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香港史 城市 fieldtrip HK 2014
发表于2024-11-22
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編者序
歷史的發展,無非是「時、地、人、事」的交會和互動。但人類的生存,畢竟取決自地理資源。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傳統文化就是從有限的地理資源中發展起來,遇上不同的時空人事而加以變化。香港位處中國南端海岸,是南亞與北亞之交通樞紐,且有優良海港,早於六千年前,先民已在區內謀生活動。最遲至魏晉年間,已有中外商船蒞港泊岸。歷朝承襲海上貿易政策,以廣州作為涉外商貿的窗口,雄據珠江出口的香港和澳門成為守護國門的最前線。基於特殊地理優勢,香港在中國歷史以至國際政治早已預留重要的戲份,只待因緣到位,自然躍登歷史舞台。
可惜,每當提到「香港歷史」時,人們聯想到的,總是昔時的荒涼漁村,這反映大眾對香港史缺乏認知,尤其對1841年英人治港以前的社會面貌,最為模糊。歸根究底,造成這種現象既源於港英政府忽視本土歷史教育,卻刻意宣傳治港成就,形造錯覺;再者,歷來從國內移駐香港的華工華商,往往以過客自居,對本地社會情態不甚關注。加上急速的城市化(Urbanization)發展,尤其在保育意識尚未萌芽的年代,許多史蹟文物未得到妥善保存,即告拆毀,讓歷史傳承出現嚴重的斷層。
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帶來繁榮經濟,也逐步摧毀本土歷史根源。當我們聲稱「家在香港」的同時,對這個「家」的源流認知卻極度貧乏,甚至有種空洞無力的感覺。近年,民間先後發起「集體回憶」、「口述歷史」、「活化保育」等方式,號召市民關注本土歷史,藉此尋根溯源,填補空白。而香港史學會亦於此種氛圍下,應運而生。2005年,仝寅等有感本土史地研究尚待深化展拓,於是組織會社,團結人材,或作專題研究、或舉辦講座研討、或組織導賞考察、或編製影音刊物等。目的旨在引發各界之興趣,一同傳承歷史,推廣文化。至於過百年來以傳承文化為己任的中華書局,更是當仁不讓,近年積極編印香港專題書籍,至今已發行逾六十種專書,遍及各種題材,對宣揚動香港史地,實有重大貢獻。
2012年中,幸蒙中華書局垂以青眼,邀請香港史學會合辦專題講座及編撰專書。此後兩年,兩度合辦「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先後邀請十四位專家作者與讀者分享研究心得,反應熱烈;出版計劃方面,局方興議選列本地現存的文物或史蹟,詳述背後之歷史要義,交本會執筆,結集成書,並擬於2013年中出版第一冊。然而「事非經過不知難」,在分頭蒐集資料,考定先後的同時,深歎香港「有史無蹟」的情況相當嚴重,即使意義再大,亦有欲說無從之感。而部份景物,則因文獻零星疏落,甚或缺乏,未可稽核,只得割愛。至於遇上種種相關的坊間傳聞,亦要小心翼翼,逐一查證。期間,我會仝寅盡拋心力,其情可鑒。所為者,一則喚起公眾對香港歷史的關注,進而認識探索;二則呼籲對現存史蹟文物加以適當保育,並廣為宣揚。此兩者同樣重要,均為本書之編印目的。
本書以景物為綱,藉以紹述與本地發展之關係,定名為《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選題方面,以實存、具代表意義而一般市民皆能前往參觀者為準則,首冊共收錄三十篇文章,提及逾五十種景物。並按文物的時代先後排序,但考慮到每種景物的設置情況和斷代標準不一,對於無法確定建立日期的景物,篇題則附列概括的年代,僅供讀者參考,敬希注意。本書所選景物遠至四千年前的圖騰石刻,近至租借新界所立的海陸界碑,涵蓋古代至英治初期的各個時代。題材則涉及政治、民系、宗族、商貿、宗教、軍事、慈善、民生等方面,相當廣泛,頗能顯映香港社會發展的整體面貌。
內文方面,每篇以「通史」為編輯原則,獨立行文。交代景物情狀,詳述其史地源流,輔以圖片,三者互濟相成,俾便讀者掌握其歷史意義。若欲增加閱讀效益,建議將同時代之景物合讀並研,可側面窺探當時的社會面貌;或將相同性質者(如軍事、宗族…)歸類閱讀,亦有助對某專題的全面掌握。如是,將獨立的景物,由點而線,由線而面,逐步展拓研究的視野。另外,每篇景物附錄「延伸閱讀」書目及交通資訊,讀者依次研讀,並規劃實地參訪,親身感應,均能深化對歷史文化之認識和體驗。由此觀之,本書雖以史蹟為題,但所涉題材廣闊,除作消閒讀本外,亦可作為歷史科、通識科和公民教育的參考教材。
有謂好事多磨,本書延至今夏方得面世,實是一言難盡。但首要感謝中華書局惠予編輯機會,尤其黎耀強總經理歷來的支持和包容,既給予最大的編輯空間,並對筆者的一再延誤惠予諒解,實深感銘。而局方的黃韻韻小姐、陳小歡小姐、朱欣燦小姐、茹錫鴻店長及各系同事,提供種種協助,出力亦多,在此一併致意;至於各界友好以及讀者大眾歷來對我會的支持和擁護,更是會務得以展拓的最主要動力,筆者謹代表香港史學會向大家說聲「多謝」。
近年,香港史學會會務日有進益,實仰賴於業師 蕭國健教授近二十年的教導和支持,仝寅等飲水思源,借此表達對 蕭師之感激;再者,多年來獲同門協力同心,義獻時間和心力以光紹師門學統,最為難得。本書由策劃、搜料到出版,皆為諸君努力之成果。吾等藉編輯機會,溫故知新,相互砥礪,於史識亦有所增益,筆者能參與其中,與有榮焉。另外,也要感謝李國柱、卓偉文、劉卓賢及彭家暉諸君子惠贈圖片,令本書生色不少。如本書有未盡善處,實為筆者疏漏之過,敬祈海涵。
本書付梓之前,喜獲丁新豹教授及蕭國健師惠賜序文,又獲高添強先生腸予推薦語,極為鼓舞。三位史學專家的金石良言,正正反映出史蹟文物與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筆者僅代表學會向三位的支持和鼓勵致以衷誠的謝意。仝寅等亦已着手編輯餘下文篇,但願早日告成,出版面世,毋負上述諸位師友之厚待,亦為我會的發展立下一座小小的里程碑。是所至盼。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序於恆泰樓
雖然有不少地方都去過,還是希望在離開之前去多一些在離島的。
评分閱於2012-2015
评分雖然有不少地方都去過,還是希望在離開之前去多一些在離島的。
评分閱於2012-2015
评分雖然有不少地方都去過,還是希望在離開之前去多一些在離島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