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外一種:婚姻與傢族)

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外一種:婚姻與傢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陶希聖
出品人:
頁數:29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2
價格:2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17470
叢書系列: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社會史
  • 曆史
  • 中國
  • 陶希聖
  • 社會史
  • 社會
  • 古代史
  • 中國社會史
  • 婚姻
  • 傢族
  • 社會學
  • 曆史學
  • 中國曆史
  • 文化研究
  • 社會變遷
  • 民俗學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主張用社會曆史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中國曆史,並由此為現實問題尋找答案。《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即是其這方麵的代錶作。本書對於士大夫和官僚産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均做瞭曆史範疇的揭示,亦論述瞭封建製度毀壞的原因及封建勢力繼續存在的曆史背景。對於中國社會的性質也從曆史和社會的進程方麵予以瞭論證。當年這本書的齣版曾拉開瞭30年代知識界“中國社會性質”論戰的序幕。 《婚姻與傢族》也是陶希聖社會史研究的代錶作。該文闡述瞭宗法、宗族、傢族製度的曆史演變,並分析瞭生産關係演變與上述製度演變的互動關係。

著者簡介

陶希聖(1899-1988),著名史學傢,理論傢、政治活動傢。曾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並先後在上海大學、上海法政大學、東吳大學、復旦大學、勞動大學、暨南大學、中國公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他還曾任蔣介石侍從秘書,《中央日報》總主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他是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拓荒者與奠基人,他創辦的《食貨》雜誌曾團結影響瞭一批社會經濟史研究方麵的著名學人。

圖書目錄

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
第一緒論——研究中國社會史的必要和方法
一、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與社會史的研究
二、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睏難
三、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方法
四、本書的要點——士大夫身分的特質
五、士大夫身分與知識階級
六、結語
第二總論——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
一、序言
二、宗法社會
三、封建社會
四、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封建社會
五、階級社會
六、結語
第三士大夫身分的發生發展和變遷——從中國社會史上觀察中國國民黨
一、古史之民族的分析
二、井田製度與土地稅法
三、身分差彆與階級流通
四、貴族特權與官僚政治
五、士大夫階級的特質
六、近百年來的士大夫階級
七、中國國民黨的基礎
八、餘論
第四官僚的發生發展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官僚製度及其摧毀
一、摧毀官僚製度的必要
二、官僚未發生以前的封建國傢
三、後封建時期官僚的發生
四、官僚和地主士大夫的聯係
五、官僚政治背景的變遷
六、摧毀官僚製度的原則的方法
第五官僚及軍隊之封建的形態——中國官僚及軍備之社會史的觀察
一、對小民族的封建統治
二、貨幣數量和私人財富的觀察
三、政府重農輕商的政策
四、國傢歲收和官俸的物類
五、農兵募兵的地方粘著性
六、官僚軍備的社會背景
七、官僚政府和商業資本及高利貸資本
八、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割據趨勢
九、社會勢力的變遷與軍隊及官僚
十、結語
第六民族意識與階級意識——中國民族思想之社會史的觀察
一、什麼是民族
二、民族的形成及民族中主要階級
三、中國的氏族和種族及民族
四、中國民族意識和其支持者
第七僧侶與士大夫身分——士大夫身分與宗教
一、問題的提起
二、中國太古的宗教與僧侶
三、後世僧侶階級崩毀的原因
四、孔教與士大夫身分
五、結論
第八宗法理論與宗法的實際——中國宗法勢力及其摧毀
一、宗法與君權
二、前國傢時代的宗法
三、宗法理論的貴族屬性
四、宗法的經濟基礎
五、宗法的尊祖宗教
六、宗法的男女差彆
七、宗法的男係製度
八、一本主義的精神
九、理論與實際的相違
十、士大夫的宗法思想
十一、今後立法的方針
十二、男係製度的打破
十三、嗣子養子與私生子的改革
十四、父治製度的打破
十五、傢産及扶養製度的改革
十六、族長政權的打破
十七、婚姻製度的改革
十八、宗法摧毀的兩條件
附錄一士大夫身分與知識階級——為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科青海作
附錄二中國社會史的一個考察——在上海勞動大學勞工院講
婚姻與傢族
第一章宗法以前及宗法
一、什麼是宗法?
二、宗法以前的親屬製度
三、宗法及其理論
四、長子繼承與族外婚製
五、異於宗法的習慣
第二章宗法下之婚姻婦女及父子
一、婚姻的目的與形式
二、現於喪服之妻女地位
三、母子與父子
四、離婚製度
第三章大傢族製之形成
一、農民氏族之分解
二、商人地主傢族之興起
三、漢代的傢
四、大地主的大傢族
五、良賤為婚之禁止
六、唐代的傢族與婚姻
第四章大傢族製之分解
一、土地買賣與農場分散
二、士族崩潰與大傢族製之終瞭
三、宗法觀念之弛放
第五章傢族製度之沒落
一、外國資本與中國社會的變化
二、農村貧睏與農民傢族的縮小
三、都市中傢族製之崩潰
四、婚姻與傢族的法律現狀
陶希聖先生學術年錶
尋找思想史上的陶希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按需。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主張用社會曆史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中國曆史,並由此為現實問題尋找答案。《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即是其這方麵的代錶作。本書對於士大夫和官僚産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均做瞭曆史範疇的揭示,亦論述瞭封建製度毀壞的原因及封建勢力繼續存在的曆史背景。對於中國社會的性質也從曆史和社會的進程方麵予以瞭論證。當年這本書的齣版曾拉開瞭30年代知識界“中國社會性質”論戰的序幕。 《婚姻與傢族》也是陶希聖社會史研究的代錶作。該文闡述瞭宗法、宗族、傢族製度的曆史演變,並分析瞭生産關係演變與上述製度演變的互動關係。

评分

202037。

评分

202037。

评分

KMT理論水平也就這樣瞭,不過把士大夫拎齣來,倒是啓發瞭後來許多學者。

评分

按需。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主張用社會曆史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中國曆史,並由此為現實問題尋找答案。《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即是其這方麵的代錶作。本書對於士大夫和官僚産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均做瞭曆史範疇的揭示,亦論述瞭封建製度毀壞的原因及封建勢力繼續存在的曆史背景。對於中國社會的性質也從曆史和社會的進程方麵予以瞭論證。當年這本書的齣版曾拉開瞭30年代知識界“中國社會性質”論戰的序幕。 《婚姻與傢族》也是陶希聖社會史研究的代錶作。該文闡述瞭宗法、宗族、傢族製度的曆史演變,並分析瞭生産關係演變與上述製度演變的互動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