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蘇聯研究 古拉格 歷史 蘇聯 @譯本 @颱版 1ce **颱·Z左岸文化*
发表于2025-02-03
古拉格的歷史(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2004年普利茲非小說類獎
「我們無法評判誰含冤入獄,誰罪有應得,那是檢察官的工作……你的義務是以勞動報效國傢,我們的義務是把你打造成對國傢有用的人。」――某勞改營指揮官的談話
不管在哪種社會,集中營的齣現其實都是統治者貶低一某類人的最後階段。把罪犯放逐到偏遠之地報效國傢,嚮社會贖罪,免得汙染其他人,這種作法就跟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古希臘羅馬的統治者將反對者送去遙遠的殖民地,於是蘇格拉底在死刑和放逐雅典之間,選擇瞭死刑。喬治王朝時代的英國會把扒手和小偷送到澳洲,十九世紀的法國則是把犯人送往蓋亞那。
早在十七世紀,俄國就有自己的流放製度。蘇聯一成立不久,人就因為身分而非犯罪事實而被判刑。古拉格——最大的蘇聯集中營,關押瞭數百萬政治與刑事犯,這個壓製與懲罰體係是用來恐嚇整個社會,以最低物力壓榨齣最大勞動力,蘇聯共產黨最壞的一麵全體現在古拉格。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鐵絲網裡麵和外麵的生活沒有根本上的差異,常有人形容古拉格是蘇聯體製的縮影,鐵絲網外的世界是「大監獄」,營中則是「小監獄」。
在這本專精的歷史著作中,艾普邦姆讓世人首度認識古拉格的完整麵貌,深入地重新創造集中營生活的樣貌,並與整個蘇聯歷史的發展相連結。它最初起源於俄國大革命,史達林執政時擴張它的規模,直到開放改革時代纔崩解。想要瞭解二十世紀的歷史,特別是極權政權下的刑罰工具、國傢生產計劃與政治犯的命運,本書應列入必讀書單。
安‧艾普邦姆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者及編輯委員。耶魯大學畢業後獲得馬歇爾獎學金。曾任《觀察傢》週刊的海外編輯助理、《經濟學人》的華沙特派員、線上雜誌《Slate》專欄作傢,並為多傢英國報紙撰稿。她的許多文章也登上《紐約書評》、《外交事務》、《華爾街日報》等報刊。目前她與丈夫和兒女定居在華府。
謝佩妏,專職譯者,清大外文所畢業。
壓抑。
評分歷史是可怕且可惡的,因為真相從不完美。
評分壓抑。
評分歷史是可怕且可惡的,因為真相從不完美。
評分壓抑。
原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779740101m41p.html 大多数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是为了消遣,或者那跟我们的谋生相关。很显然,《古拉格:一部历史》绝不是一部有趣的著作,或者有什么实际可变现的用处。它的价值在别处。 一:“死去才是规则,活着则是意外。” ...
評分泰奥多•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野蛮的。”可能《古拉格:一部历史》的读者会更为领会这句名言,在啃完这部厚达700多页、甚至能算得上畅销的著作后,豆瓣上的评论竟然只有区区17篇,读书小组的小伙伴们也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仔细想想,好像也挺合乎情理,当我们...
評分独家专访《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阿普尔鲍姆 本报记者 赵妍 发自上海 十多年前,当美国专栏作家安妮·阿普尔鲍姆开始为写作《古拉格:一部历史》搜集材料的时候,她总是反复做一个相同的噩梦:在索洛维茨基群岛—苏联劳教营旧址—的某个修道院里,她反反复复地爬着...
評分意大利著名作家,同时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普利莫·莱维,在他自杀前的最后一部著作中反复提到一个集体梦魇似的场景。他和那些囚犯生活在奥斯维辛时总是梦到,他们回到了家,向所爱的人讲述自己的苦难,但是没人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在那一刻,他才深刻意识到集...
評分作者很客观的节选和编排了当事人回忆录。 不得不说,章节编排的很好,循序渐进。从开始一直讲到古拉格体系崩溃和后记。 每个章节中尽量出现不同观点双方的回忆录,这样做虽然做到了客观,但也使读者不知道哪一种是更为普遍。 在这样的科学编排下 大致印象是前期政治犯的特殊待...
古拉格的歷史(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