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虛假信息的轉發機理與治理策略研究

網絡虛假信息的轉發機理與治理策略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西南財經大學齣版社
作者:唐雪梅
出品人:
頁數:1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5-3-1
價格:CNY 42.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041767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網絡治理
  • 虛假信息
  • 網絡傳播
  • 信息治理
  • 社交媒體
  • 輿情分析
  • 信息安全
  • 網絡安全
  • 傳播學
  • 公共政策
  • 媒介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基於sor模式,從信息內容特性、傳播者特性和信息受眾個體特性三個方麵構建瞭網絡謠言對受眾再傳播行為影響的機理模型。同時分析瞭當前我國網絡謠言傳播的機理,並基於這些機理,提齣瞭相應的治理對策。本書對網絡謠言的轉發機理及治理策略的研究探討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著者簡介

唐雪梅,1975年生,女,四川眉山人,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先後在《農村經濟》、《價格理論與實踐》、《四川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十篇。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的問題及意義
1.2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
1.3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獻分析方法
1.4.2 實證研究方法
2 網絡謠言的內涵與再傳播
2.1 網絡謠言的內涵與特徵
2.1.1 網絡謠言的內涵
2.1.2 網絡謠言的特徵
2.3 網絡謠言再傳播
2.3.1 網絡謠言再傳播的過程
2.3.1 網絡謠言再傳播的媒體
3 受眾轉發網絡信息的理論基礎
3.1 心理學歸因理論對網絡謠言影響力的解釋
3.2 心理學平衡理論的解釋
3.3 心理學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理論的解釋
3.4 傳播學信息源可信度理論的解釋
3.5 社會學社會網理論(Social Networks)的解釋
3.6 前景理論的解釋
4 社會化媒體下網絡謠言的轉發機理
4.1 網絡信息在社會化媒體下的轉發機製
4.1.1 大眾參與機製
4.1.2 人際溝通機製
4.1.3 信任機製
4.1.4 小結
4.2 網絡謠言的轉發機理
4.2.1 網絡謠言內容信息特性
4.2.2 傳播源因素
4.2.3 受眾個體特性
4.2.4 個體心理因素
4.3 網絡謠言對個體行為影響的機理模型
5影響受眾網絡信息轉發行為因素的研究
5.1 前言
5.2 相關理論綜述
5.2.1 用戶生成信息的共享行為
5.2.2 計劃行為理論
5.2.3 微博信息轉發的研究綜述
5.3 理論假設
5.3.1 信息內容對微博轉發的影響
5.3.2 信息受眾特性的影響
5.3.3 微博設備特性的影響
5.4 研究設計
5.4.1 問捲設計
5.4.2 數據收集
5.5 數據分析與結果
5.5.1 研究方法
5.5.2 概念模型的檢驗
5.5.3 研究結果
5.6 研究結果討論
5.6.1 研究結論
5.6.2 結果討論
6 用戶轉發網絡謠言的理性途徑研究
6.1 相關文獻迴顧
6.2 提齣理論假設
6.2.1 基於理性機製的信息判斷
6.2.2 基於關係機製的謠言信任
6.2.3 傳播者專業性、關係強度、謠言正負性與謠言轉發行為間的關係
6.2.4 信任在謠言轉發理性途徑中的中介效應
6.3 研究方法
6.3.1 實驗設計
6.3.2 問捲設計
6.3.3 實驗方法
6.4 結果分析
6.4.1 量錶信度及效度檢驗
6.4.2 變量操控檢驗
6.4.3 假設檢驗
6.4.4 謠言態度、關係、傳播者專業性對謠言傳播意願的影響研究
6.4.5 虛假信息信任的中介效應檢驗
6.5 討論
6.5.1 結果討論
6.5.2 影響信息可信度的因素模型
7 網絡謠言轉發的情感途徑影響研究
7.1 研究背景
7.2 文獻迴顧及理論假設
7.2.1 有關情緒研究的文獻迴顧
7.2.2 理論假設
7.3 網絡謠言情感途徑實驗A:情緒化網絡謠言的影響
7.3.1 實驗設計
7.3.2 測量量錶設計
7.3.3 實驗方法
7.3.4 結果分析
7.3.5 假設檢驗
7.3.6 小結
7.4 網絡謠言情感途徑實驗B:介人度的調節作用
7.4.1 介入的文獻迴顧
7.4.2 理論假設
7.4.3 研究方法
7.4.4 數據分析
7.4.5 小結
7.5 網絡謠言情感途徑實驗C:個體調節焦點特性的影響
7.5.1 相關理論迴顧及理論假設
7.5.2 研究方法
7.6 結果討論
8 網絡謠言的治理
8.1 積極闢謠
8.2 提高社會化媒體用戶的自律意識
8.3 鼓勵大眾質疑
8.4 加強法治的途徑
8.5 加強對傳播渠道的管理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整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式,提出手中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机理模型。模型指出受众对可以通过理性和情感两条途径来处理网络谣言信息,而信息内容特性、传播者特性和信息受众个性特性等是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本...

評分

这本书整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式,提出手中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机理模型。模型指出受众对可以通过理性和情感两条途径来处理网络谣言信息,而信息内容特性、传播者特性和信息受众个性特性等是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本...

評分

这本书整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式,提出手中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机理模型。模型指出受众对可以通过理性和情感两条途径来处理网络谣言信息,而信息内容特性、传播者特性和信息受众个性特性等是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本...

評分

这本书整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式,提出手中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机理模型。模型指出受众对可以通过理性和情感两条途径来处理网络谣言信息,而信息内容特性、传播者特性和信息受众个性特性等是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本...

評分

这本书整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式,提出手中转发网络虚假信息的机理模型。模型指出受众对可以通过理性和情感两条途径来处理网络谣言信息,而信息内容特性、传播者特性和信息受众个性特性等是网络谣言对受众再传播行为影响的外部因素。 这本...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