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六讲》为季羡林学术论文集,从十六个方面讲述了季羡林先生对佛教思想的研究,包括佛教的起源、佛教的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和影响等等,还讲到了中国佛教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如玄奘和法显,也讲到了两本有影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和《六祖坛经》,本书充分发挥了作者在语言学上的优势,极力还原佛教的原貌,厘清世人的误解。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某次和星塵小師弟聊天說起佛教,說,我是不相信那些怪力亂神之說的,太多亂七八糟講因果報應一味強調因果報應惡有惡報的東西我是不看。小師弟贊同,說,我們信仰的,本來就是知識份子宗教。當時大笑,不過倒是深深記得了知識份子宗教這幾個字。 季的這本書也是這樣,雖...
评分某次和星塵小師弟聊天說起佛教,說,我是不相信那些怪力亂神之說的,太多亂七八糟講因果報應一味強調因果報應惡有惡報的東西我是不看。小師弟贊同,說,我們信仰的,本來就是知識份子宗教。當時大笑,不過倒是深深記得了知識份子宗教這幾個字。 季的這本書也是這樣,雖...
评分季羡林久仰大名,但直到最近才买了他第一本书。说老实话,我不知道季羡林到底最专业的是什么,好像是语言学,尤其是梵语、巴利语(我没有查)。看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对佛教和季羡林都感兴趣,所以买来看看,看季羡林怎么谈佛。 可惜,非常失望!!! 季羡林的治学态度大概是严...
评分美食我喜欢品评,而读书我却喜欢复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因为我一直觉得吃饭的感觉大抵是相通的,鱼有鱼的鲜,肉有肉的香,即使是说一道像鱼香肉丝这种“通感”的菜你也可以说:“恩,这茄子很有鱼肉的鲜美。”读书则不同,你总不能说这本书有点《圣经》的味道吧,况且...
评分从学术、考证的方面讲佛教,更唯物主义、更客观。没有佛教徒的那种自吹自擂,神神叨叨的叙述。 讲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很精彩,从印度社会阶层、文化、利益等方面讲解,很是客观。 讲释迦摩尼,也脱离了佛教经典一贯的神人、圣人的角度去讲。没有说佛经中讲释迦摩尼的多少种...
季老的功力很深 讲得也很客观
评分本来想了解一下佛的思想,可这本书是做学术考究用的,讲的佛的起源,语言与传播,基本上没有看明白,不过也揭开了神秘面纱,佛就像孔子,子可以为圣,佛也可以为佛。唯物主义者如何半路唯心,还需继续了解,继续学习。
评分季老的功力很深 讲得也很客观
评分季老的功力很深 讲得也很客观
评分入门书籍,部分章节有很多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分析,没有基础的略过不看也不影响理解整篇文章,读完还是有些收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