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修訂新版)

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修訂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文聯齣版公司
作者:劉锡誠
出品人:
頁數:996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2
價格:1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599587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民俗學
  • 民間文學
  • 學術史
  • 民間
  • 民間文學學術史
  • 文學
  • 計劃
  • 民俗
  • 民間文學
  • 學術史
  • 二十世紀
  • 中國
  • 修訂版
  • 文學研究
  • 文化遺産
  • 學術著作
  • 曆史研究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套裝上下冊)》是我國第一部20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作者以唯物史觀的學術立場,對百年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作瞭細緻的梳理和獨特的審視,全麵細緻地描繪瞭中國現代民間文藝學發展的曆史圖景。《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套裝上下冊)》有三大創新點。第一,把中國現代民間文藝學的濫觴,定在晚清末年,即在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這兩股勢力從政體上和文化上改變中國傳統社會的情況下肇始,而在“五四”運動爆發及其以後,匯入瞭文學革命的洪流中去,成為文學革命的一翼的。第二,作者從流派的視角來統帥百年民間文藝學史,認為在百年學術史上,呈現為兩大思潮:一是以文以載道的中國傳統文學價值觀為引導和宗旨的文學研究和價值評判體係;一是以西方人類學派的價值觀和學術理念為引導的民俗研究和價值評價體係。這兩種思潮幾乎是並行地或錯落地嚮前發展,既有對抗,又有吸收。百年學術史,並非由一種流派或一種思潮一以貫之,而是存在過若乾的流派,如鄉土研究派、文學人類學派、古史辨派、社會—民族學派、俗文學派、延安學派等,不同的流派之間互有消長。第三,作者把民間文藝學的發展史與中國的國情聯係起來進行考察。

著者簡介

劉锡誠

文學評論傢、民間文藝學傢、文化學者。研究員。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文係。先後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新華通訊社、中國作傢協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閤會任職。曆任《人民文學》評論組組長、《文藝報》編輯部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研究員、駐會副主席。1997年退休。退休前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閤會研究員。社會職務:曆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旅遊文化學會副會長。現兼任文化部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民間文化論壇》特約主編。

