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代表作之一,获意大利Grinzane Cavour奖
应届毕业生票选当年最佳作品!
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生,打破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幸福梦。早产、貌丑的班天生蛮力,极具攻击性,甚至嗜血。无法忍受的父亲将班送进了所谓“疗养院”,在那里班受到监禁,遭遇不人道的对待。而自责不安的母亲又将“可怜的班”接回家中,致使短暂平静之后的家庭再次风波不断。通过一个正常家庭如何对待异于常人的孩子,莱辛阐述邪恶的本质,残酷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面向。
多丽丝•莱辛(1919—201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1919年出生于伊朗。幼年时在南非农场度过,家境贫困,十四岁因眼疾辍学,十五岁离家做保姆,后从事过接线员、速记员等工作。
曾两次结婚又离异。1949年离开南非,留下丈夫和两个孩子,携幼子移居英国追寻心目中的自由生活,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莱辛从此一举成名。
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问世,成为其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充分理由。此后,笔耕不辍,一生出版了五十余部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曾如此评价:“多丽丝•莱辛既是文学史中的典范,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先锋。她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或者不等看完,脑子里就会对那本书有个印象,很多时候最终会归结成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有时候如灵光乍现,也有的时候是慢慢慢慢地像滴水穿石。我如果写书评,通常会用那些句子或词语做标题。 扯远了,似乎。读《第五个孩子》的时候,脑子里的句子是...
评分 评分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政治倾向的测试,之前满心以为自己一定是右边的,没想到结果是一半一半。 看【第五个孩子】的时候,我忍不住老是想到这件事。 人,从生存的权利来看,是生而平等的吧。没有谁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 那么畸形儿呢? 哦,可怜的班,他身上带着罕见...
评分是不是人越活越复杂?想的越来越多,原本很简单纯粹的问题,总是会摊铺来看…… 海蕊和戴维的相识有点不可思议,对待婚姻对待孩子的态度倒是契合… 他们先后拥有了四名子女, 他们有着周围人觉得过大的房子, 他们有着与四个孩子生活并不等称的收入来源,幸好,他们的父母多少...
评分明显看到母职和父职的区别。Hary因为生下“第五个孩子”成为罪人的困境。
评分轻描淡写对敏感的读者来说从来不是件好事。居然对这么本书产生共鸣。前阵子对猫的心理简直和海蕊对第五个孩子一样。所以我更关心谁说海蕊是块当母亲的料,谁说孩子是正常的,海蕊为什么觉得自己被当成了罪犯,为什么又冷漠又愧疚。人性不是独立的,它因互相作用而复杂。
评分看完了两天,有一种噩梦还没醒来的感觉。一个本意不想要的孩子是母亲的难题,拒绝即是没有母性,既伤害孩子又伤害爱人,接受成为其母亲便是伤害自己,终其一生深陷爱的挣扎与自我责备之中。第五个孩子Ban是《little fires everywhere》里Izzy的夸张版,是一个女性无意怀上和诞下的孩子的终极形态。莱辛这本小说阅读感受是十分特别的,她不在细微的一时一天里兜兜转转,她行进迅速大步向前,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母亲海蕊生完第五个孩子之后的生命几乎都是同样一天,深陷恐惧与责备之中,被自己间或涌起的希望这个孩子死掉的愿望吓得失神。
评分“社会对异类的划分总是那么地一厢情愿,被归为异类的个体就要“理所当然”地承受很多本不属于他的压力和排挤。”
评分20161203。觉得简单,是因为最难的部分由别人承担了。没有多拉丝,根本没有海蕊和戴维这样任性的生啊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