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传统社会的边缘群体
审思中国文化的叛逆精神
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力作全新修订
钩沉乱世浮生悲欢离合 稽考江湖内外千古绝唱
汪涌豪,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治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兼及古代哲学、史学与文化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言说的立场》等14种;曾获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中国国家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以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至三等奖多项。
汪涌豪:古代游侠仍有借鉴意义 来源:东方早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侠小说热曾风靡一时,书中描述的精妙武功及侠义精神至今脍炙人口。然而,这些“成年人的童话”究竟与现实世界有多大的距离,历史上的侠客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只不过是鱼肉乡里的青皮、...
评分较冷的题材,但放在首版发行的年代,绝对热门书,那时研究侠客的书凤毛麟角,武侠书却老多老多。第二章是整书的敲黑板重点,从先秦荆轲到晚清谭嗣同,多少少年任侠、多少头颅热血,作者从故纸堆里翻出这么多数据着实不易,并且洋洋洒洒著就此书,顺带着又给读者的古文阅读力与...
评分汪涌豪:古代游侠仍有借鉴意义 来源:东方早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侠小说热曾风靡一时,书中描述的精妙武功及侠义精神至今脍炙人口。然而,这些“成年人的童话”究竟与现实世界有多大的距离,历史上的侠客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只不过是鱼肉乡里的青皮、...
评分较冷的题材,但放在首版发行的年代,绝对热门书,那时研究侠客的书凤毛麟角,武侠书却老多老多。第二章是整书的敲黑板重点,从先秦荆轲到晚清谭嗣同,多少少年任侠、多少头颅热血,作者从故纸堆里翻出这么多数据着实不易,并且洋洋洒洒著就此书,顺带着又给读者的古文阅读力与...
评分汪涌豪:古代游侠仍有借鉴意义 来源:东方早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侠小说热曾风靡一时,书中描述的精妙武功及侠义精神至今脍炙人口。然而,这些“成年人的童话”究竟与现实世界有多大的距离,历史上的侠客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只不过是鱼肉乡里的青皮、...
我怀疑这作者就是用数据库搜侠字,然后把搜到的所有史料整合,堆砌起来就成了这本书。没有分析,没有定义,没有脉络,来个有志气的本科生都写的比他好。 但看在这类书不多的份上,我就 还是给多两星吧。。。
评分买过后我才发现写武侠的分学院派和写作派。前者注重考据,后者是站在在创作实践中分析,前者实在是难以流畅读下去的兴奋劲儿啊~
评分写得什么玩意儿!除了史料堆砌之外,论述弱得几乎连本科生都不如!
评分三星半吧,不多不少。由于是汪先生的少作,大概很重视考证的作用,但中间的考证饾饤獭祭,庸庸陈言。最大的缺陷是研究对象太泛华,沿朝代而下,因名点鬼,汲黯郑当时,袁绍曹操,甚至姚启圣和谭嗣同,这些传记里有个把侠字的都搜进来了。也难怪,毕竟要凑字数嘛。而本书值得看的是最后一章“游侠的存在意义及评价”,这个章节基本说清了这类人的“伟大”所在,“游侠所做的侠义行为,是出于对正义认真的信仰,对社会极大的关心,还有对遭逢不幸的善良人的深切同情……这使他们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脱弃了身份处下者必须绝对服从上者的惯例拘束,”总之,这段论述是是令人信服的。(窃以为这种观点大概也不是作者研究出来的,而是胸有奇气,同情而理解的结果。)加一句废话,我觉得格瓦拉就是现代社会的侠,可惜他被打死了。
评分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古代“侠”文化最为系统的论述,全面分析了侠的类型、渊源、变迁、特征以及与其他阶层(如权贵、游民等)的关系。比较遗憾的是,叙说冗杂,文辞浮泛,中文系弊病一应俱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