圖書目錄

緒論……………………………………………………………………… 1
第一節“20世紀中國民間文藝學”作為概念………………………1
第二節 民間文藝學流派的消長………………………………………7
第三節 學科與國情……………………………………………………9
第四節 民間文藝學學科體係…………………………………………12
第一章 現代民間文藝學的濫觴期(1900—1918)… ……………… 17
第一節 神話學:現代民間文藝學的第一頁…………………………17
第二節 梁啓超: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的學人…………………19
第三節 “求新聲於異邦”……………………………………………22
(一)[ 俄 ]格奧爾吉耶夫斯基《中國人的神話觀與神話》… …23
(二)[日]白河次郎、國府種德《支那文明史》………………24
(三)[日]高山林次郎《世界文明史》和《西洋文明史》……28
(四)[日]薩幼實編譯本《東洋文明史》………………………31
第四節 蔣觀雲《神話曆史養成之人物》……………………………31
第五節 夏曾佑:進化論的神話觀……………………………………35
第六節 魯迅的神話觀…………………………………………………40
(一)神話的發生發展和消亡………………………………………42
(二)神話的幻想……………………………………………………46
(三)神話與文學的關係……………………………………………49
(四)中國古神話僅存片斷問題……………………………………53
(五)詩人為神話之仇敵……………………………………………54
(六)結語……………………………………………………………57
第七節 周作人早期民間文學研究……………………………………57
(一)神話傳說研究的利器…………………………………………58
(二)以類型理論和比較方法研究本土故事………………………64
(三)抨擊占驗舊說 闡發兒歌新見………………………………71
第八節 孫毓修的童話故事論…………………………………………73
第九節 梅光迪:文學革命自當從民間文學入手……………………76
第二章 歌謠運動的興衰(1918—1926)… ………………………… 78
第一節 北大歌謠研究會與啓濛運動…………………………………79
(一)在啓濛運動中誕生……………………………………………80
(二)歌謠研究會派的曆史貢獻……………………………………85
(三)思想分歧未果而終……………………………………………89
第二節 劉半農:歌謠運動的首倡者…………………………………98
(一)歌謠運動的開颱鑼鼓…………………………………………99
(二)比較研究的提齣………………………………………………100
(三)中國民歌史上第一次科學采集………………………………102
(四)在法國期間的歌謠情結………………………………………104
第三節 周作人20年代的民間文學理論………………………………105
(一)修改劉半農擬訂的搜集方針…………………………………105
(二)提齣歌謠分類方案……………………………………………111
(三)對五行誌派的批評……………………………………………113
(四)發起“歌謠與方言”的討論…………………………………115
(五)為神話的辯護…………………………………………………117
(六)矛盾的立場與不確定的價值判斷……………………………119
第四節 鬍愈之與鬍寄塵………………………………………………122
(一)鬍愈之與《婦女雜誌》………………………………………122
(二)鬍寄塵與《小說世界》………………………………………128
第五節 董作賓:鄉土研究的先驅……………………………………132
(一)“母題”的引入和比較研究的實踐…………………………133
(二)傢鄉歌謠學應時而生…………………………………………138
(三)考訂與考訂者…………………………………………………141
(四)綜閤研究模式的嘗試…………………………………………146
(五)餘緒……………………………………………………………149
第六節 鄉土研究派的其他學者………………………………………150
(一)白啓明:“歌謠迷”…………………………………………151
(二)劉經菴:從歌謠研究婦女問題………………………………160
(三)孫少仙:城市歌謠的特點與變遷……………………………165
(四)張四維:歌謠代錶瞭時代的民眾的精神……………………168
(五)颱靜農:淮南歌謠研究………………………………………169
(六)鍾敬文:歌謠傳說研究………………………………………176
(七)壽生:歌謠研究要重視實地調查……………………………184
第七節 顧頡剛的吳歌研究……………………………………………188
(一)搜集與編訂……………………………………………………189
(二)歌謠的變異性——一個實證的結論…………………………192
(三)曆史民俗視角…………………………………………………194
(四)歌謠鄉土研究的典範…………………………………………195
(五)吳歌之“名”與“實”………………………………………197
(六)吳歌史研究:風格與特點……………………………………197
(七)結語……………………………………………………………201
第八節 孟薑女故事研究………………………………………………201
(一)研究的原委……………………………………………………202
(二)研究的成果……………………………………………………204
(三)轉變:曆史的考察……………………………………………207
(四)輻射式傳播:地理的考察……………………………………211
(五)用曆史的眼光看曆史、用傳說的眼光看傳說………………216
第九節 鬍適:民間文學理論與實踐…………………………………219
(一)比較研究法……………………………………………………220
(二)“雙重的文學”觀……………………………………………227
(三)關於古代的故事詩……………………………………………230
(四)曆史演進法與古史傳說的研究………………………………233
(五)滾雪球與箭垛式………………………………………………235
第十節 《歌謠》停刊…………………………………………………238
