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鲁迅17本杂文海量文章于2册
由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王家平审订
附有著名艺术家裘沙、王伟君夫妇的精美经典插画
鲁迅用笔尖锐乃至刻薄,但在这尖刻的笔调背后,又含有对国民和国事的悲悯,读他的文章,让我们能常反躬自省。
鲁迅的许多杂文,我们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20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一直觉得初中时候读小迅哥是读不懂的,只能照着课外书的大纲提要去理解他到底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所以觉得重读下,选择杂文因其篇幅多,内容短,每篇都该有个想表达的观点,要不然就不会浪费笔墨了。硬生生把自己套在那个民国的框架下阅读、理解,虽然不像陈丹青讲述的民国...
评分我最近在重读鲁迅先生的杂文,看的很慢,因为经常要停下来想一些事情。总觉得鲁迅先生把这些现象揭露出来,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就像医生治疗摔伤之前的清创,血淋淋很痛苦,然而是必须的步骤。 去年有个社会新闻—12岁男童杀母案,大家从记者对其家人、邻居的采访中...
评分本以为收官了鲁迅学术全集那种艰深的内容和晦涩的文言文,终于可以回到一马平川的白话文作品了,然而事实证明并没有。鲁迅的杂文,结合时政且文字密度极大,因此阅读起来依然算是举步维艰的。之前印象中如雷贯耳的什么《热风》、《华盖集》、《三闲集》均在这本杂文全集上翻看...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年代 和这个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不适事宜的,不和谐的评论和观点强加在鲁迅身上,人都挂好久了,还是尊重一下鲁迅老人家吧.
评分主动读鲁迅,这简直是在做我人生中的“不可能的事”。 一直以来,总有小辈儿向我抱怨他:文章太难懂,句子太诡异,朗读时都总打磕绊;凭什么他写一个错别字也成了片假字,咱就不行;这老儿害得人好惨,默写的分数都是因他而失…几年前你要是问我对鲁大爷怎么看,我肯定...
好书。从季老、顾随、徐梵澄、顾颉刚那看到各种提到他,因此想找来看看。刚看了上,不错。鲁爷威武,文章论点明确,笔法劲道,文字清爽,行文简洁,好文章
评分装帧朴实而且结实,出这样一个介于研究全集和初中必读之间的小集子很好,但是比较经典和重要的如小杂感、刘和珍君、生命的路却没有选入,反而大范围地选入鲁迅先生打的笔战,实在是遗憾(已读完上册)
评分我觉得最好的一个版本……中学的时候读了许多遍。
评分这个版本不错,排版、插图都很好。 鲁迅先生是我男神。
评分进一步阐释,并非进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