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亂世

懸壺濟亂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John R.Watt(華璋)
出品人:
頁數:291
译者:葉南
出版時間:2015-8-1
價格:CNY 6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1164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醫療史
  • 醫學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民國史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醫療史
  • 近現代史
  • 中醫
  • 懸壺濟世
  • 亂世救人
  • 醫術
  • 仁心
  • 曆史
  • 傳奇
  • 懸疑
  • 治病救人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人飽受疾病的摺磨,各類流行病奪走瞭數韆萬人的生命,乾旱、洪澇和飢荒等自然災害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分娩衛生條件的缺乏導緻婦嬰高死亡率,國共內戰和全國抗日戰爭(1937-1945)為人民的疾苦雪上加霜。如此深重的苦難促使一小群醫療改革者著力拯救成韆上萬人的生命,提倡衛生,並且使戰場傷亡、傳染病和婦嬰死亡率得到控製。《懸壺濟亂世:醫療改革者如何於戰亂與疫情中建立起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係(1928--1945)》展示瞭生物醫學醫生與公共衛生人員如何攜手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棟梁。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照片、圖錶、地圖和錶格列錶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緻謝辭
簡稱名單

引言 在疾病、貧窮和戰亂的環境裏拯救生命
傳染病
迷信
父權壓迫
戰爭
無視農民階層
立論

第一章 中華民國的疫病、戰亂及對公共醫療衛生的倡導(1911—1928)
1928年之前的疫病和公共醫療衛生
缺乏科學嚴謹
政府的冷漠
將科學思維注入中國的教育與公共政策
國弱民衰
國傢醫療與公醫製度

第二章 中國國民政府在公共衛生管理方麵的成敗(1928—1937)
衛生部的興衰,1928—1931
衛生署管理下衛生事業的發展,1931—1937
將預防保健服務引入城鄉衛生機構
國民政府在江西農村的衛生工作
護理、助産術與公共衛生
衛生署對南京時期(1928—1937)公共衛生事業的總結
結論:衛生署在南京時期(1928—1937)如何有所建樹

第三章 紅軍在江西和長徵中的衛生工作(1927—1936)
在內戰的陰影中創建醫療衛生事業(1927—1930)
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的醫療衛生事業(1930—1931)
第三次反“圍剿”期間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1931年7—9月)
醫療衛生工作的擴展:紅軍的軍醫學校和衛生材料廠
反疫病運動
第四、第五次“圍剿”(1932年6月—1934年10月)
從江西到西北的長徵中的醫療衛生工作
紅軍到達陝北以及統一戰綫的形成
小結

第四章 日本入侵、軍隊醫療及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1937—1942)
第一部分:創建現代軍醫體係
1937年之前的軍隊醫療服務
戰時的軍醫組織: 早期
中國紅十字會和戰爭救濟
林可勝與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
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的組建
救護總隊工作的發展(1938—1940)
第二部分:政治鬥爭壓倒醫療衛生
中國紅會總部重組與林可勝降級
林可勝為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及救護總隊設計的宏遠藍圖
軍醫管理中的問題
林可勝將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與救護總隊改建為現代醫療中心
林可勝遭受政治非難
資産之爭、林可勝的緬印之行以及從救護總隊的引退
結論:權衡後的結果

第五章 僵化思維、疾病和飢荒如何架空國民中國的軍醫改革者
林可勝與救護總隊的隕落
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X部隊以及美國醫療供給服務:林可勝的機構如何繼

承和發揚他的事業
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Y部隊和美國醫藥援華會血庫
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在華中的工作
一號作戰(豫湘桂會戰),難民危機和疾病
Z部隊和美國的醫療援助
“阿爾法行動” 計劃引發軍醫政策變革林可勝東山再起
“阿爾法行動”計劃對國民黨軍醫野戰指揮的影響
食品: 軍隊健康與戰鬥力的關鍵
林可勝改進中國醫療供給服務
徵兵的遺留問題
1945年:軍醫署重組
結論:遺留問題

第六章 戰亂中的公共衛生(1938—1949)
抗戰初期的挫摺與恢復
華西南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衛生署再起波瀾
戰時緊急需求:疫情預防與醫療救助
重建公共衛生:公共衛生體係
抗戰後期的惡性通貨膨脹與生存問題
四川農村衛生工作的沉浮
戰後的艱難
後記

第七章 毛澤東領導下的延安衛生工作(1937—1945)
與飢荒和疾病作鬥爭
醫療衛生在毛澤東心目中的意義
建立中央醫療服務,加強中共醫療政策
軍醫服務:以有限的醫療能力“救死扶傷”
日軍在華北的攻勢及其對軍民醫療的影響
民用醫療:與迷信、婦嬰死亡率及傳染病作鬥爭
農村衛生:應對西北婦幼衛生的嚴重問題
與疫病作鬥爭
細菌戰對華北公共衛生的影響
結論:毛澤東的衛生觀念造成的影響

第八章 在戰時中國救死扶傷:為何事關重大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944年的秋天,一名军医从厮杀最苦的云南腾冲前线报告,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死。凡得血浆救治之士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 这一幕在抗战时期滇西战役当中上演。在那里,移动手术站的血浆疗法初显效力。同期,血浆的救命草之名在中国抗战前...

評分

1944年的秋天,一名军医从厮杀最苦的云南腾冲前线报告,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死。凡得血浆救治之士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 这一幕在抗战时期滇西战役当中上演。在那里,移动手术站的血浆疗法初显效力。同期,血浆的救命草之名在中国抗战前...

評分

1944年的秋天,一名军医从厮杀最苦的云南腾冲前线报告,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死。凡得血浆救治之士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 这一幕在抗战时期滇西战役当中上演。在那里,移动手术站的血浆疗法初显效力。同期,血浆的救命草之名在中国抗战前...

評分

1944年的秋天,一名军医从厮杀最苦的云南腾冲前线报告,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死。凡得血浆救治之士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 这一幕在抗战时期滇西战役当中上演。在那里,移动手术站的血浆疗法初显效力。同期,血浆的救命草之名在中国抗战前...

評分

1944年的秋天,一名军医从厮杀最苦的云南腾冲前线报告,战地急救中接受过血浆输注的伤兵:“只有百分之一不治而死。凡得血浆救治之士兵无一不颂血浆之伟大。” 这一幕在抗战时期滇西战役当中上演。在那里,移动手术站的血浆疗法初显效力。同期,血浆的救命草之名在中国抗战前...

用戶評價

评分

醫學史

评分

書是好書,翻譯和編輯確實有點平庸。

评分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人飽受疾病的摺磨,各類流行病奪走瞭數韆萬人的生命,乾旱、洪澇和飢荒等自然災害更是有過之而不及,分娩衛生條件的缺乏導緻婦嬰高死亡率,國共內戰和全國抗日戰爭(1937-1945)為人民的疾苦雪上加霜。

评分

考察瞭國府成立到抗戰勝利之間國共雙方衛生人員緻力醫療體製改革的努力,但大量引用wiki和baidu殊難認同,另翻譯和校對極差,閱讀體驗不佳

评分

醫學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