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梁正文与毛榛的认识开始,以他们的相遇结束。二十年的光阴,洗尽了多少故事,光芒无限的正武,风流多才的老柴,拥抱生活的力力,真诚追求的扁豆,就在两人的你追我躲中成为主角,成为过客,直至,与主人公一起,化入历史,尘封消逝,留给读者的是关于生存、理想、情爱的追问,展开的是已经折叠好了的上世纪80年代上半段的青春年华,无论多么矫情,毕竟是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真实经历,那些刚刚走出灰蓝影像的小资情调,那些物质尚且贫乏岁月的奢华和放纵,都像一场让人产生幻觉的梦境。
于晓丹,文学翻译者、写作者,内衣设计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纽约时装学院。出版过译著《洛丽塔》,随笔集《内秀》《我的纽约香色行》《说穿》等。
不错,估计40岁出头的文青会更有共鸣。 特立独行的毛臻的身上,有似曾相识的影子。 正武是一个单薄的形象,而正文,其实很令今日的我喜欢,但那时未必。 其实情怀何曾变过,放纵却又单纯,先锋而又怀旧。残酷的青春, 无可追忆的年华。
评分此去经年,良辰美景无不同 西门媚/文 这是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爱情故事。久远的爱情。 书名就说明了这个——《1980的情人》。 我读的时候,就一边在想,这个故事,不知能够赚得我的那位大朋友的多少唏嘘。 故事里的相识,缘于冰场滑冰,第二次见面是在莫斯科餐厅吃西餐...
评分80年代,正如本书的封面上写的那样是一个“诗篇漫卷”的年代。诗性的氛围,诗性的思考,诗性的话语。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年代。它之于我们的只有思索和回忆。 回忆?让我们无限的进行着解构,它真实存在吗?事物的本真是那个样子吗?我们的怀念,因回忆而蒙上了...
评分入手的《北京1980》 看了能有一半, 还是挺有年代感的。小说里描绘的画面感和人物的造型都是极强,才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并且还想着再多去了解那个年代一点儿。而且我也开始期待着《恋曲1980》这部文艺片了。今天我已经看完《北京1980》了,因为80年代距离我真的很遥远,这个时...
评分不错,估计40岁出头的文青会更有共鸣。 特立独行的毛臻的身上,有似曾相识的影子。 正武是一个单薄的形象,而正文,其实很令今日的我喜欢,但那时未必。 其实情怀何曾变过,放纵却又单纯,先锋而又怀旧。残酷的青春, 无可追忆的年华。
急诊夜班,看完了小说《1980的情人》。很难把李现和又"懦"又"钝"的梁正文联系到一起。正如作者所说,正文是一个“幼稚和温情的旁观者”,他在懵懂和迷惘中成长,比起其他人的不幸,他的结局所幸是好的。文学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也确实高于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却能深刻的感受到"自由又隐忍",“单纯又复杂”,“释放又压抑”,“成熟又稚嫩”这些错综复杂的情绪,思绪难平。
评分有点压抑…很多地方看不太明白 大概还是那个年代有点远吧…
评分和挪威的森林感觉很像,同样带着一些伤感的气息,明明生活那么乐观的梁力力却割脉自杀。书中的每一个角色似乎都是为了自己的爱情努力地爱着,奉献着自己,不求回应,但当真的没有回应时,只能自己寻求安慰。我想现实中的爱情一定没有这么高深复杂
评分急诊夜班,看完了小说《1980的情人》。很难把李现和又"懦"又"钝"的梁正文联系到一起。正如作者所说,正文是一个“幼稚和温情的旁观者”,他在懵懂和迷惘中成长,比起其他人的不幸,他的结局所幸是好的。文学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也确实高于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却能深刻的感受到"自由又隐忍",“单纯又复杂”,“释放又压抑”,“成熟又稚嫩”这些错综复杂的情绪,思绪难平。
评分结尾越来越没期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