第十一節 顧頡剛與“古史辨”神話學………………………………241
(一)“古史辨”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學術淵源…………………241
(二)層纍的神話觀…………………………………………………246
(三)曆史演進法……………………………………………………251
(四)神話的人化與曆史化…………………………………………254
(五)結… 語…………………………………………………………262
第十二節楊寬:神話分化說……………………………………………265
(一)“分化融閤說”的提齣和內容………………………………265
(二)器物創製與推原神話…………………………………………269
(三)研究方法及其淵源……………………………………………270
第十三節 茅盾的神話研究……………………………………………271
(一)神話研究的曆程………………………………………………271
(二)中國神話的演變:曆史化與仙人化…………………………276
(三)中國神話的再造………………………………………………280
(四)神話時代的宇宙觀……………………………………………284
(五)結語……………………………………………………………286
第三章 學術轉型時期(1927—1937)… …………………………… 289
第一節 中研院史語所民間文藝組……………………………………289
(一)組建……………………………………………………………289
(二)收獲時卻遭遣散………………………………………………294
(三)最後的遺産:綏遠采風………………………………………297
第二節 民族學調查中的民間文學……………………………………299
(一)《鬆花江下遊的赫哲族》……………………………………300
(二)《湘西苗族調查報告》………………………………………303
(三)《廣西瑤歌記音》……………………………………………308
第三節 人類學派及其成就……………………………………………311
(一)人類學派神話學的傳入………………………………………312
(二)文學研究會及其《小說月報》和《文學周報》……………317
(三)鄭振鐸的民間文學研究………………………………………319
(四)許地山的民間文學觀…………………………………………328
(五)徐蔚南與《民間文學》………………………………………332
(六)謝六逸的《神話學ABC》……………………………………335
(七)黃石的《神話研究》…………………………………………339
(八)林惠祥的比較神話研究………………………………………342
(九)人類學派神話學說在中國的本土化…………………………344
(十)人類學派的曆史貢獻與局限…………………………………346
第四節 民俗學派的崛起(上)——廣州中山大學民俗學會………348
(一)中山大學民俗學會與《民間文藝》…………………………348
(二)《民俗》周刊…………………………………………………354
(三)民俗學者群的民間文學研究…………………………………358
(四)羅香林《粵東之風》…………………………………………364
(五)貢獻與局限……………………………………………………367
第五節 民俗學派的崛起(下)——杭州中國民俗學會……………369
(一)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成立……………………………………369
(二)鍾敬文的民間文學學術思想…………………………………384
(三)婁子匡對民間文學事業的貢獻………………………………395
(四)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潰散……………………………………402
第六節 民間文學理論的建設…………………………………………404
(一)陳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404
(二)楊蔭深《中國民間文學概說》………………………………405
(三)王顯恩《中國民間文藝》……………………………………408
第七節 陳夢傢的神話研究……………………………………………409
第八節 《歌謠》周刊的再起…………………………………………412
(一)《復刊詞》——新的綱領……………………………………412
(二)梁實鞦的“浪漫趨勢”論……………………………………415
(三)一個缺乏深度和新意的時代…………………………………416
第四章 戰火烽煙中的學科建設(1937—1949)… ………………… 419
第一節 淪陷區北平的民間文學研究…………………………………419
(一)《歌謠》的停刊與學界的分化………………………………419
(二)淪陷後的民間文學研究………………………………………421
第二節 上海、香港、北平:俗文學派的崛起………………………423
(一)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的問世……………………………423
(二)趙景深的故事研究……………………………………………427
(三)阿英、馮沅君…………………………………………………431
(四)黃芝崗、葉德均………………………………………………437
(五)孤島時期上海的民間文學齣版………………………………438
第三節 社會—民族學派………………………………………………442
(一)南溪:中央研究院係統的學者………………………………444
(二)昆明:邊疆研究群體…………………………………………445
(三)貴陽:吳澤霖與社會學傢們…………………………………448
(四)社會—民族學派的貢獻與局限………………………………454
第四節 大西南的民間文學采錄………………………………………455
(一)劉兆吉的《西南采風錄》……………………………………455
(二)光未然和袁傢驊的《阿細的先雞》…………………………460
(三)陳國鈞的《貴州苗夷歌謠》…………………………………465
(四)張亞雄的《花兒集》…………………………………………467
第五節 中國民俗學會復會……………………………………………468
(一)當地學人於飛與樊 …………………………………………468
