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1941-1945)和其姊妹篇《战争风云》(1939-1941)用小说笔法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它以美国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中心辐射开去,描绘了一幅大规模世界战争的真实、宏伟的图景。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赫尔曼•沃克,1952年凭借《凯恩舰哗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珍珠港事件后,参加美国海军,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事。
退役后,专事创作,先后有九部长篇小说、四个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和一部犹太人研究专著出版。纽约时报评价,“仅凭《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今天是欧洲胜利日,60年前的今天,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我想起看过的两本小说,一本是上大学时读的,《战争与回忆》,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写的,他本人就是犹太人。印象中最强烈的细节就是女主人公娜塔丽(但愿没有记错),从集中营被解放出来后,她丈夫拥抱她时,发现原来...
评分 评分 评分大学时看了电视剧的《战争与回忆》,就从图书馆借书来看。厚厚的两本,看了两个月。 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久了,每个人物在里面颠沛流离,生死全靠老天眷顾。10几年过去,已不太记得情节,但还记得Jane Seymour无助的眼神。
评分这本书和姊妹篇战争风云是一起读的,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随着亨利虚拟的主角一家到处辗转,一点点为大家呈现战争背后的很多故事,全书读完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通过对亨利家的变化表现出战争对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影响,不过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用自己的文化背景体会到...
07.18.19
评分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故事情节上比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更好,娜塔丽和杰斯特罗代表了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的苦难,帕格一家的故事代表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的生离死别。但阅读体验比不上“世纪三部曲”。有意思的是借虚构的阿尔明•冯•隆的书对战争的分析、对太平洋战场的战役的描写。
评分幸好娜塔莉活下来了,不然我记恨埃伦一辈子
评分(有些部分)翻译比《战争风云》差多了,很多句子拗口、读着难受。这翻译水平是有多差呀! 多人合译,水平参差不齐!
评分幸好娜塔莉活下来了,不然我记恨埃伦一辈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