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之後的建築

那天之後的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麥浩斯
作者:[日] 伊東豊雄
出品人:
页数:192
译者:楊明綺
出版时间:2016-4
价格:NT$3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40814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建筑
  • 建築
  • 伊東豊雄
  • 2016
  • 非小說
  • 日@伊东丰雄
  • 文化
  • 建筑
  • 城市
  • 空间
  • 设计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记忆
  • 城市规划
  • 当代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11日本大地震,震垮了建築,也震出了對建築的省思

伊東豊雄深度思考而成的「後311建築觀」

從人、環境、建築及建築師,重新定義建築的價值與意義

「身為建築師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建築師真的是必要存在嗎?」311後,伊東豊雄思考著……

地震過後,伊東豊雄參與岩手縣釜石市的重建計畫,在災區各地興建的聚集場所「眾人之家」。如「合掌造型」的集合住宅,強調與居民的心靈相繫,作為心靈之所;沒有都會氣息,也沒有個人原創風格的展現,而是與當地居民齊心協力完成……。

建築,不再只是打造個人作品,而是與居住者交流及對話,它同時也擔負起社會責任,扮演連結建築、人與環境的角色,伊東豊雄的後311建築觀,從「心」開始,回歸建築的初衷,讓建築,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起點,重新出發!

伊東豊雄的後311建築觀:

人──建築要以居住者的需求為主要考量

建築從311過後,轉變成以「民眾需求」為優先考量,而非只是建築師的一項作品。

環境──讓建築融於自然,與自然環境更加契合。

減少建築本身的能源消耗,解放建築且融入自然的這條路邁進,讓建築與內外環境更為貼近。充分利用再生能源,我們必須思考與自然環境更契合的建築,所以建築不能再禁錮於頑固的幾何學中,必須與自然環境有所連結。

建築物──從「心」打造出的建築,才能讓建築物真正地發揮力量

即使是災後所興建的建築物,都能讓受災居民待在建築物中時,擺脫孤獨感,這才是真正讓建築本身所發揮的功用處。

建築師──捨棄現代化的自我,才有未來

只要齊心協力,克服建築師的利己主義,就算是風格再怎麼特殊的表現,也能超越個人境界。縱使往後必須面對一連串的嘗試與挫敗,也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建築。

311震災,讓我們重新思考「建築為何」。──伊東豊雄

作者简介

▼伊东丰雄

一九四一年出生。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专业。曾在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就职,后独自创办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荣获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的皇家金质奖章、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等诸多国际奖项。2013年,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主要建筑设计作品包括仙台媒体中心、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八王子校区)、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世界、台中大都会歌剧院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從那天之後的「建築」
地震發生當日
災區展現的活力
身為建築師,能做些什麼?
面對災後復興一事的基本態度
海嘯與核災都是人為災害
建築與安全性
第二章 釜石復興計畫
走訪釜石
傾聽當地居民的心聲
想和伙伴們一起回到原來的地方
不夠具體的復興計畫
適合當地的集合住宅型態
類似「合掌造型」的集合住宅
重振商店街
利用防波堤建造橢圓形運動場
第三章 作為心靈之所的「眾人之家」
關於「眾人之家」
傾聽臨時住宅居民的心聲
串聯人心的建築
「製作」與「居住」達到一致性
「眾人之家」今後的發展
威尼斯雙年展與陸前高田的「眾人之家」
第四章 關於「伊東建築塾」
建築塾的緣起
設計「GREEN GREEN」的經驗
建築塾的授課內容
學院派建築教育的概念
與現實社會脫軌的建築教育
培養社會觀很重要
第五章 我的建築之路
學生時代的我
恩師菊竹清訓
初次接觸國外的現代建築
對於大阪萬博的質疑
反映時代的封閉性建築
轉變成具有社會性的建築
「概念性建築」的靈感來自泡沫經濟時代的東京
我的第一件公共建築作品
我想打破公共建築具有的權威性
仙台媒體館
存在於空間感的東西
讓建築貼近自然
重新思考內外關係
打破建築的形式性
第六章 思考今後的建築
建築師在日本社會中的存在感
不受公共計畫案青睞的建築師
超越批判的難處
什麼是改變建築師與社會的關係,不可或缺的要素?
對於日本客戶的期許
以住宅設計初試啼聲的日本年輕建築師
在全球化資本主義中,找尋希望的孤島
資本主義與建築
作為贈與的建築
非藝術的建築存在方式
建築該如何與自然對話
與科技建立新關係
新建築原理
後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作为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得主,日本建筑巨匠伊东丰雄在业界的声誉自不必赘言。从中野本町之家到银色小屋,从风之塔到仙台媒体中心,纵观他的作品的一路走来,从前期封闭的包裹的结构,到后期透明的流动的呈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建筑师建筑理念的演变,同样也可以看到作为...  

评分

评分

本篇评论与日本灾后重建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基于今年六月的展览,对书中提到的伊东的思想作一个补充,以及提供一些展览上的图片资料。 PS:作为一个大二建筑生,对建筑的认识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很深入地进行探讨。欢迎前辈指教。 1.仙台媒体中心 仙台媒体中心的结构设计应归功...  

评分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大自然和万物不断的关联和纠缠,相生相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曾经的我们与天斗,与地斗,人定胜天。。。,把我们的无知和愚昧强加与大自然,毁掉了一片片绿树和森林,到头来,还是败在寂静的大自然面前。一次次的自然灾害和灾难,有些是必...  

用户评价

评分

建築塾以後好看⋯某種程度上算伊東的建議。沒有經歷過地震也非建築從業真的有點難對前半本有實在的感受。有點疑惑的是建築的社會性要怎樣不以一種形而上的、空洞的面貌展現?

评分

作者在311之后,传达了建筑本身封闭化了,不开放化了,不和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导致了仙台那么严重的损失的观点,嗯~我也挺认同的,后续书中就讲述了作者为了仙台做的努力,他的成长经历和为了这个观点而做的设计和转折点,我觉得挺好看的,书不厚,但是有很多很好的理念,比较实用

评分

不是我没看懂吧,确实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是 挺笼统的,算是总结吧 实质性的分析啊案例啊不是很多,不太推荐这本书 可以打2点5分吗

评分

感覺其實跟311 不是很有關係,比較多是探討建築理念如何跟社會連上... 很深奧,很多都看不懂.但看得出伊東老師對於自己的工作不是只是一份工作或者是讓自己揚名的機會.

评分

作者在311之后,传达了建筑本身封闭化了,不开放化了,不和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导致了仙台那么严重的损失的观点,嗯~我也挺认同的,后续书中就讲述了作者为了仙台做的努力,他的成长经历和为了这个观点而做的设计和转折点,我觉得挺好看的,书不厚,但是有很多很好的理念,比较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