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诗词格律》共四章:第一章介绍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韵、四声、平仄、对仗等;第二章分别讲解律诗、绝句、古体诗的诗律;第三章讲词律,分为词的种类、词谱以及词韵、词的平仄与对仗三小节;第四章讲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书后附录《诗韵举要》、《词谱举要》。此次再版又增加了一篇《诗律余论》,是《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诗词格律》出版后,作者对诗律部分内容的补充。
《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诗词格律》第一部分,选入了《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积极发展中国的语言学》,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的思考。第二部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论文,显示了作者立足于汉语的语言事实,从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问题出发,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特色。第三部分是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汉语上古音研究的学术论文。第四部分是关于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论文,表达了作者既充分尊重传统训诂学,又主张把训诂学发展为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思想。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汉语史学科的创立者。他具有深厚的国学研究根基,又经历了系统的西方普通语言学训练。立足汉语,融会古今中外是王力学术研究的一贯风格,为学界树立了一种典范。他的《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大量学术著作和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语言学的宝库。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诗词格律》的小书,里面简单介绍了唐诗宋词的格式与韵律。尽管自识字以来读过不少古典诗词,但对于它的格律一直是半知不解。 拿唐诗来举例,我们知道诗要押韵,要有平仄对仗,但什么是韵,什么是平仄以及怎样对仗才算工整,其实大多数人知之甚少。 古人押韵...
评分家中有一本被我泛滥的79年6月印的书。记得小时候,对着附录的词牌乱填一气。填的时候对的是古籍出版社的《诗词新编》里的韵。现在想来,本来就是毛头小孩,又何必拘泥平仄韵调呢....
评分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评分《诗词格律》书评 首先在看到“诗词格律”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回想了我这短短接触诗词的几年。会读、会背、感觉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自顾自的赏析诗词、最重要的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认为它们是美的。就这么多,这是我和诗词的前半生,我也浅浅地听说过入韵、平仄、格式这些东西,...
评分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韵: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拼音中的韵母) 押韵(北方戏曲叫合辙):用韵,把用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总是放在句尾,叫韵脚。目的为了声韵的和谐。 阴平声: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 阳平声: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 上声:...
出去书中带有的对毛诗大量引用的局限性,整体的内容都很受用。
评分了解了诗词格律的大致内容、面貌,明白了许多术语。(其中谈到西南官话入声只派入一声还是很令我吃惊的。)但是百科性质罗列词谱、拗救什么的,说实话我只能是走马观花。实际上就是写诗的人读这些也是下不了手的,就像读语法书学不会外语一样。就我了解,作近体诗入门还是“打谱”,就是背符合格律的短语、词组。总之感觉近体诗这种东西,好处在于音韵和谐,但刻舟求剑用唐代的韵又完全取消了这一点,实在让人感觉是自娱自乐了。
评分卑躬屈膝的玩意儿。
评分王力老师简直贯穿了我大学的文学部分
评分出去书中带有的对毛诗大量引用的局限性,整体的内容都很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