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在地獄上的天堂

建築在地獄上的天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電影齣版社
作者:林黎
出品人:
頁數:263
译者:
出版時間:2015-5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604166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都市主義
  • J9電影電視藝術
  • 建築
  • 城市規劃
  • 末世
  • 科幻
  • 反烏托邦
  • 生存
  • 未來主義
  • 社會批判
  • 災難
  • 希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本《建築在地獄上的天堂(從電影認識上海本土都市認同的形成1937一1945)》是林黎基於自己的博士論文寫作的。它不僅僅是對戰時上海電影現象本身的研究,同時也著眼於上海都市文化發展的曆史進程,探討瞭電影與都市文化之間的互動。引進瞭大量對於上海城市發展過程中移民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的資料與研究成果,結閤電影産業和創作對人們的都市認同心態摺射與造就的互動進行瞭有意義的觀察。

著者簡介

林黎,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獲碩士學位;2003—2009年同濟大學講師;2007年德國包豪斯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獲博士學位;2012年至今任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副教授;2014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專業方嚮:電影史、攝影。

圖書目錄


緒論
序篇 上海“灘”:“八一三”淞滬會戰前後政商消長
第一章 上海都市的開放性
第一節 上海的都市化程度
第二節 上海各租界當局的文化統治
第二章 市民階層的構成及現代化動因
第一節 市民階層的主要來源:移民
第二節 各類移民轉型為上海市民:多次社會化過程
第三章 市民文化的特徵:消費性與流行性
第一節 市民意識與市民趣味
第二節 戰時市民文化的背景:政商消長
第三節 “消費革命”
第四節 流行文化消費實質:自我實現
第四章 市民生活
第一節 華洋雜處
第二節 電影市場
小結 上海持續都市化進程的可能性
上篇 “孤島”:電影中國傢意識的轉換性錶達與消解趨勢(1937—1941年)
第一章 “孤島”上海:開放性被徹底打破
第一節 日本租界當局的管理效能
第二節 “孤島”中的市民生活
第二章 電影格局與産業結構的變化
第一節 張善琨的“影業帝國”計劃
第二節 電影産業格局:民族電影産業重建的可能性
第三節 電影院的興盛:國片的直接繁榮
第三章 國傢意識的轉換性錶達
第一節 《木蘭從軍》的策略
第二節 女性的消費成為都市生活的標誌
第三節 “孤島”電影對於大後方的政治意義:政治沒有灰色地帶
第四章 適應孤島文化心態與語境的影片製作
第一節 類型化趨勢
第二節 劇本荒暴露的電影工業結構性問題
小結 國傢意識的轉換性錶達與消解趨勢
下篇 全麵淪陷期:電影在政治壓抑下積極參與本土意識及其話語錶達方式的建構(1941-1945)
第一章 全麵淪陷後的上海
第一節 “保持‘國際都市’麵貌”
第二節 “國際都市”計劃破産
第二章 全麵淪陷期的文化乾預策略
第一節 規範:日本對占領區的電影侵蝕政策
第二節 懷柔:鑒於對歐美文化敬畏之下的“孤島”文化乾預
第三章 塑造崇日文化認同的努力:日本電影工業在上海本土化的過程
第一節 政治統治與文化滲透:建立“新上海”的設想與電影發行
第二節 直接閤作與噯昧的信任
第四章 符閤占領需要的泛亞洲文化形象的建構
第一節 愛情話語的初現:從《博愛》到《萬世流芳》
第二節 政治工具和娛樂明星的抉擇:李香蘭現象
第五章 用愛情與忠誠建立都市認同
第一節 “社會片”與“大東亞秩序”的背離
第二節 愛情話語參與本土意識建構
第三節 經典文本的本土化的重新改編:忠誠
小結 上海電影對都市本土意識的錶現
結語 上海電影參與建構本土都市認同的形成
附錄一 圖錶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三 影片片目
遇見“未”知的到“來”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資料詳實,作為資料索引不錯,背景鋪的很廣,行文方式欠佳,研究問題與文章內容有偏離。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