(二)中國民俗學會的復會…………………………………………471
(三)《風物誌集刊》………………………………………………473
(四)顧頡剛與《文史雜誌》………………………………………476
(五)羅香林的《中夏係統中之百越》……………………………476
(六)報紙副刊、文藝刊物與民間文學研究………………………477
(七)《說文月刊》的學術貢獻……………………………………477
(八)成都:期刊與研究……………………………………………478
第六節 神話的考古和史學研究………………………………………480
(一)常任俠:神話考古與圖像研究………………………………480
(二)徐旭生:三大集團說和古史神話係統………………………484
第七節 聞一多的民間文學研究………………………………………487
(一)民歌研究:尋找丟失瞭的真意………………………………487
(二)神話研究………………………………………………………492
(三)對聞一多神話研究的批評……………………………………496
第八節 硃自清的歌謠研究……………………………………………497
(一)把歌謠故事納入現代學術……………………………………497
(二)歌謠研究………………………………………………………500
(三)西南聯大與《西南采風錄》序………………………………506
(四)歌謠與新詩……………………………………………………508
(五)與俗文學派的姻緣……………………………………………512
第九節 薛汕與柳州《民風》…………………………………………513
(一)柳州:《民風》雙周刊………………………………………514
(二)重慶:《金沙江上情歌》……………………………………518
第十節 程憬的神話研究………………………………………………522
(一)遺稿《中國古代神話研究》…………………………………523
(二)《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在神話學史上的地位………………527
(三)“古史辨”派神話觀的延伸…………………………………529
(四)重建中國神話體係的努力……………………………………530
(五)《山海經》乃古巫覡之寶典…………………………………532
(六)讖緯與神話的關係……………………………………………534
第十一節 孫作雲的神話研究…………………………………………536
(一)神話研究的曆程………………………………………………536
(二)跨學科多元綜閤研究…………………………………………537
(三)圖像神話學的探討……………………………………………540
(四)訓詁考據和圖騰主義…………………………………………543
(五)“鑿破混沌之功”與“行之太過”…………………………547
第十二節 勝利後的北平民間文學界…………………………………548
(一)《華北日報·俗文學》………………………………………548
(二)重啓歌謠和神話研究…………………………………………549
(三)寥落的民間文學齣版物………………………………………552
第十三節 勝利後的上海民間文學界…………………………………552
(一)民間文學齣版的復蘇…………………………………………552
(二)丁英和上海民歌社……………………………………………554
(三)李白英和中國民俗學社………………………………………557
(四)文藝界對民間文學的關注……………………………………558
第十四節 香港的民間文藝活動………………………………………560
(一)鍾敬文與方言文學……………………………………………560
(二)收獲期的薛汕…………………………………………………561
第十五節 解放區的民間文學搜集研究………………………………571
(一)柯仲平、林山和陝甘寜邊區文化協會………………………572
(二)周文和陝甘寜邊區大眾讀物社………………………………578
(三)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584
(四)晉冀魯豫和晉綏邊區…………………………………………586
(五)東北解放區……………………………………………………587
(六)董均倫、錢毅及其他…………………………………………591
(七)改造舊秧歌舊說書……………………………………………595
(八)解放區的民間文學研究………………………………………597
第十六節 何其芳的民間文學理論與實踐……………………………599
(一)開設民間文學課編訂陝北民歌選……………………………599
(二)民間文學觀……………………………………………………603
(三)民族形式論爭與民間文學問題………………………………609
第十七節 1937—1949年民間文學運動的特點………………………613
(一)民族精神的體現………………………………………………614
(二)有組織的科學調查……………………………………………615
(三)多學科、多學派、多角度研究………………………………615
(四)民間文學的社會功能被空前強調……………………………619
第五章 共和國“十七年”的民間文學搜集研究 ( 1949—1966)…… 621
第一節 群團時代………………………………………………………621
(一)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成立與“文藝研究”範式的
確立……………………………………………………………622
(二)《民間文藝集刊》……………………………………………630
(三)《民間文學》月刊……………………………………………632
(四)民間文學叢書…………………………………………………636
第二節 調查采錄………………………………………………………640
(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傢民委係統的搜集采錄………………640
(二)沿海地區諸省市的搜集采錄…………………………………643
(三)西南中南少數民族地區和老區的搜集采錄…………………648
(四)英雄史詩及西部地區的搜集采錄……………………………653
(五)東北三省的搜集采錄…………………………………………655
