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

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作者:梅军
出品人:
页数:4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19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304785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文学
  • 出土文献
  • 先秦史
  • 文艺理论
  • 2016
  • 语文程式
  • 文字
  • 殷商
  • 西周
  • 散文
  • 文体学
  • 古代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历史文献
  • 语言学
  • 文学研究
  • 甲骨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体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近二十多年来,学者们出版了不少古代文体方面的论著,这对古代文学研究来说,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散文文体的源头问题,即有关殷商西周时期散文文体的研究上,很多论著中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或语焉不详,或证据不足。因此,深入审慎地探讨殷商西周时期散文文体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书主要探讨文本在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属性,对传统的散文文体作源头性考察,辨析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的类别,探寻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的源流。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出土文献(甲骨刻辞、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今文《尚书》、《周易》、《逸周书》)为基本文本,去伪存真,重视共时描述与历时比较相结合,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殷商西周时期散文文体的发展演变作系统的考察,以期有助于先秦文学特别是殷商西周散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本书采用以功能为标准的分类原则,从发生学意义上探讨文体属性,合乎逻辑地得出“殷商是我国古代散文文体的萌芽时期,西周是我国古代散文文体的成长时期”的结论。本书扩大了我国古代散文文体研究的范围,既为探寻古代散文的源头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后世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出发点,在很多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梅军(1975—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与经学研究。

