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說明 1
總 序 2
譯者引言 3
中文版序言 5
導 論 1
第一章 法律與可廢止性 6
1. 導論 6
2. 不同類型的“可廢止性” 6
2.1 “非單調性”與“可廢止性” 6
2.2 “本體論的可廢止性”與“概念的可廢止性” 7
2.3 “認知的可廢止性”與“證成的可廢止性” 8
2.4 “證成的廢止”與“可廢止推理” 9
2.5 絕對證成與相對證成 9
2.6 邏輯可廢止性 11
3. 法律推理是可廢止的嗎? 11
3.1 證成的廢止與證明責任 12
3.2證成的廢止與發現的語境 12
3.3 法律規則的可廢止性 15
4. 法律推理需要非單調邏輯嗎? 17
4.1 阿爾羅諾對於非單調邏輯的批評 18
4.2 舒伊特曼論法律證成 19
4.3 邏輯的本質 21
5. 結論 22
第二章 法律與融貫性 24
1. 導論 24
2. 證成 25
2.1接受 26
2.2 內部的個人證成 27
2.3 針對某個聽眾的證成 29
2.4 寬泛的融貫主義 29
3. 相互支持 31
3.1 演繹支持 31
3.2 作為約束滿足的融貫性 32
4. 一個個案研究 34
4.1 有助益的理由 35
4.2 省略的關聯 35
4.3 關係作為理論的元素 36
4.4 抽象理由作為理論的元素 37
5. 個案研究的結論 39
6. 整閤融貫主義 41
7. 證成的相對性 42
8. 融貫性的基礎 44
9. 權威性 vs. 融貫性? 46
10. 結論 47
第三章 理由邏輯 49
1. 作為謂詞邏輯擴充的理由邏輯 49
2. 理由邏輯的語言和本體論 51
2.1 語句、事態和事實 51
2.2 抽象事態 53
3. 理由 54
3.1 理由的類型 54
3.2 決定性理由 55
3.3 有助益的理由 55
3.4 權衡有助益的理由 56
3.5 抽象理由 57
3.6 關於權衡的知識 59
4. 運用有助益的理由進行推理 59
5. 規則 61
5.1 理由邏輯中對於規則的錶達 61
5.2 規則的應用 62
5.3 規則的適用性作為應用規則的一個有助益的理由 63
5.4規則的不適用性作為反對應用規則的一個有助益的理由 64
6. 運用規則的推理 65
6.1 簡單的規則應用 65
6.2 規則的衝突 66
7. 基於理由的邏輯作為一種非單調邏輯 67
附錄 68
第四章 不同選擇之間的比較 70
1. 正確與更好 70
2. 定性的比較推理 71
2.1理由集的比較 71
2.2 強度與可能性 72
2.3 比較的“邏輯” 73
2.4 弱傳遞性 74
3. 理論的建構 75
4. 比較某一案例類型的解決方式 77
5. 目標集的比較 78
6. 案例推理作為比較推理的一種形式 79
7. 定性的比較推理與法律證明 82
8. 理由集的比較 84
9. 有助益理由集之間的比較推理 88
10. 不同選擇之間的比較 90
11. 對於形式刻畫的應用 92
12. 相關的研究 94
第五章 規則的一緻性 95
1. 導論 95
2. 規則作為條件句 96
3. 一緻性、相容性和約束條件 97
4. 規則作為約束條件 100
5. 無條件的規則 101
6. 規則的例外 102
7. 規則的模型論 104
8. 約束條件 105
9. 事態之間的相容性 107
10. 規則的一緻性 108
11. 例外的最少化 110
第六章 何為規範? 112
1. 導論 112
2. 規範的命令理論 113
3. 規範作為命令的效果 116
3.1 塞爾所做的區分 116
3.2 建構式言語行為、承諾式言語行為、指令和義務 117
3.3 約定性行為 119
3.4 關於“規範的命令理論”的結論 120
4. 道義事實 121
4.1 “規範是道義事實”的語言證據 121
4.2 塞爾論社會事實和製度性事實 122
4.3 溫伯格論規範的二元本質 123
4.4 一種溫和形式的理想主義 124
5. 真之符閤論 124
5.1 針對符閤論的批評 125
5.2 依賴於語言的實體 125
5.3 再議符閤論 127
5.4 奧卡姆剃刀? 127
6. 基於理由的事實 128
6.1 具有依賴性的事實 128
6.2 兩類基於理由的事實 130
7. 道義事實 130
7.1 “是”與“應當”之間的鴻溝 130
7.2 規則的社會存在性 131
7.3 為什麼世界不是惰性的 133
7.4 道義事實的不同類型 135
8. 關於規則 136
8.1 規則的本體論效果 136
8.2 法律規則 137
8.3 規則的“世界適應語詞方嚮” 138
8.4 道義規則與命令 138
8.5 道義規則的描述性對應物 140
9. 何為規範 142
第七章 法的靜態學與法的動態學 144
1. 法的建模 144
2. 事態之間的兩種關聯 144
3. 事態 146
3.1 暫時的事態和持久的事態 146
3.2 隨附性 147
3.3 模態 147
4. 事件 148
4.1 事件的效果 148
4.2 事件之間的隨附性 150
5. 規則 151
6. 簽訂一個買賣閤同 152
7. 分類 154
8. 權利 155
8.1 要求 155
8.2 財産權 156
8.3 人權 157
9. 司法行為 157
10. 有效性 158
11. 法律事實 159
第八章 人工智能與法領域中的論辯模型 161
1. 導論 161
2. 洛倫岑和洛倫茲的先驅性工作 161
2.1 有效性作為獲勝策略的結果 162
2.2 對邏輯算子的論辯式刻畫 163
2.3 對話邏輯的一些特徵 164
3. 可廢止性與論辯術 165
3.1 論證之間的競爭 166
3.2 靜態的論辯術 168
3.3 動態的論辯術 169
4. 諸種不同的論辯術主題 170
4.1 HYPO-system 170
4.2 論辯術作為有限理性的模型 170
4.3 論辯術作為理性接受的理論 171
5. 真與證成:一個離題的哲學討論 172
5.1 哈貝馬斯的真之共識論 173
5.2 對抗基礎主義 174
5.3 法作為基於理由的事實 175
6. 戈登的“訴答博弈” 176
7. 法的程序式本質和修辭性本質 178
8. 法律規則在確立法的對話中的作用 179
9. 關於對話規則和對話步驟的推理 181
10. 證明責任以及仲裁者的作用 182
11. 中介係統 183
12. 總結性評論 185
第九章 法律推理與法律整閤 188
1. 導論 188
2. 謀殺配偶案 188
3. 法作為一個開放的體係 190
4. 理由及其邏輯 191
4.1 理由 192
4.2 規則 193
4.3 原則 193
5. 規則推理的涵攝模型 194
6. 規則應用的“理由模型” 195
6.1對規則應用之“理由模型”的第一種擴充 196
6.2對規則應用之“理由模型”的第二種和第三種擴充 197
7. 法的雙層模型 197
8. 規則應用之理由模型和法的開放性本質 199
9. 案例推理的“理由模型” 201
10. 案例推理和規則推理的對比 204
11. 再議謀殺配偶案 206
12. 可能與現實 208
13. 結論 208
參考文獻 210
索 引 226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