(六)漢族民間敘事詩的新發現……………………………………656
(七)古文獻中民間文學作品的輯錄………………………………658
第三節 民間文學理論的主導思潮……………………………………658
(一)階級鬥爭格局下的民間文學理論……………………………658
(二)民間文學界的幾次大討論……………………………………663
第四節 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開拓…………………………………667
(一)理論研究概述…………………………………………………667
(二)丁山的古代神話研究…………………………………………675
(三)鍾敬文的民間文學研究及“民俗學派”的沉浮……………677
(四)《中國民間文學史》的齣版與對鄭振鐸俗文學觀的
批判……………………………………………………………688
(五)何其芳:反“主流論”的中堅………………………………693
(六)毛星:對文學史模式的顛覆…………………………………708
(七)賈芝的《民間文學論集》……………………………………713
(八)天鷹的歌謠論著………………………………………………716
(九)孫作雲:神話研究的開拓……………………………………718
第六章 新時期的民間文學理論建設(1976—1999)… …………… 726
第一節 撥亂反正、正本清源…………………………………………727
(一)給“孟薑女冤案”、《格薩爾》等平反……………………728
(二)對新民歌運動的評價和反思…………………………………731
(三)對“改舊編新”的批評………………………………………732
第二節 民間文學的考察與采錄………………………………………733
(一)第一階段(1978—1983)……………………………………733
(二)第二階段(1984—1987)……………………………………764
(三)第三階段(1988—1999)……………………………………783
第三節 重要民間文學成果覽勝………………………………………785
(一)第一屆全國民間文學作品評奬(1979—1982)
獲奬作品………………………………………………………785
(二)第二屆全國民間文學作品評奬(1983—1988)
獲奬作品………………………………………………………787
(三)《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
《中國諺語集成》……………………………………………788
(四)《中華民族故事大係》………………………………………790
(五)《中國新文藝大係·民間文學集》…………………………791
(六)《中國民間故事精品文庫》…………………………………798
(七)《江南十大民間敘事詩》……………………………………798
(八)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799
(九)濛古族史詩《江格爾》………………………………………800
(十)柯爾剋孜族史詩《瑪納斯》…………………………………800
(十一)赫哲族史詩《伊瑪堪》……………………………………801
(十二)貴州民間文學資料…………………………………………801
第四節 故事傢和故事村………………………………………………805
(一)故事傢…………………………………………………………805
(二)故事村…………………………………………………………808
第五節 民間文藝學的學科建設(上)………………………………810
(一)學科建設概述…………………………………………………810
(二)民間文學概論的建設…………………………………………815
(三)學術會議………………………………………………………816
(四)學術期刊的繁榮………………………………………………828
第六節 民間文藝學的學科建設(下)………………………………830
(一)對學術史的再認識(上)……………………………………830
(二)對學術史的再認識(下)……………………………………837
(三)比較研究………………………………………………………839
(四)田野調查與參與觀察…………………………………………842
(五)多學科研究……………………………………………………848
第七節 神話研究………………………………………………………850
(一)袁珂:典籍神話考釋與廣義神話論…………………………850
(二)創世神話研究…………………………………………………852
(三)古典神話流變研究……………………………………………860
(四)洪水神話的重構或還原………………………………………862
(五)新文化史學派…………………………………………………868
(六)神話之文學研究………………………………………………874
(七)少數民族神話研究……………………………………………876
(八)神話思維研究…………………………………………………880
(九)問題與傾嚮……………………………………………………881
第八節 傳說故事研究…………………………………………………883
(一)故事學的建構…………………………………………………885
(二)傳說研究………………………………………………………904
第九節 史詩和敘事詩研究……………………………………………927
(一)史詩研究………………………………………………………927
(二)民間敘事詩研究………………………………………………946
(三)簡短的小結……………………………………………………958
附錄 百年民間文學理論著作要目索引……………………………… 962
原版跋…………………………………………………………………… 991
增訂本後記……………………………………………………………… 99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主要是為瞭拉書單

评分

備博時的主要參考書目瞭,寫學術史不易,給劉先生點贊!

评分

考博的人,竟然沒看完百年民間文學史。

评分

考博的人,竟然沒看完百年民間文學史。

评分

力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