目录信息

前 言 i
凡 例 iii
绪 论 1
一、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三、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重点与难点 2
上编 古代散文文体的萌芽时期—殷商
第一章 殷墟甲骨刻辞 7
第一节 槪述 7
一、文字考释 7
二、分期断代 11
三、辨伪缀合 18
四、文例语法 21
五、内容体类 25
第二节 占 30
一、载录“某占曰”云云的“占”文 30
(一)“王占曰”之文 31
1. 祭祀 32
2. 气象 33
3. 农业 34
4. 生育 35
5. 疾病 36
6. 贡纳 36
7. 取获 37
8. 田猎 39
9. 征伐 41
10. 卜旬 44
11. 其他 48
(二)“臣占曰”之文 50
1. 祭祀 51
2. 气象 51
3. 田猎 52
4. 其他 53
二、载录“某曰”云云的“占”文 56
三、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59
第三节 告 61
一、载录王告神祖的“告”文 61
(一)直行告祭礼於神祖而不说明内容的“告”文 62
(二)行告祭礼於神祖且说明具体内容的“告”文 63
1. 告秋 63
2. 告日 64
3. 告疾 64
4. 告方 65
5. 告执 65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66
1. 告伐 67
2. 告麦 68
3. 告猎 69
三、载录王告臣属的“告(诰)”文 70
第四节 命 74
一、令74
1. 令祭 75
2. 令奠 76
3. 令往 76
4. 令取 77
5. 令省廪 77
6. 令壅田 78
7. 令猎 78
8. 令伐御 78
二、乎 81
1. 乎祭 82
2. 乎往 83
3. 乎取 84
4. 乎猎 84
5. 乎伐御 84
三、使86
第五节 卜 88
一、与祭祀有关的“卜”文—以侑祭刻辞为例 88
二、与巡行有关的“卜”文—以“王步”刻辞为例 94
三、与田猎有关的“卜”文 98
四、与征伐有关的“卜”文 105
五、与卜旬有关的“卜”文 109
第六节 表 116
一、干支表 116
二、商王世系表 121
三、贵族世系表 126
第七节 记 129
一、与卜事有关的“记”文 129
(一)载录卜用甲骨之来源的“记”文 129
1. 载录卜用龟甲之来源的“记”文 129
2. 载录卜用牛胛骨之来源的“记”文 132
(二)载录卜用甲骨之祭祀的“记”文 136
(三)兼录卜用甲骨之来源与祭祀的“记”文 139
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140
(一)刻於卜用甲骨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140
(二)刻於非卜用甲骨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142
第二章 殷商铜器铭文 146
第一节 槪述 146
一、铜器分期断代 146
二、铭文内容体类 150
第二节 记 153
一、非记事性质的“记”文 153
(一)载录作器者名的“记”文 153
1. 记单一族氏名 153
2. 记复合族氏名 154
(二)载录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156
(三)兼录作器者名、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159
1. 作器对象为作器者之祖父母辈 159
2. 作器对象为作器者之父母辈 159
3. 作器对象为祖、父辈并举,或父、母辈并举,或父、兄辈并举者 161
(四)载录作器名称、用途、存放位置的“记”文 161
二、记事性质的“记”文 162
(一)载录作器之事的“记”文 162
1. 为祖父母辈作器 163
2. 为父母辈作器 163
3. 为兄辈作器 164
(二)兼录赏赐、作器之事的“记”文 165
1. 记“王赏+作器” 165
(1)殷王赏赐+为祖辈作器 166
(2)殷王赏赐+为父母辈作器 166
2. 记“臣赏+作器” 168
(1)大臣赏赐+为祖辈作器 168
(2)大臣赏赐+为父辈作器 168
(3)大臣赏赐+为其他人作器 169
(三)与祭祀有关的“记”文 169
(四)与巡行有关的“记”文 171
(五)与宴飨、田猎、征伐有关的“记”文 171
第三章 今文《尚书·商书》 173
第一节 槪述 173
一、《尚书》释名 173
二、《尚书》传本源流 175
三、《尚书》篇目演变 180
四、今文《尚书商书》体类 183
第二节 告(诰) 184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诰”文 184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186
三、载录臣属互告的“告”文 187
第三节 训 189
第四节 誓 190
下编 古代散文文体的成长时期—西周
第四章 西周甲骨刻辞 193
第一节 槪述 193
一、发现认知 193
二、族属来源 198
三、分期断代 201
四、行款文例 204
五、内容体类 205
第二节 占 207
一、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207
二、载录“曰”云云的“占”文 208
第三节 命 210
第四节 卜 211
一、祭祀 211
二、月象 212
三、田猎 212
四、疾病 212
五、其他 213
第五节 记 214
一、与卜事有关的“记”文 214
(一)载录卜用甲骨之来源的“记”文 214
(二)载录卜用甲骨之整治的“记”文 214
二、与卜事无关的“记”文 215
1. 祭祀 215
2. 出入 215
3. 田猎 216
4. 役事 216
5. 征伐 216
6. 地名、人名(或族名)、职官名 217
7. 筮数 218
第五章 《周易》卦爻辞 220
第一节 槪述 220
一、释名性质 220
二、作年作者 222
三、内容体类 229
第二节 卜 232
一、不载录事物的“卜”文 232
二、载录事物的“卜”文 233
1. 祭祀 233
2. 出行 234
3. 征伐 236
4. 政事 238
5. 刑讼 239
6. 饮食 239
7. 田猎 240
8. 气象 240
9. 畜牧 241
10. 疾病 242
11. 婚姻家庭 242
12. 日常生活 245
13. 道德修养 246
14. 其他 248
第三节 记 251
一、祭祀 251
二、出行 251
三、征伐 252
四、政事 252
五、田猎 252
六、婚姻家庭 253
七、日常生活 253
八、其他 254
第四节 论 255
一、载录断辞的“论”文 255
二、不载录断辞的“论”文 255
第六章 西周铜器铭文 257
第一节 槪述 257
一、文字考释 257
二、分期断代 260
三、语法音韵 266
四、内容体类 269
第二节 告(诰) 272
一、载录王告的“告(诰)”文 272
(一)王告先王之“告”文 272
(二)王告臣属之“诰”文 274
二、载录臣告的“告”文 274
(一)臣属告王之“告”文 275
(二)臣属告祖之“告”文 276
(三)臣属告子之“告”文 280
第三节 命 282
一、令(命) 282
(一)载录王令(命)的“令”文 282
1. 令赏赐 282
2. 令册命 284
3. 令行往 290
4. 令征伐 292
5. 其他 294
(二)载录臣令(命)的“令”文 295
1. 令赏赐 295
2. 令册命 296
3. 令行往 297
4. 令征伐 298
二、乎 300
(一)载录赏赐的“乎”文 300
1. 著以“乎”“召”之语 300
2. 著以“乎”“召”“令”之语 301
3. 著以“佑”“乎”之语 301
(二)兼录册命、赏赐的“乎”文 304
1. 公佑+乎册命+赏赐 304
2. 伯佑+乎册命+赏赐 305
3. 公族佑+乎册命+赏赐 306
4. 宰佑+乎册命+赏赐 306
5. 三有司佑+乎册命+赏赐 308
6. 其他臣佑+乎册命+赏赐 310
三、使 313
第四节 训 314
第五节 约 315
一、治地之约 315
二、治民之约 321
三、治律之约 327
第六节 记 329
一、非记事性质的“记”文 329
(一)载录作器者名的“记”文 329
1. 记单一族氏名 329
2. 记复合族氏名 330
(二)载录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331
(三)兼录作器者名、作器对象名的“记”文 331
1. 作器对象为作器者之祖父母辈 331
2. 作器对象为作器者之父辈 331
二、记事性质的“记”文 333
(一)载录作器之事的“记”文 333
1. 记“作某器” 333
2. 记“某人作某器” 334
3. 记“某人作某人某器” 341
(1)为祖辈作器 341
(2)为祖、父辈作器 344
(3)为父母辈作器 345
(4)为兄辈作器 349
(5)为自己作器 350
(6)为妻辈作器 351
(7)为晚辈作媵器 353
(8)为其他人作器 354
(二)兼录赏赐、作器之事的“记”文 355
1. 记“王赏+作器” 355
(1)周王赏赐+作器 356
(2)周王赏赐+为祖辈作器 358
(3)周王赏赐+为父辈作器 358
(4)周王赏赐+为妻辈作器 359
2. 记“臣赏+作器” 360
(1)大臣赏赐+作器 360
(2)大臣赏赐+为祖辈作器 361
(3)大臣赏赐+为父母辈作器 361
(4)大臣赏赐+为其他人作器 363
3. 记“父赏+作器” 364
4. 记“兄赏+作器” 364
(三)与祭祀有关的“记”文 365
(四)与巡行有关的“记”文 367
(五)与大射、宴飨、田猎有关的“记”文 368
(六)与征伐有关的“记”文 370
1. 记王伐 370
2. 记臣伐 371
第七章 今文《尚书·周书》 374
第一节 槪述 374
第二节 典 376
第三节 告(诰) 381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诰”文 381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394
三、载录臣属互告的“告”文 397
第四节 命 400
第五节 誓 402
第六节 记 404
第八章 《逸周书》 406
第一节 槪述 406
第二节 告(诰) 408
一、载录王告臣属的“诰”文 408
二、载录臣属告王的“告”文 412
第三节 命 416
第四节 记 418
结 语 420
参考文献 432
附 录447
一、引用书目简称表 447
二、商王世系表三种 452
三、西周诸王年代诸说异同表 454
四、西周年月历日四要素俱全青铜器分期表 455
后 记 45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是好书,太专。当然了,“太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中性)。

评分

书是好书,太专。当然了,“太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中性)。

评分

书是好书,太专。当然了,“太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中性)。

评分

书是好书,太专。当然了,“太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中性)。

评分

书是好书,太专。当然了,“太专”也不见得就是贬义(中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