工作 003
第一章 死亡:“獻齣我的生命” 001
第二章 殺戮:“更巨大的勇氣” 029
第三章 埋葬:“照料死者的新課” 056
第四章 尋名:“意味深長的字眼—無名氏” 096
第五章 接受: 平民與哀悼之工作 130
第六章 信仰與懷疑:“這場大屠殺意義何在? ” 165
第七章 解釋:“我們對死者的責任” 205
第八章 統計:“多少? 多少? ” 243
尾 聲 幸存 258
注 釋 265
索 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既有能力也有意愿干涉美国内战的列强实际上只有两家:英国和法国。两国的纺织业都需要从南部进口棉花原材料,这也是它们有意愿干涉内战的原因之一。然而,仅仅这一点是不够说动英法的政府,让他们冒险采取行动的。因此,英国选择了作壁上观,而法国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法国皇...  

評分

在美国,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全体美国人民都会放假一天来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这个节日的诞生与美国内战密切相关,亦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之于美国的重要意义。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内战...  

用戶評價

评分

文筆很好,但是讓人覺得沒什麼特彆大的洞見 或許是不太習慣迴歸敘事的寫作模式

评分

似乎隻是一部“抒情著作”。美國的第一次內戰,其實是獨立戰爭,在提齣獨立之前。

评分

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國度,戰爭都是殘忍的,

评分

“那個恐懼便是:死亡是唯一目的的感覺。我們仍在努力解開他們——內戰死難者與幸存者——在很久以前不得不去破解的謎。”作者在本書中有著大量的旁徵博引。作者或許將立場隱藏於所引用資料的內容中,而沒有直接明確的錶明其態度,但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深切的社會關懷。曆史是一個留給我們諸多問題的科學,因而難以被定義。

评分

圍繞內戰中的死亡來講解,有意思的是恰恰是內戰塑造瞭現在美國。將一個清教國傢變得如此世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